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穿成炮灰后和反派he了 > 第029章 儿孙自有儿孙福 (11)

第029章 儿孙自有儿孙福 (11)(2/2)

目录

顾老爷子擦擦手走出去:“昭儿有什么事要跟爹说?”

老太太兴奋道:“昭儿带回来的肥皂你用过了吧,昭儿说那是他自己做的,还想做这个买卖,叫咱俩帮忙看着点。”

老爷子也听愣了,跟顾瑶一样,也以为是顾昭从省城府城里带回来的金贵东西,不想是儿子自己弄出来的,老爷子激动得胡子都翘起来了,他也用过的,当然知道这东西好了,昨晚睡前还跟老婆子一起念叨,说城里的东西到底好用,瞧这手洗得多干净。

老爷子顿时骄傲起来,原来城里人都没用上的东西他们先给用上了,瞧瞧之前分家时他们老两口要跟着老儿子,村里有不少人不是笑话他们就是同情他们,现在要改成羡慕了吧,谁不说他们老两口眼光好。

心里这样想着,面上却瞪了老婆子一眼:“瞎嚷嚷什么,咱们替昭儿将豆腐坊守好便可以了,城里的生意咱们哪里懂的。昭儿啊,你自己有安排了吗?我跟你娘就不给你添乱了。”

顾瑶到现还捂着嘴里,眼里闪烁的全是佩服与惊喜,小叔真是太厉害了。

顾昭觉得需要和爹娘好好谈谈这事,因而说:“爹娘,我们进屋坐下来慢慢说。”

“好,好。”

顾瑶和顾沐也跟着进去了,因为有个顾珍作对照,顾沐对顾瑶的印象不算坏,倒是对要往顾昭身边凑的顾义,那是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了。

二老给顾昭留了豆浆,这会儿还温着,顾昭边喝边说了他们要开作坊和铺子的事:“接下来我跟宋泽都会留在府城,在那边府学读书,一年到头难得回趟家,我跟宋泽说了劝婶子一起去府城,也想将爹娘一起带去,家里的豆腐坊就让大哥大嫂管着,那些地租给村里人好了。”

“爹,娘,你们想啊,到了府城,我跟宋泽都要专心读书,那作坊和铺子可不是没办法看着了?到底是合伙生意,现在齐二少是个好的,可万一他变了呢?所以不得有人帮我盯着点?”顾昭在心里对齐二哥说声抱歉,这是权宜之计,所以先牺牲下齐二哥的名声,将爹娘劝去府城再说。

要跟老儿子去府城享福,其实老爷子老太太心里都挺激动的,否则老太太也不会那么激动地叫唤老爷子过来了。

但他们在激动之余更多的是顾虑,担心给老儿子添麻烦拖后腿,再说水云村这点家业也要看着点,说句不好听的,万一将来老儿子在外面有什么事,水云村总归是他的退路。

最后,最多去过县城的二老,对于府城难免心中要生怯,可在水云村却是待惯了的,如今在这里也倍受人尊重。

可顾昭用的理由让他们迟疑起来,是啊,昭儿最信任的人就是他们二老了,如果他们都不帮着昭儿看着点,万一在外面被人煳弄了呢?

顾昭看出来了,心说这回有戏,于是再添了把柴:“爹,娘,你们知道我在作坊和铺子里投了多少银子吗?”

“多少?”

“除了方子,我还投了两百两银子呢。”

“哎哟喂,那不行,老头子,我们得跟着昭儿一起过去,要是你舍不得,那我就一个人去,那么多银子可不能赔了,呸呸!怎可能赔,不能的!”老太太心疼道,虽说如今这豆腐坊生意好得很,一年到头也能挣下几百两银子,可现在还没到手呢,手里捏的银子还不到百两。

老太太这是要抛下老爷子一人走的节奏啊,顾瑶直接趴在老太太身上笑得要岔气。

老爷子听得吹胡子瞪眼睛,这说的什么话,怎老婆子舍得他就舍不得了?竟想出将他一人丢在家里的主意,什么馊主意!

