首页 > 历史军事 > 穿成炮灰后和反派he了 > 第029章 儿孙自有儿孙福 (43)

第029章 儿孙自有儿孙福 (43)(2/2)

目录

皇帝也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他们皇家兄弟不也争得你死我活,也没见皇帝当初有多少仁慈心,对亲兄弟手软的,现在管到他头上来了。

燕重山头疼,长子不信他,小儿子也不信他,他这当爹的怎就那么难做。

燕肖气归气,最后又只得问:“那依父王看,那小子失忆的事是装的?”

燕重山也捉摸不定:“瞧那性子倒跟以前一个样,都是被陛下宠坏了的,可那眼神,是当真认不得的模样。”

而且他也无法向燕沐解释他当初到底为何失踪,又是怎会受伤的,在陛呢?又或者现在想不起来,以后又想起来了呢?

也许他该早点将世子之位定下来的,如此也省得肖儿总是不能安心,沐儿也不会再奢想不该他得的,燕重山想着过后再进趟宫跟陛下好好说说,如果这次进京能将世子之位定下来,那也不算白来一趟,陛下就算有所怀疑,可没有真凭实据时也无法对西南下手的。

毕竟太、祖留下的规矩,除非西南一脉造反,否则地位就不会变化的。

宫宴之后,满京城的人果然都在议论平南男爵和西南王府之间的事,对了,平南男爵的点心铺子也跟着出了回大名,老百姓都知道,这点心都上了宫宴,也就是说,圣上都喜爱吃,这点心能差吗?不差钱的百姓都想去尝一尝,以后说起来那也是跟圣上吃过同样的东西了。

点心铺子里的西点出了回大名,也叫去过庆凌府的人认了出来,这不跟庆凌府的那家点心铺子里的点心差不多的么,虽说京城这边的铺子里点心花样多了不少,但依旧能看出是同一家的,这种点心做法明显跟别人家的不一样,别人家的点心铺子也做不出这口感和味道。

这件事也传开了,但并没有太多人将顾沐跟庆凌府的顾昭联系起来,就是觉得巧合而已,也许是通过其他方法拿到这做点心的方子的嘛。

也只有虞温韶心忧如焚,顾昭和顾沐产生联系这件事,对他来说可是个极坏的消息。

身在清河县水云村的顾昭对这些情况一无所知,他正盯着马车改造的进度,当然都是他说,动手的人是顾仁,不过顾仁年后也不能将全部精力扑在这件事上,因为年初九这日是吉日,顾仁要迎亲娶新媳妇的,顾仁能抽出这么多时间,那也是他对改造马车一事真爱了。

当然对他未来的媳妇,顾仁也是真爱的,许多人都说,他亲叔叔都是子爵了,他作为侄子完全可以娶一个门第更高的小姐回来,就是他娘私底下也嘀咕一句,不过都叫顾仁还有他爹给拦住了。

顾仁跟如今的媳妇才算是门当户对,他们原本就是农家出身,真娶了千金小姐对他们大房还有顾仁是好事?顾大牛可不这么认为,而且儿子跟未来儿媳妇又有感情,女方家他也挺中意的,比娶一个不知底细的姑娘好多了。

好在小赵氏也只是私底下抱怨了句便撒开了,婚事早就订下了,她要真反悔,顾昭和顾家二老都会对她有意见的,所以还是要将这门婚事办得热热闹闹的,擡去女方家里的聘礼也很有份量,让男方女方都很有面子。

小赵氏想着,这儿子婚事办完,手里攒的银子也用掉不少,等再攒些,今年他们大房也可以盖间大房子了,现在住的房子虽然起了没多长时间,可当时到底匆忙,手里银子也不多,比起来有些简陋局促了。

一直到初九迎亲一天,女方家父母看着女儿上了轿子被擡出门,这颗心也彻底放下了,这门亲事自订下后他们就一直没彻底放心过,最初两家的确门当户对,顾昭没起来前,他们余家的家境还比顾家好不少,可转眼才多长时间,这顾家越来越发达,余家跟顾家的差距也越来越大了。

不说外人,就自家人都觉得女儿有点配不上顾家的孩子了,担心顾家地悔婚,到时自家女儿可怎么办?外面说酸话的也不少,叫他们听了总不太舒服。

这天余家聚集了好多人,他们是看着顾家的新郎官满面喜气地将人接走的,身边还带着一帮水云村的同辈人,这些年轻人如今走出来都大不一样了,让人觉得精气神就是好。

“我还以为能见着顾子爵呢。”有人不免酸熘熘道。

“你说什么呢,顾子爵那是新郎官的长辈,你让长辈亲自来接侄媳妇?”旁边人听了就啐了这说酸话的一口,“之前你还在余家两口子面前,说顾家肯定会来退亲,怎么着,退了没有?”

