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9章 儿孙自有儿孙福 (2)(1/2)
里露出狠厉之色:“先让人在路上找找机会,有没有办法让那小子落单再向他下手,不然的话就等到府城,这回找人要仔细些,不要再像上回的混子,什么事都干不成。”
“好的,老太太,老奴这就去安排。”
***
水云村,顾家二老算算时间,他们老儿子此刻正在前往府城的路上,虽然老儿子在信里说了会跟着齐家商队一起上路,让他们不用担心,可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又是出门在外,哪可能不挂心的。
如果没有分家,他们这时候会让老二跟着去照顾老三,可现在才发现老二分明对他三弟一肚子的意见,所以这话再不敢提了,这日正好大孙子也在家,老爷子将老大一家都叫过来,提了开豆腐坊一事。
顾昭写回来的信里说了,如今清河县的豆腐从四十文降到二十几文了,所以自家的豆腐坊也可以开起来了,而且顾昭托了齐家帮忙照应,所以除了不将豆腐卖到清河县,其他用不着太过担心,有事尽可去找齐家。
“开豆腐坊?咱家真能开豆腐坊?”顾老大和小赵氏都惊讶道,包括顾仁同样如此,虽然家里吃过豆腐了,可也知道那是金贵物,普通人家哪里经常吃得起。
就顾义天真无忧,欢喜地拍手:“那我是不是能天天吃到豆腐了?豆腐好吃。”
老太太听得乐起来,将小孙儿抱怀里搓揉:“现在也没差义儿一口豆腐吃呀。你们也是,家里这段时间吃到的豆腐你们以为从哪里来的?还不是自家做出来的,不过有一点得先说清楚,这豆腐方子是你们三弟和小叔拿出来的,咱们顾家开豆腐坊也是你们三弟小叔的主意,你们可不能忘了这点,只是老二太过心急,所以这摊子老二一房就不必参加了,估计老二如今也看不上这点小本买卖。”
提起老二一家子老太太还有怨气呢,所以这话说得不太好听。
小赵氏惊喜不已,这意思是虽然分家了,还让他们大房参与豆腐坊的生意?原本见二房搬去县里,这段时间也没回来,小赵氏心里有些酸也有些羡慕的,肯定在县里没少挣银钱,他们一家只能在村里挣辛苦钱。
可惊喜来得这么快,还是顾昭给出的方子和主意,想起之前对顾昭的那些不平,小赵氏有点心虚。
顾仁同样如此,他对比自己还小一岁的小叔是极为不平的,但现在这样的大喜事落在他们大房头上,不禁反省,以前他是误会了小叔吧,小叔是真的身体太差劲,除了读书没其他出路了,可他却身子强健,家里的条件只可能供得起一人读书,难道不送小叔而送他去?这根本没可能,而他居然还跟小叔计较这么多。
顾大哥抽了口气,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真的是小弟拿出来的?小弟还要叫上我一起开豆腐坊做买卖?”
老爷子瞪了大儿子一眼:“这还有假?上回你弟弟回来就说了这件事,而且县里的齐家知道吗?就是同样开了豆腐坊的富户齐家,你弟弟交待了生意做起来有什么麻烦的话,可以找齐家帮忙解决,就是说咱家的豆腐坊后面有靠山的,不用担心有人使坏。”
“就是小弟说起过的那个齐家?”上回小弟不是说过帮了齐家少爷一个忙么。
“对,就是那个齐家,没有第二个齐家的。行了,一个个的别罗嗦了,赶紧张罗起来,还有豆腐做出来后要想想怎么卖出去,否则砸在手里只会赔本。”
“诶,爹,我知道了!”顾大哥兴奋不已,“那爹,我可以跟着爹你学做豆腐吗?”
顾老爷子说:“你弟说了,只要不外传,顾家的人都可以学,瑶丫头也是。”
会外传的也只可能是小赵氏的,也许会惦记着娘家,但小赵氏跟老太太大赵氏一样,更看重自己小家,不会让两个儿子的利益受损,所以她可以跟着学做豆腐并不是太过意外,可没想到瑶丫头也可以跟着学。
小赵氏差点喜极而泣,对这年头的人来说,女儿都是要嫁出去的,有什么压箱底的技艺那都是传男不传女,就是担心这技艺被女儿带走成为夫家的,现在顾家二老竟没这个想法,小赵氏看重两个儿子,但也是疼女儿的,想到女儿有了这门手艺,将来无论嫁去哪里,日子过得再糟,也有门手艺,能保证自己把日子过起来。
顾瑶还有点茫然,她也能跟着学做豆腐?