“要走一起走,要留一起留!”老爷子发威,不容反驳,老太太对之的回应是翻了个白眼,老儿子出息,她的腰竿也挺得笔直。

顾昭对之能怎么办?只能维持哭笑不得的表情。

其实这时候他已经知道结果了,没看他爹的表情已经动摇了,留下的决心不是那么坚定了,老夫妻俩过了大半辈子,怎可能会夫妻分开的,老太太也就说说罢了。

顾瑶这下知道小叔和爷奶留在家里时间不会长了,其实她挺舍不得的,却也只能回去跟爹娘说一声,让他们有个心理准备。

顾大牛和小赵氏听得感情复杂之极,既为顾昭这么能干高兴,二老跟去享福顾大牛也是高兴的,但又不舍跟二老分离,一年到头难得见到一面,当然肯定不能阻拦,二老跟去明显是享福的啊。

等顾义从学堂回来后,顾大牛拍拍他脑袋说:“你要好好读书,以后向你小叔看齐。”

起初觉得小儿子能考上个秀才他就觉得人生圆满了,岂料这话说得太早了,有顾昭在前面当参照物,顾大牛对小儿子的要求也高了起来,顾昭都能将爹娘带去城里享福,他儿子不说府城,至少也得能将他们两口子带去县里享福吧。

顾义表示看不懂他爹一脸复杂深沉又期待的表情,他还太小了,不懂大人在想什么:“爹啊,我本来就是要向小叔看齐的啊。”

所以他连学堂都是进的镇上谭夫子的学堂,事事以小叔为标准。

顾大牛依旧眼神复杂地看着小儿子,忽然觉得他对小儿子的要求也许有点高了。

***

因为宋泽和顾昭是同一个村子的,两家关系又要好,再加上宋家就宋母一人忙不开,所以宋母跟老太太商量了一下,决定将两家的酒席放在一起办。

考上秀才这么大的事,宋泽还是小三元,不可能不庆祝一下的,就是村里也等着他们两家办酒席去吃席呢,之前都以两人还没回家为借口,得等他们回来了再说。

之前还有不少人家送了礼过来,这些人也必须回请,当然也不是凡是送来的礼两家都收的,老爷子特地请教了谭夫子的,又和村长村长们商量过,所以过重的礼一律拒绝的,因为全部拒绝也不行,这就像一个惯例和不成文的规矩一样,也不是说收了礼你就要为这些人办事,不过是在顾宋两家这里留个名。

顾昭和宋泽回来的时候,老爷子和宋母都将收礼的单子交给了两人,如果觉得这里面有不合适的可以退回去。

顾昭看了还好,这些礼里,送得最多的也就是封的二十两银子,算不得重,卡在人的心理底线上,单子留存,那些东西就留给爹娘处理好了,银子也放他们手上拿着。

两家定好了办席时间,就往各处送了请帖,包括齐家那里也送了一份,毫无疑问,齐二少就等着这个帖子呢,他是再忙也要抽出时间来的。

还有镇子一带的童生秀才也需要请来,这是读书人的圈子,而且听谭夫子说了,上回顾昭跟高家的事,这些读书人也替他发声了。

顾昭和宋泽有商有量地将名单敲定下来,其中有些还是请教的谭夫子,他们对本地的一些书生其实也不太熟悉。

就在办席的前一天,请帖全部送出去了,齐二少还捎信过来说会将齐家酒楼的大厨借他们用上一日,两家人也最后将菜单拟定下来,还有从村里请来帮忙的人,天气这么热,酒席只能集中在一天,所有的食材都得到明天一大早准备,处理起来才知道事情有多杂,两家人互相看一眼,幸好是放在一起办的,否则分开来要麻烦两趟。

“宋家的,你家又有媒婆上门来了。”因为宋母和宋泽都在顾家这边,所以有邻居替上门的媒人捎话,眉眼间带着揶揄,自从两人考上秀才的消息传回来,这上门的媒人就没断过。

宋母头疼,回了不止一个两个了,她看向顾老太太:“你家顾昭怎么说的?”

