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9章 儿孙自有儿孙福 (13)(1/2)
使了。
顾昭也不算出了回主意,实际就是提个醒,至于方子流出去,其实是早晚的事,再说与寺里大师说好,大师也不会故意泄露出去。
接下来顾昭没再过问齐家酒楼的事,又带二老和宋母在城内转了两日,转得他们都走不动了,将两个孩子赶去府学,用不着他们陪了,省得耽搁他们的时间。
顾昭和宋泽能怎么办?只得去府学报名入学了,开始过上早出晚归上学的日子。
因为顾昭没有住进府学,顾沐作为书童也没办法跟进去了,这让顾沐很郁闷,郁闷之余硬是担起接送顾昭的任务,至于宋泽那就是顺带的,因为宋泽每天跟哥哥一块儿去府学,可以整日待在一起,为此顾沐对宋泽还老大的意见。
宋泽能怎么办?还能跟个小孩一般见识,只得摸摸鼻子无视了他的目光。
而在家的老太太,克服了起初的胆怯后,很快便融入了四周环境,跟巷子里的许多人家都说上话了,又跟老爷子一起在内院开了块菜地,有事可忙二老也挺高兴,毕竟作坊没这么快弄好。
这样下来,每回回到家中和家人一起吃饭时,顾昭也能听到邻居的不少八卦。
他们这一带算不得多富,住的人家有读书人,也有做小买卖的,因而消息还是比较灵通的。
这日晚上顾昭用饭时就听老太太提了一件事:“昭儿啊,今天隔壁的隔壁的花家妹子,要叫我还有你宋家婶子一起去崇元寺烧香,还说崇元寺新出了斋菜特别好吃,说这斋菜还跟齐家酒楼有关,不会就是那日你跟齐二少出的主意吧。”
顾昭还惊讶了下,崇元寺的影响力够可以啊,这么快便传扬开来了:“应该是吧,那娘想去吗?娘想去的话带上瑶儿一起去,就是爹得守在家里了吧。”
老爷子还不高兴了:“哼哼,我老头子也有去处,我跟人钓鱼去。”
顾昭和顾瑶都乐呵起来,老两口还闹别扭了。
不过顾昭也看出来了,来到城里融入四周环境后,二老的活动比以前在水云村增多不少,在水云村除了干活八卦还能有其他什么活动?在这里连老爷子都找着钓鱼这活动了。
回房后,顾昭发现顾沐兴致不是很高,不过想想也是,现在木头除了接送他去府学,其他并没有什么事,想到木头失记前可能是大家公子,顾昭不免心软。
放下手里的书,过去摸了摸顾沐脑袋:“想什么呢?是不是嫌无聊了?哥哥给你布置的功课完成没?”
因为担心顾沐无事可干,又想让多学点东西,等哪日他想起一切,这些学进去的东西也不算白学,所以这几日顾昭都会给顾沐留一些功课,指定他看一些书,希望他的日子能充实起来。
除了顾沐,连顾瑶那里也布置了一定的任务,不是想要将顾瑶教成才女,至少要识文通墨,既为开眼界,也为将来嫁人后和夫婿有话可说。
“要不哥哥给你找家学堂,跟着夫子读书吧。”省得没人盯着,顾沐偷懒或是学不进去。
顾沐就着坐在那里的姿势伸手抱住顾昭的腰,将头埋在他腰间,摇头闷闷道:“我才不要,我不想去学堂,我不喜欢其他夫子教我,就喜欢哥哥教。”
顾昭头疼:“那哥哥还不是看你太过无聊了么。”
他有点担心一直这样养着顾沐,会将他养废了,可看他那小眼神又会心底发软。
“等作坊开起来,我可以给哥哥看作坊看铺子,帮哥哥挣钱,我可以挣钱的。”有上回赚了两百多两银子为证。
“可我想看木头做大事,而不是围在哥哥身边转。”这是个矛盾命题,既因为木头只知道围在他身边转,而让顾昭心软付出信任,但又不想让他只围在自己身边转,耽搁了他的将来,他还没成家有自己的孩子,就先有了养孩子的烦恼了。
顾沐两臂勒住顾昭的腰摇晃起来,不依道:“我就是想围着哥哥转,我就是要跟着哥哥,哥哥也不许有其他的书童。”
顾昭能怎办?被摇晃得只能投降:“好,好,我答应,不会有其他书童的,只有木头一个。”
顾沐偷笑了下,哥哥果然对他心软,他对哥哥也是最为特殊的。
前院不缺房间,可顾沐偏要跟顾昭挤一个房间。
顾昭想了想,也唯有盯着木头读书这一点不能放松,其他要求都可以答应,就算木头将来恢复记忆不用科考,多读点书总归没坏处的。