“哈哈,顾子爵一个长辈肯定不会出来的,尽管听说顾子爵这个叔叔比起侄子还小了一岁,哈哈,不过新郎官的弟弟还有表弟啥的都跟过来了。”

“对,对,我刚好像看到刘家的两个孩子了。”

“嗐,消息太落后了,那两个孩子去了顾家后就改姓顾了,人家顾家可不嫌孩子多,养得起。”

看热闹的人因为顾辉顾耀的出现,又将刘家人奚落了一顿,不过今天的热闹,足够他们议论上好一阵子了。

之前虽有些人说酸话,但不看好余家的人也有不少,顾家如今地位很不一般,余家跟顾家的确有些不般配了,没想到顾家如此厚道,给足了余家脸面,热热闹闹地将新娘子接走了。

余家夫妻又是高兴又是难过地将女儿送出门,不过转身又约束起自家人,瞧瞧那刘家做了顾家的亲家就是太过得意忘形,最后生生将这亲家给作没了,他们余家可不能跟着刘家学,伸手拿那不该拿的钱,便是不赚那昧良心的钱,凭着他们如今和顾家的关系,余家也水涨船高。

顾昭倒是想凑这热闹呢,可惜大家都说这不合规矩,就是小赵氏也不敢真让顾昭这叔叔出动,就连顾旸都有些遗憾,他也没凑过这种热闹呢,顾昭心说,如果木头在这儿,肯定混进人群里跟着顾仁一起去接亲了。

这一天,前来顾家参加婚宴的人也不少,其中有些都是没接到请帖自发过来送礼的,好在顾家人也有心理准备,早早就从县里请了齐家酒楼的大厨帮忙,宴席足够摆得开,来客都吃得称心满意。

柳氏看得妒忌不已,在她和顾二牛看来,这都是儿子带来的,如果他们也有儿子,将来娶亲时肯定和顾仁一样风光,二老也不会这般嫌弃他们。

柳氏这一天基本就没怎么动手,而是缩在角落里磕瓜子围观,顾家从村里请了不少妇人帮忙,都是给了工钱的,看到柳氏这般作态互相间也要嘀咕几声。

“我看顾家其他人都没怎么的,反倒这柳氏先将自己当成少奶奶了,刚刚还指挥我家丫头给她倒水呢。”

“嗤,你还看不出来啊。”

“看出什么了?”

“她啊,这是又怀上了,把自己看得金贵着呢。”

“呔,这怎么就不是个明白人呢,到现在都没看明白,顾家老人根本就没图她生儿子,这拼死拼活把儿子生下来,我看啊,待遇未必有二房那小丫头高呢。”

“是啊,那小丫头倒是有福气了,看看如今被顾家人养得多好,这柳氏就是个身在福中不知福的。”

老太太忙得都没顾上柳氏的情况,只要她不在自己面前碍眼,老太太就阿弥佗佛了,倒是小赵氏偶尔听到别人的议论声,稍微留心了一眼,果然看到人多的时候柳氏下意识地捂住肚子,心中嗤笑,怀就怀上了呗,还遮遮掩掩的,转身就抛在了脑后,等婚宴结束,小赵氏都没想得起来跟老太太提一句。

初十这天,顾昭早早起来了,吃完早饭后就跟着爹娘一起等着新人来给他们敬茶了,顾旸也颇有兴致,他第一回 在这样场合中当长辈,要被新人敬茶的。

“来了,新人来了。”

老太太怪嗔了一句:“不是让吃了早饭再来的么,用不着这么着急的。”

话是这么说,老太太和老爷子都是一脸喜气洋洋,这可是顾家的长孙,顾家的长孙都娶上媳妇了,等来年生了孩子,那就是顾家的第四代,他们的曾孙子。

新人已经进了门,顾大牛和小赵氏带他们一起过来的,顾瑶和顾义跟在后面,这姐弟俩也高兴得很,不管别人怎么说,反正顾瑶挺喜欢大嫂的,她跟大嫂在大哥还没有订亲前就有过接触。

顾仁牵着余英的手跨进门槛,顾仁眉开眼笑,余英到底第一次过来这边,害羞地低下了脑袋,跨进门槛后就赶紧将手挣脱开了。

顾昭看得感慨之极,过了年顾仁也就才十七岁,放到后世还没成年呢,可这年代都娶上媳妇了,指不定年头成亲,年尾就能抱上孩子了,真是不得了。

反倒是顾二牛和柳氏,在新人过来后才慢吞吞地出现,两人还哈气连天的,老爷子老太太可不想今天骂人,给大好的日子添晦气,懒得理睬他们夫妻。

新人先给二老敬茶,二老对长孙大方得很,一人给了个红包,老太太还给了个金手镯,顾昭认得出来,这是在庆凌府时娘自己买的,原来是为了孙媳准备着的。

余英也有点受宠若惊,同时心里也很欢喜,这代表顾家对她的认可。

接下来就是给二房敬茶了,喝了茶后,柳氏还想阴阳怪气地来几句,叫老太太和顾昭一个眼神就给吞了回去,然后一脸不舍地将一个红包放到新郎子手里,顾昭瞥了一眼,怀疑那红包里可能就几个铜板。