老太太看了眼小赵氏,知道这个儿媳妇有点小心眼,但也清楚她是为了子女打算,比起二儿媳妇好很多,因而特意提醒道:“这是昭儿特意提醒我们的,说咱家不兴传男不传女的规矩,学门手艺在手,将来无论做什么,心里都有份底气。瑶丫头,你小叔一直惦记着你的。”
顾瑶眼睛有些发酸,连连点头:“奶,我知道小叔向来照顾我们的,我知道小叔是为我好。”
村里许多人家将姑娘看成丫头片子,是赔钱货,不说其他人家,就是顾家的二房连生三个女儿,爷奶都没说什么,可二叔二婶愣是自己觉得腰直不起来,看来娣招娣的名字还有受到的待遇,就可知道在二叔二婶心里是什么地位。
所以刚知道小叔要带他们家一起开豆腐坊时,顾瑶是满心欢喜的,家中多了进项后,无论大哥小弟都可以过上如意的日子,至于做豆腐的手艺,顾瑶是一点没有去想的,传男不传女那是规矩,而且她如今的绣活也做得不错,所以对制豆腐手艺一点都不眼馋的。
可没想到会有惊喜落在她头上,如果能学会她又怎会嫌弃多一门手艺呢,就如小叔还有奶奶说的,会做豆腐的话,无法去了哪里她都能将自己养活,日子再穷也能靠做豆腐讨生活。
顾仁羞愧,他太过小心眼了,小叔的心胸明显比他开阔,没有小叔主动提出并做通爷奶的思想,妹妹不可能有这样的机会的。
顾仁决定了,等小叔下次回家,他一定要好好跟小叔道个歉,以后再不跟小叔闹别扭了,说起来他还比小叔大一岁呢,经常吃小叔的醋实在不该。
说干就干,商量好后二老便带着顾家大房忙碌起来,顾瑶也加入其中,顾义没份,他被送去学堂读书了,还被叮嘱要好好跟他小叔学习,将来也考个好成绩让长辈高兴。
正好顾大牛新起的房子好了,原本没打算那么快搬家的,这下正好,将原来住的地方腾出来当豆腐坊,顾记豆腐坊就这么建立并开张了,所有的模具都是由顾仁这个木匠学徒来完成的。
顾家二老带着大房整日忙忙碌碌的,并且老宅里飘出一股怪诱人的香味,引得水云村的村民好奇不已,上门打探顾家在忙些什么。
先是顾老大跟着老爷子学点豆腐,小赵氏开门迎客,欢喜地说:“家里在做豆腐,就是镇上的那个白玉豆腐,顾记豆腐坊今天正式开张了,前三日做出来的白玉豆腐买一送一,一块只要十文钱。”
“豆腐?真的跟镇上县里出来的那个白玉豆腐一个样?”村民听得惊了,纷纷出声询问,他们真的没有听错吗?顾家竟然会做这稀罕的豆腐,要知道镇上虽有酒楼卖豆腐做的菜,但那豆腐都是从县里买回来的,自己并不会做。
小赵氏高兴道:“对,和镇上和县里卖的白玉豆腐一模一样,而且我家的豆腐手艺跟县里的齐家豆腐坊也是一样的,不过顾记豆腐只要十文钱一块,前三天还买一送一,就咱们村里乡里乡亲的才有,对外没有这个优惠的。”
村民听得更是炸开了,正好这时顾老大搬出一板做好的豆腐出来,村民纷纷过来围观,发表各种惊叹声,虽然村人比不得镇上县里的富户,但这回顾记豆腐坊不是买一送一么,有村人再三确定送的那块大小不会变化后,有机伶的就决定两家合起来买,这样一家只要花五文钱就能吃上一块豆腐了。
有第一人带头,围观村民不少跟风的,他们也可以尝尝镇上县里富户追捧的白玉豆腐了,还向小赵氏打听这豆腐怎么做菜最好吃,小赵氏热情地向他们推荐了好几个菜谱,别人学了去又有什么要紧,学会了才会经常来顾家买豆腐。
于是转眼一板豆腐就卖光了,看到落在钱箱里的一个个铜板,老的少的都乐眯了眼。
第一次做的豆腐并不多,村里的消费力也有限,于是豆腐做完后,顾大牛就借了牛车将剩下的豆腐装上,送到镇上去卖,镇上可没豆腐坊,而且顾记豆腐卖得比县里便宜多了,小赵氏不放心跟着男人一块儿去了。
到了镇上,果然不用他们怎么叫卖就有人光顾,一听这价钱还是连价都不还就买了,小赵氏每每开口都会说和县里齐家豆腐坊一个手艺,等酒楼有人得到这消息赶过去看时,顾大牛和小赵氏已经将带来的豆腐全部卖完了,兴高采烈地正准备回家。
“等等,你们顾记豆腐坊的手艺真的跟县里的齐家豆腐坊一样吗?”赶来的掌柜不放心地问道。
小赵氏比顾大牛能说会道,由她出面介绍道:“当然是一样的,有嫩豆腐和老豆腐两种,不过今天已经卖完了,客人想要的话得明天再来。”
一说有两种豆腐,掌柜便知道跟齐家豆腐坊没两样了,他又问:“那你们顾记和齐家的关系是……”
小赵氏这时候很精明,这些话本就是顾家商量好后主动说出去的,免得有人眼红他们的生意想要抢走,小老百姓哪里拦得住,所以就要早早打出齐家的靠山来。
小赵氏笑道:“两家的方子出自同一个人的手,您说这是什么关系?”