于是顾沐也知道哥哥对他纵容的底线在哪里了,于是白天顾昭去府学了,他只能头痛地捧起书本,瞪着书上的字,恨不得将之瞪出一个窟窿来。
晚上顾昭回来,也会尽量抽出时间为他讲解辅导,当然还有检查他的功课。
顾昭从齐云飞那里借了人送老太太宋母还有花家婶子去崇元寺,没有男人参与,几个女人包括顾瑶都玩得挺高兴,斋菜也好吃,还说等顾昭放假,两家人一起过去住上一晚。
又过了几日,顾昭和宋泽在府学里也听人谈论崇元寺斋菜的事的,提起来都是夸斋菜味道好的,而且提到崇元寺斋菜,不免都会提到齐家酒楼,认为齐家酒楼做了善事,将自家不外传的方子赠送给了崇元寺,此乃义举,大善。
齐家酒楼原以佛跳墙闻名,如今又增加了许多人专为在斋菜中出现的豆制品而去的,不用去崇元寺,在城内便能吃上味道一样好的斋菜。
等齐云飞送来最新一月的分成时,这回竟上升到三百多两银子,叫二老也看得吃惊。
齐云飞不仅是送银子来的,还来邀请顾家二老与宋母一起去崇元寺住上两日,正好顾昭宋泽府学那边也休息,时间正好,而且崇元寺那边派人带了个口信,约齐云飞齐施主有要事商谈。
齐云飞于是将办公与度假集于一体,这次休息过后,肥皂作坊与铺子便要上马了。
二老立马应下来,宋家那里由老太太通知去,老太太和宋母去过一次了,对崇元寺是非常喜欢的,老爷子听了老太太回来后的描述,嘴上不说,心里其实也早就想去了,这次齐云飞的主意正中他的意。
齐云飞说完事情便离开了,老太太立马去了趟宋家,宋泽和宋母自然也没有不应的。
老太太回来后在老爷子面前感叹:“昭儿啥也没做,一月下来竟能拿三百多两银子,不比咱顾记豆腐坊一年挣的银钱少了。”
有齐云飞在的时候,老太太没好意思说,可心里怎能不咂舌,难怪老儿子现在根本不愁银子花,这房子眼睛都不带眨一下就付了银子租下来的,相比每月的进账,这租金的确不贵。
老爷子哪有不吃惊的,不过不能崩了表情罢了,这时候也就在老太太面前才露出喜意,老儿子太让他骄傲了,反驳道:“哪里什么都没做,咱去齐家酒楼吃过的那老受欢迎的佛跳墙,就是咱昭儿拿出来的方子,还有那些豆制品的做法,也是因为昭儿,昭儿说了这叫入股,就跟肥皂生意一样,不过肥皂生意占的份子更多。”
“对,对,老头子你说得对,看来当初我们送昭儿读书的决定再对不过了,不然昭儿也没办法看到这些东西了,如今也发不了财。”
老爷子同样的想法,当初顶住压力送老儿子去学堂读书,是他这辈子做过的最英明的决定了。
有这笔银子进账,等肥皂生意开张了,老儿子的进账更多,老儿子的日子只会越过越好,再不用他们二老操心了,这样一想老爷子就笑眯了眼。
第二日一早大家便坐上马车出发了,前往崇元寺。
寺庙在山上,马车到了山脚下需弃车步行上山,山脚下还有不少附近的人家做生意。
一行人里也就宋母和顾瑶体力稍差了些,不过也能靠自己走到山顶。一路风景颇为不错,走走不停,二人也觉得还好。
山顶寺庙,方丈派了小和尚在外面守着,可见对齐云飞的到来真的很重视,因为提前送了信,所以他们一到寺庙便被送到庙里的客院先歇脚,齐云飞则叫上顾昭宋泽一起去见方丈,顾沐自然不会落下了,要是他被丢下,齐云飞还担心这小子想着法儿找自己算账。
二老和宋母都不是虔诚的佛教信徒,与许多普通人一样,碰上道观寺庙都会进去烧把香,求漫天神佛保佑一下,所以对于见不见方丈没什么念想,催促齐云飞他们赶紧过去,不要叫方丈等着。
小和尚将他们领到方丈住处后便退下了。
“齐施主,这二位施主想必便是宋小三元宋秀才与顾秀才吧。”
那日齐云飞亲自来与方丈商谈豆制品方子时,便说明这方子是来自顾昭的,而不久前的院试结果府城传得到处都是,寺庙和尚也并非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顾念经侍奉佛祖,所以对这二人都有耳闻。
“见过方丈。”顾昭和宋泽都态度恭敬地行了礼,这位方丈在府城一带的名声颇好,多次在灾年组织寺庙与佛教信徒施粥救济灾民。
“二位客气了,请坐。”