柳氏的确想来几句的,想说她没有老太太和大房有钱,不要嫌弃她的红包,可在老太太和顾昭眼神之下,她什么都不敢说了。

轮到顾昭了,顾昭笑嘻嘻地接过茶就喝上了,喝完说:“仁儿也长大了,三叔也放心了,以后好好经营自己的小家。”

其他人听得都哭笑不得,按长辈的身份,顾昭这话很有道理,可关键在于顾昭比起顾仁这侄子还小了一岁,嘴里说顾仁长大他放心了,叫人听上去怪不怪?

顾仁也是哭笑不得,三叔居然如此促狭,不过接下来顾昭就从怀里掏出了个红包,他的出手可不低的,没看柳氏两只眼睛都盯在那红包上,恨不得自己替代余英将红包拆开,看看里面放了多少。

看红包轻飘飘的,里面肯定是会和他们一样是铜板,肯定会是银票,不知面额会是多少。

余英接红包的时候偷偷擡头瞄了眼顾昭,正好和顾昭的笑眼接触到,吓得连忙又低下头,不过心想三叔怪好看的,而且三叔性格真好,爹娘一早就叮嘱过她了,如今顾家最重要的便是顾昭了,也是最不能得罪的人。

余英之前还担心过三叔不太好接近,刘家的事情她也是听说了的,刘家人下场可真惨啊,当然那也是刘家人活该,她一早起来后说问过顾仁,顾仁说三叔性格很好,让她别担心,果然是这样的。

又来到四叔面前,余英对这个才回顾家的四叔同样好奇的,也擡头悄悄看了眼,跟她相公长得好像,难怪大家都不会怀疑四叔的身份。

顾旸给了两个金长生果,特地从银楼买回来的。

柳氏看得一阵眼热,一个金锞子约莫就有半两重了,两个金锞子差不多十两银子,这笔银子不是两个老的资助的就是顾昭给的,对外面刚回来的这个,他们未免也太大方了,怎不对他们二房大方些?

可柳氏也只敢在心里嘀咕几句。

等顾仁和余英回去后,余英拆开几分红包,其中二老一人给了十两的银票,绝对不算少了,何况老太太给的那只金镯子份量可不轻,等拆开顾昭给的红包时,余英吓了一大跳。

顾仁见状忙问:“怎么了?”

余英傻傻地说:“三叔红包里有张五十两的银票,会不会给错了?”

这可是五十两啊,可不是五两,余家靠她爹的木工手艺,这些年也没攒起多厚的家底子,可她光是成个亲,收的这礼钱就抵得上家境殷实的人家了。

顾仁也诧异了下,过来看了眼,然后又放回余英手里:“师妹收着吧,三叔没可能出错的,既然三叔愿意给,咱就收着,我会好好给三叔办事的。”

“你也不要有负担,咱家如今说起来都靠三叔,如今我弄的这东西三叔对我一点没隐瞒,我估计着三叔会带着我继续干这块的,所以我们以后只要记住三叔的恩就是了,人不能忘本。”顾仁的性子跟顾大牛其实挺像,人算不得顶聪明,但懂得听聪明人的话,以前顾大牛一直听老爷子的,现在顾仁也觉得事事听三叔的便好。

余英吞了口口水,用力点头说:“我听师兄你的,师兄说得对,以后咱好好给三叔办事。”

师兄说得对,顾家如今其实都是靠着三叔,豆腐坊如是,还有妹妹顾瑶也是被三叔带在身边调、教,人越来越出色能干了。

“还有四叔也是,咱对四叔也得敬着。”顾仁提醒自己媳妇,余英乖巧地连连点头,顾仁笑了。

再拆开二房给的红包,只从里面倒出十个铜板,尽管手感已经告诉余英这个结果了,但看到这十个铜板时,余英还是有些黑线,顾仁也无语摇头:“以后离二婶远着点,那人不着调。”

刚进门余英就已经领教到了。

顾家的新媳妇很勤快,三天回门从娘家回来后,就捞起袖子帮忙在豆腐坊干活了,叫水云村的村民提起来都啧啧称赞,新媳妇是个勤快人。

顾仁继续给顾昭改装马车,终于赶在元宵节的时候,将几辆马车都改装完成,包括宋家的那辆,宋泽还特地坐上马车试了试,人坐在马车里的确舒服了许多。

“等去了庆凌府城,城内街道路面更平整,这马车动起来会更稳当吧。”宋泽对改装过后的马车挺新奇。

顾昭心说,其实路面也能更平整些的,水泥这神物可是穿越者必备啊,可惜现在不是拿出来的时机,不过将来总会有机会的,到时出行会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