老太太惋惜道:“那孩子说不着急,说他还小呢,现在不考虑这个事。”

宋母同样叹了口气:“没想到你家顾昭也是这么想的,你说两个孩子是不是商量过的,我家宋泽也是这样跟我说的,可那些媒人又不能拒绝得狠了,否则以后再想找媒人说亲就麻烦了。算了,我先回去看看。”

顾昭和宋泽擡头互相看了一眼,然后一起低头装聋子当没听见。

这事宋泽的确受顾昭影响不小,原本他觉得这件事由母亲作主便好,再加上他在外求学,有人陪伴母亲也是好的,这样的理由也许听起来自私了点,可这年头大家都是如此,宋泽也就是随大流了点,再说他由寡母养大,有时候不免会多为母亲考虑一点。

可现在不必留母亲一人守在村里了,这次考了案首银钱上也宽松不少,觉得自己亲事可以再放一放,他如今心里并没有什么儿女私情,所以没必要急着相看。

宋母从顾家回去,路上还想着怎么比较委婉地拒绝媒人,刚到家门口,就看到之前来过一趟的媒婆咧着红红的嘴唇向她道喜:“宋家娘子,恭喜恭喜啊,大喜事,这一回包准您满意。”

宋母听得心里打鼓,一边开门请媒婆进去一边客气地笑笑:“劳您又跑一趟。”

“哪里哪里,我就是再跑十趟八趟也没关系,只要为宋小三元说得一门满意的亲事。”媒婆这门嘴巴能将死的说成活的,宋母根本不是她的对手,只能笑笑给她倒杯茶,依旧是准备拒绝的。

“宋家娘子,您先听我说,这回的闺女啊您肯定满意,说起来还是您的熟人呢,宋小秀才跟那闺女也是见过面的。”

宋母听得心里咯噔一声,不会是儿子被人设计了吧,装作不懂问:“您说的是……”

“哈哈,不就是你们同村的顾家的闺女。”

顾家顾瑶?可上回两家说清楚后,谁也没想要再撮合两个孩子啊,宋母两眼迷茫,顾家如果有这意思,不可能不先给她透个口风的。

媒婆继续哈哈笑道:“那闺女生得如花似玉不说,还在县里开了个铺子,自己能挣上银子了,唉哟喂,那姑娘自己制的桃花粉那是真的好用,瞧瞧我这脸上,就是用的那桃花粉,而且那姑娘人还机灵,跟县里不少大户人家的内眷都有往来,娶上这样的儿媳妇宋娘子你就不用犯愁了。”

媒婆是真心觉得这是门好亲事,宋母没可能拒绝的,不仅那姑娘生得好自己能干,而且她还是顾小秀才的亲侄女,凭两家的关系,这事就不可能不成,这等于是给她送银子来的,因而媒婆立马就往水云村来了。

宋母却沉下了脸,她万万没想到说的竟是顾珍那丫头,那丫头竟然还没死心?她再有银子再能干还能比得上县里的富户?也不是没有县里的富户递话过来想要结亲的,毕竟宋泽年纪小,又是小三元,将来至少一个举人是稳的,再好一点能考上进士出仕为官,所以将宝押在宋泽身上绝对是值的,属于提前投资。

可连这样的好事宋母都没替儿子应下来,又如何看得上人品还有问题的顾珍。

也是这媒婆没先来水云村打听打听顾家的事,只要她稍一打听其实便能知道顾家二老前不久才将顾老二赶出去的事情,就知道顾老二和顾珍这个侄女跟顾昭的关系并没有那么亲厚。

媒婆是极会看人脸色的,发现宋母的表情不对劲了,这声音也不再那么高亢,迟疑道:“宋家娘子,你……”

宋母叹气道:“这事也不能怪你,莫说现在我那儿子不想谈亲事,就算想要相看,也不会找那姑娘的,也许是那姑娘跟我们家孩子犯冲。”

她不想败坏顾珍名声,免得带累顾家其他姑娘,比如顾瑶,还有顾珍的妹妹,所以只能委婉地说宋泽不适合跟顾珍结亲了,都犯冲了还勉强将这两人扯在一起,那不是害了他们吗?