方丈请三人坐下后,亲自泡了由他亲手采摘刨制的野山茶,这可是难得的待遇,当然顾昭和宋泽都不太懂,就觉得这茶味道很不错,见他们喜欢,方丈还笑说等他们离开的时候各送他们一包茶,顾昭宋泽谢过。
“今日之所以找齐施主,是因为崇元寺的斋菜已传出庆凌府地界,传到其他寺庙耳中,所以派人前来询问是否可以学习借鉴一二,因为此方出自齐施主之手,加之与齐施主的约定,所以老衲尚未答应他们。”
方丈心情是颇好的,得了齐施主的赠送,崇元寺近日无论是名声还是香火,都比以往更盛,方丈也需要业绩的,这业绩怎么评定,还不是靠香火与名声么,如今崇元寺多了不少庆凌府地界外的游客与礼佛的人,多是冲崇元寺的斋菜而来的。
宋泽低头喝了口茶,笑看顾昭和齐云飞的回应。
顾沐很乖巧地站在哥哥身后,并不插话。
顾昭挑挑眉,就这流传速度,他也想尝一尝崇元寺的斋菜了,因而笑道:“那今日我也得好好尝尝崇元寺的斋菜了。”
方丈宣了声佛号,当然不会少了贵客的斋菜的。
齐云飞见顾昭模样就知道他的回应了,因而也笑道:“那是我和齐家酒楼的荣幸,大师也知道,白玉豆腐和其他豆制品虽然刚推出时挺稀罕,其实材料简单得很,当传遍整个大周朝时,老百姓的饭桌上也能多几样吃食,因而能推广开来,这是好事,齐家酒楼不会,也不能阻拦。”
一席话,让齐云飞再度获得方丈“大善”的评价,显然,这席话也会在其他前来学习的寺庙和尚中流传开来。
此前将方子赠送给崇元寺时,因为顾昭的话齐云飞就想得很多了,齐家酒楼目前已经站稳了脚跟,因为赠送方子的善举名声更是极好,所以往后齐家酒楼想要保住生意,只需在菜肴味道上下功会便可,何况齐家酒楼还有佛跳墙这道镇店之菜呢。
往后便是豆制品传得满天下都是,但因为有如今的举动,以后谁提起来豆制品与斋菜,总会提到衣先行者与推广者齐家酒楼及崇元寺,也会有更多的人慕名远道而来。
当然,做菜的水平绝不能下降了,否则再好的名声也经不住败。
当然在推广上也要有所限制,这就是方丈跟齐云飞要商量的事了,顾昭和宋泽借口要参观寺庙先行带着顾沐离开了,留他们二位商量具体事宜,方丈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相反因为要管理一家规模不算小的寺庙,并不缺乏该有的精明。
出来后宋泽笑问:“你不想在这中间运作一下,借此将你的名声推出去?”
顾昭摇头:“已有宋大人送往朝廷那边的方便面与罐头了,不必再加这个了,不过有心人多打探一下也不是打探不到,所以没必要多此一举太过出风头了。”
这倒也是,不过宋泽知道,顾昭外表看着虽然跳脱了点,可同辈人中少有像顾昭这般沉得住气的:“就不知宋大人那里何时才有消息。”
顾昭摸下巴说:“总得给朝廷时间验证下罐头的储存效果吧,反正我们还要在庆凌府待上不少时间,不急着去京城。”
要收获名声,那也是防着京城的永宁侯府,否则顾昭干嘛要费这个事,在末世里他顾昭一个普通人,是靠低调才茍活了那些时间,如果不是丧尸围城,他还能茍活更长时间。
这边与宋大人的关系一直维系着的,从宋大人在面对永宁侯府一事上可以看得出,宋大人也并非对那侯府俯首贴耳的,所以这关系维持好了,他在庆凌府地界上就可以有宋大人这个保护伞护着,永宁侯府里有人想要对他出手,也得看看是否能过得了宋大人这一关。
这段时间靠齐云飞与他大哥间的频繁通信,还有顾昭从两本小说中掌握的内容来看,永宁侯府也没有太大的权力,尤其是京城之外,永宁侯府除了担着侯府的名声,其实很多事情也插不上手,倒是侯夫人娘家有人在京外为官的。
就在顾昭他们欣赏崇元寺景色的时候,京城朝廷上也对宋程送上去的方便面与罐头引发了不少争议谈论。
关于方便面,随着当初那位学政何大人的返京,这一物在小范围流传开来,当然也就是家中有考生的人家多关注了下。
对于宋程折子中所说的罐头的储存时间,不管是皇帝还是大臣们都是不太相信的,所以需要时间来验证效果,于是每隔一个月,皇帝便会让人敲开几个罐头验证里面的食物是否开始腐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