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穿成炮灰后和反派he了 > 第029章 儿孙自有儿孙福 (8)

第029章 儿孙自有儿孙福 (8)(1/2)

目录

啊,咱们这辈子都见不到这么多银子吧,依我说,这姓顾的书生又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伤害,这高家也是厚道人了,让姓顾的书生发了回横财。”

这人话里话外将自己对顾昭的眼红展现得淋漓尽致,甭说他这说法还吸引了一批同好,有人附和道:“早知道咱也跟这位顾书生学两招啊,官老爷面前走一圈,啧啧,千两白银就到手了,这顾书生拿到这千两白银,肯定到城里买上大房子再娶房小娘子,过快活日子了吧。”

这话居然还有不少人附和,这时同在酒楼的一位食客气得拍桌子大骂:“你们有没有心啊,什么叫没有实质性伤害?不是顾书生机灵,他早就断手断脚了,一个断手断脚的文弱书生一辈子可都毁了,以后还能干什么?何况不是我小瞧各位,各位想做顾书生,那也得先苦读数年考过县试府试成为少年童生吧。”

这人的话同样得到响应,对那些眼红的人发出倒嘘声。

又有人站起来说了:“谁说顾书生得了赔偿银子就过上快活日子的?你们知道那顾书生是来自哪里的吗?他用这银子干什么了吗?”

“你知道?”其实大家八卦归八卦,但对顾昭除了知道他出自清河县外,并不清楚他来自

“我当然知道啊,他就出自咱这县里送回来,在村里建学堂请夫子呢,对同村的孩子免束修上学,你们能做到吗?你们也配跟顾童生相提并论?”

“你、你……谁知道你说的是真的假的?”之前眼红顾昭发了笔横财的人羞恼道。

“哈,去水云村一看便知,对了,对顾童生不太清楚,咱县里的齐家总归知道吧,齐家不仅帮忙顾童生盖学堂,如今还在帮顾童生请夫子呢,而且应该有人听说过水云村的顾记豆腐坊吧,哈,那可正是顾童生所在的顾记豆腐坊。”

“哇,原来是那家啊,我早闻顾记豆腐坊与齐家豆腐坊同出一脉,但所出豆腐便宜许多。”

“对,对,我也听说过,还有亲戚特地赶去那豆腐坊买豆腐呢,原来竟是顾童生家的,改天我也得去买一回。”

“顾童生果然高义,听说他年纪并不大,是位少年童生,却小小年纪便知道回馈乡亲,有些人却因为眼红妒忌顾童生往他头上泼脏水,可恼可恨!”

“如顾童生这样的人越多,咱老百姓日子会过得越好。”

那些妒忌眼红顾昭的人,面对越来越多人帮着顾昭说话的情况下,只得灰熘熘地跑路,免得被这些家伙群情激愤起来揍他们一顿。

作者闲话:以后的更新基本就放在上午十点左右了,有特殊情况会提前通知,还剩一章存稿,明天就造完啦~以后码多少更多少,进入果奔状态~~

诸如此类的现象发生在不少地方,清河县也越来越多人知道顾昭的义举,便是县里的那些秀才举人也听说了,并且其中一部分人还很确定此事属实,因为他们知道齐家在四处寻找愿意前往水云村担当夫子的书生,最好是秀才,如果秀才不愿意的话,那也须得是童生才行,此事让他们互相碰面聚会时,言谈之间对顾昭的举动也赞扬颇多。

如此年纪便懂得进退,将来是个可造之才,这不仅是水云村之幸,也是清河县之幸。

他们还知道,水云村除了出了位顾昭顾童生外,还有一位县试府试皆取得案首的童生宋泽,因而对水云村这个地方起了极大的兴趣,这是什么天杰地灵的地方,竟一下子出了两位少年童生,相约下回可去水云村游玩,顺便尝尝那顾记豆腐坊的豆腐。

可以想见,顾记豆腐坊的生意会因为顾昭而更加扬名,生意会忙得做不过来。

顾老爷子顾不得这些东西,他和老太太牵挂他们老儿子。

虽然外面人都在夸赞顾昭,但顾昭写的信里还说了些内容让他们忧心,顾昭信里写了,原本得了笔银子,该帮二老盖大屋让他们享福的,只可惜高家的事情过去没多久,顾家不宜有太大动静,所以需得等他院试过后再作打算,到时他有了秀才功名,身份会有很大不同。

这回的信依旧是三小读的,这回他们识得的字更多了,没有嗑嗑巴巴地读信,对顾昭信里的语气,老爷子听得也是哭笑不得,好似院试对顾昭来说手到擒来,只要他去了,一个秀才功名就能到手了,如果老儿子在眼面前,老爷子非得好好敲敲他脑袋不可。

顾昭还说了,他和宋泽这段时间就留在府城,住在齐家的宅子里,等临近院试时再前去省城,所以需要院试结束之后他才能回转与二老团聚,让二老不必太过牵挂他,他一切都好,不仅长高了,还长胖了。

顾昭也在信里写了些他在府城碰到的趣事,让二老听着乐一乐,告诉他们除了高家一事,他在外可谓事事顺心。

虽然依旧挂心,但顾家的气氛的确轻松了些,这封信的功劳挺大。

顾昭心中其实还有个顾虑,那就是他出的风头太大,将宋泽这个案首的风头都掩盖下去了,宋泽自己是不在乎的,反而为他奔走忙碌,但同在水云村的宋母能一点不在意吗?