媒婆眼睛瞪得熘圆,她真以为跑一趟就能收银子的事,没想到竟不满意?听说两家要一起办酒席,这说明两家关系很好啊,那么,媒婆眼珠子转了一圈,脑子动得飞快,问题是出在顾家二房身上?

媒婆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亲事没谈成她也不恼,毕竟这位可是宋小三元的亲娘,因而又热情地拉起宋母的手,另一手轻拍了自己的嘴巴:“瞧我这事办的,没多走几步路多问几句话,差点就害了宋小三元和那姑娘,真是该打。对了,宋家娘子,如今宋小三元人也回来了,可有说想要娶什么样的媳妇?”

宋母心里松了口气,脸上也露出了笑容,怪嗔道:“他啊,现在没这心思,想一门心思专注读书,跟顾家顾昭一样的,我跟顾家老婶子都愁坏了,你说说这事可咋办。”

媒婆这下知道了,不仅宋小三元,连顾小秀才的媒金都甭想赚到了,心中惋惜不已,否则亲事叫她说成,她在这一带的名声也会上涨不少。

媒婆又坐着牛车走了,宋母坐在那里想了好一会儿,最后下定决心,要跟儿子一起走,她算是怕了顾珍那丫头了,她躲着点还不成吗?

不过再回到顾家时,宋母提都没提这件事,她难道还不清楚顾二牛如今和顾家的关系?以前觉得顾二牛还是个老实的,现在看来也就剩表面老实,还是个眼皮子浅的,就算顾珍真是个好的,她也不能让儿子有这样扯后腿的岳家。

顾老太太还问了句,宋母随口敷衍了句便扯开话题了,顾老太太也往心里去,以为真跟宋母说的那样,同样的事她也经历了几回。

没人提亲她们要愁,现在有人提亲还是要愁。

等回了家宋母才跟儿子说实话,宋泽当场就惊呆住了,还真让顾昭说中了,顾珍真没放弃,比起他,还是顾昭更了解顾珍这个侄女。

“娘跟你说清楚,是不想你被蒙蔽了,娘想清楚了,娘跟你一起去府城。”

宋泽转而欢喜起来:“有娘在儿子就能安心了,听顾昭说他爹娘可能也会去。”

宋母这下更不后悔自己的决定了,就算府城那里人生地不熟,好歹有顾家老婶子可以走动。

第二天水云村热闹非常,几乎所有的妇人都帮忙厨房里的活,男人们也主动干体力活,最近村里人走出去都特别有面子,与人打交道做事也有底气。

比如镇上有份差事有两人都可做,结果那管事问清两人是哪个村子的后,当即就拍板要了水云村的人,那不还是看在水云村出的两个小秀才的份上,人就这么势利。

这日村口的牛车马车不断,齐云飞天不亮就带着酒楼大厨出发了,酒楼大厨倒是没有什么怨言,顾公子顾小秀才他们熟悉得很,不说豆腐方子和其他豆制品制作方法,听说如今府城里大受欢迎的佛跳墙这道菜,也是出自顾公子的手,他们今日定要好好发挥厨艺,不能堕了顾昭和宋小秀才的名声。

顾昭亲自将齐云飞带到他爹娘面前,二老虽然起初有点局促,但很快便放松下来,其实他们一早便对齐二少印象极好了,几次事情都是齐二少派人来通知顾家的,齐二少身边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