明明她儿子考得更好,可顾昭又是闹出跟高家的事,又是拿了银子在村里建学堂让人人夸赞他,显得她儿子这个案首都落后了好几地,心中能不憋闷吗?

好在宋泽也一同有信送回来,宋母识字的,看完儿子的信心里舒适许多。

宋泽在信里写了顾昭目前的处境,原本此时并没有建学堂回馈乡里的打算,因为他们连秀才功名都没有,但担心拿了高家的赔偿银子高家却又在背后使坏,败坏顾昭的名声,读书人的名声最为紧要,要是坏了会影响顾昭今后的考试与前程。

所以为了赌住高家和一起子小人的口,顾昭才不得不做出这样的举动。

看到儿子信里的解释,宋母也知道自己小心眼了,实际上初闻顾昭被高家算计还闹到知府大人面前,她也是替顾昭捏把汗的,人小物都怕跟官家打交道的,高家可比顾家有权有势,顾昭能斗得过高家?这孩子也是个多灾多难的。

幸好老天爷保佑,知府大人是个清官,给顾昭主持了公道,让高家丢了名声又失了银子,这高家竟还敢使坏,活该他们臭名远扬。

宋泽还在信里说了,因为顾昭的缘故,他能跟着一起住在齐家在府城里的宅子,有下人侍候,好吃好喝,他的日子过得很不错,能让他专注精力准备不久后的院试。

宋母看了这些对顾昭更没有怨言了,否则府城花销有多大她岂会不清楚,这回儿子是沾了顾昭的光。

因而宋母在外面也是逢人便说顾昭的好,让想要挑拨离间的人也白费力气,顾老太太也因此感念宋母,与宋母越发要好。

等到顾昭花银子回馈乡里的消息传到府城时,得到此事的宋大人,也不由暗赞顾昭此举适宜,并非是个见钱眼开得意忘形的人,如此年纪难能可贵。

他心中起过独占功劳的念头,但也就一闪而过便让他抛在脑后,他行事到底有自己的底线,得对得住自己的良心,便是之前有永宁侯站在高家一边,宋程依旧想要维护顾昭的利益的,而不是置他于不管。

除了顾昭送来的“罐头”,宋程又让身边心腹制作了一批,肉罐头和水果罐头都有,并在罐头外面标明制作日期,尽量将日期分开,方便观察,等这些东西制作好后,他便写好折子,随同这些东西一起送上京城,同时还写信给京城的岳父大人,托岳父大人关照一二,免得折子和东西被人扣下。

然后剩下的便是等待京城里的反应了,这事急不来。

从宋大人那里回来后,顾昭便安心地和宋泽一起温书准备院试了,他是一定要拿下院试取得秀才功名的。

有齐家作后盾,他不用太过担心留在家中的爹娘,如今府城又有宋大人当靠山,顾昭更没什么后顾之忧了。

也许那日宋程是说了客气话,温书备考中有什么疑难问题可寻他解答,顾昭脸皮厚将之当真,因为目前他和宋泽无人可请教,宋大人可是进士出身啊,稍微给他们点拨几句,就会让他们受益菲浅了。

于是顾昭将自己和宋泽的问题一起积攒下来,找了个时间又去宋府拜访,见顾昭当真不客气,宋程不仅没生气,反而乐呵得很,有时做人为官,其实就要脸皮厚一点,脸皮厚点机会才多。

宋程不仅心情极好地给予解答,还借了顾昭两本书,并且给了他和宋泽一张旁听证,可以进府学旁听课程,不仅顾昭,宋泽也是大喜,一点没浪费这张旁听证,逮着机会还要请教府学里的教习。

府学里有谁没听过顾昭的名头吗?甚少,见顾昭如此好学,他们也不吝指教。

顾昭和宋泽如饥似渴地学起来,转眼便一个多月过去了,两人该启程前往省城赶考去了。

齐家在省城并没有生意,但齐云飞想了想,还是亲自送他们过去,到时再一起回来好了,顺便考察一下省城的环境,是否适合齐家推广生意,尤其是酒楼方面的,齐家酒楼在府城大受欢迎,佛跳墙的名声很响,如今都有外地人慕名而来,齐云飞很有心将之推向更多城市的。

齐云飞不容顾昭和宋泽的否决,特地从镖局雇了不少人一路护送他们。

出发之日,顾昭没想到木头这家伙的行李竟然是最多的,他和宋泽这些日子不是看书看得投入,就是在外面府学向人请教,所以对木头在齐家宅子里做了什么并不是很清楚,齐云飞也不会占用他多少时间跟他唠叨的。

木头干了什么,又装了什么东西要带去省城,齐云飞一清二楚。

他笑道:“你是不是想知道木头带了什么东西去省城?哈哈,我告诉你吧,都是做好的鸡蛋糕还有方便面,是打算带去省城卖给前去赶考的书生的。”

顾昭和宋泽差点下掉下来,看向木头,木头此刻微扬着小下巴,一脸等着哥哥表扬的表情。

顾昭如他所愿,走到他跟前摸他的头,拍他的肩:“可以啊,没想到木头竟有这样的生意头脑,哥哥不愁没银子花了。”

木头顿时高兴得咧嘴笑:“对,我就是要挣银子给哥哥花的。”

齐云飞听得咂嘴摇头,看看这书童当得,不仅没有月钱,还要自己挣银子给主子花,这大概是天下所有读书人都想要的理想书童了吧。

顾昭也笑眯了眼:“好,好,我来花银子。”

其实木头一人折腾时,齐云飞知道他打的主意,还让宅子里的下人配合他一起做,他也认同这是个好点子,带去省城肯定能在院试前赚上一笔,这放在普通人家会是笔不错的收入了。

看木头如此尽心为顾昭着想,齐云飞渐渐地也认同了他留在顾昭身边,让他们哥哥弟弟的处着,就算将来木头恢复记忆,不说互相间的情分,顾昭对他也有份救命之恩在呢。

为了木头的赚钱计划,齐云飞专门腾了辆马车给他装货,然后他们和镖局的人一起出发了。

这次赶路的速度比上回商队快得多,因为没有负担,又多是马车,镖局的人轮流赶马车,再加上离省城的距离不算很远,因而第二天太阳落山之时便到了省府江泰城。

这回没有现成的宅子可住,因而他们找了客栈投宿,护送他们的镖局的人也在此休息一晚,第二日便要离开。

知道此时的客栈房间价格会比平时高上许多,但也没想到上房住上一天竟要六百文钱,这还不是离考场最近的,属于中不熘湫的,越近的价格会越贵。

考虑到大多考生都会投宿在这样的客栈,顾昭和宋泽他们还是住下了,除了方便与其他考生的交流,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方便木头推销他的鸡蛋糕和方便面。

此时离院试也就相距三日,又是报名验证身份又是领考牌,忙碌了一通顾昭和宋泽才算安顿下来,只等考试了。

客栈里因为住的考生多,因而此时也热闹得很,想趁这最后时间抱抱佛脚温书那是没办法做到了,大家或是三三两两碰头聊天又或是外出,排解临考前的紧张,也有那信心十足的,显得分外轻松。

这些考生也分成几个派别,基本是按属地来分的,顾昭和宋泽刚来时便被几个同样属于庆凌府城的书生认出来了,互相之间自然会比旁人走得近些。

从庆凌府城来的,可以说就算不认得宋泽这个府试案首,也会认得顾昭这个第五名的,这自然跟顾昭之前出的风头有关了。

这股风也刮到了江泰城,考生之间互相一打听,然后便有人暗暗指向顾昭方向:“原来那就是差点被人打断手脚闹出一场官司的书生顾昭啊,我原以为会是个挺张扬的人,现在看着不仅年岁不大,人也挺和气的啊。”

此事传到江泰城,大家关注的倒非是顾昭个人了,而是赶考的书生和读书人这个群体,因而对高家行径十分愤怒,对顾昭这个个人倒是各有各的看法,甚至还会有些人因为他的风头太大对他有些看法,当然此刻就算有看法也不会在公开场合发表,因为要一致对外,否则岂不是显得他们是站在高家一边的。

对待高家他们还是同仇敌恺的,因为高家触犯的是所有考生和读书人的利益。

“谁知道那户姓高的人家怎么想的,逮着这位顾书生不放,非要断了人家前程,委实欺人太甚。庆凌府的府试案首正是他的同窗宋泽,这回也会是位有力的竞争对手啊。”

“可大家并不看好庆凌府的这位府试案首。”

顾昭和宋泽并没有特立独行,不与大家交流,而是随大流,当然也要挑顺眼的人结交,将来不管进不进入官场,这些人都会是他们的人脉关系,毕竟独木不成舟。

木头跟在顾昭身后听他们谈论诗文经义,听着听着他便迷煳了,顾昭也一早便发现,木头对正经的四书五经是没多少兴趣的,更偏爱闲杂类书籍,让他听这些的确要犯困了,可让他回去休息他又不愿意。

已经七月的天了,日天变长,快戌时天色还未完全暗下来,但腹中饥饿大家都需要觅食了。

这时候木头来劲了,精神抖擞地问顾昭和宋泽:“咱们今晚泡方便面吃吧。”

宋泽哑然失笑,木头这是等着机会将他带来的方便面推出去呢,因而顾昭还没回答,宋泽先说:“好,那你回去取方便面过来,我与顾昭便在大堂里等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