掌柜信了大半,剩下的便是去县里齐家豆腐坊问一问了,他的确眼红这豆腐手艺,据他和厨师的判断,这豆腐的成本应当不高,这里面的赚头大得很,可搭上齐家的关系那就不是他们酒楼能动得了的。
掌柜的笑道:“那你们明天给我们送一整板豆腐来,只要豆腐品质不比齐家豆腐坊差,以后我们酒楼就在你们豆腐坊订豆腐了。”
小赵氏的笑容更大了:“好咧,豆腐品质绝对没差的,您是哪家酒楼?明天上午就会给您送来。”
掌柜的将酒楼名称和地址报上,小赵氏和顾大牛这才赶着牛车回村。
等出了镇子,小赵氏才露出喜出望外的表情:“当家的,今天咱家做的豆腐都不够卖,而且还收到这么些订单。”
不仅有这酒楼,还有镇上的富户在尝过豆腐后,就提前定下明天要的豆腐量,所以这豆腐做出来根本不用愁卖不出去,只有不够卖的,想想做豆腐的材料和成本,小赵氏乐得见牙不见眼。
顾大牛同样乐陶陶晕乎乎的,真没想到生意这么好,一天能赚这么多,虽还没数钱,但也能知道数字不会小:“对,对,不够卖,咱让爹明天多做些。”
“当家的,等攒点钱,咱家可以自己买辆牛车,不然总不能天天去借。”
“对,要自己买牛车,不然人家也要有意见了。不过等回了村子,咱们还是不要太得意了,收敛点,收敛些。”
“对,收敛些。”这叫财不外露,省得别人眼红妒忌。
等回到家,二老跟大房关起门来将收到的所有铜板数一数,惊了,这一天老爷子不敢多做,就做了五板豆腐,一板二十五块,全部卖光,钱箱里总共有1000多个铜板,就算扣除成本和人力,那这一天也赚了一两银子,这才是第一天的试水啊。
“快掐我一把,看我是不是在做梦。”小赵氏也晕了,怀疑这一切都不是真的。
顾大牛真的掐了媳妇一把,小赵氏叫了一声,痛的,不是做梦,今天真的赚了一两银子。
老爷子老太太还能维持镇定,主要是早算计过能赚多少了,毕竟成本太低了,而且老儿子也说过豆腐价格还会下跌,等跌到一两文钱一块豆腐的话,那赚的也就是个辛苦钱,当然比起种地那肯定赚得多。
老太太瞪了小赵氏一眼:“行了,别咋咋唿唿的了,先做好思想准备,以后不可能一直赚这么多的,你们也知道豆腐成本并不高,所以这价格以后还会下跌,别到时受不了。还有我们先说好的,这赚的银钱一分三,你们大房一份,我们两个老的一份,剩下的一份是留给昭儿的,昭儿回来之前我们先替昭儿保管,毕竟这方子是昭儿拿回来的,也是他叫我们带着你们一起做这买卖。不过昭儿也说了,等这豆腐价跌到最低时,他就不分咱们的辛苦钱了。”
一两银子分成三份,那大房今天也能得到三百多个铜板,这放在以往可是一个月做零工的收入,还得是天天都有得做才能赚到,小赵氏哪可能不满意的,现在她对顾昭感激不已,再没有半句不好的话。
她连连点头:“应该的,应该的,能拿到这些我都觉得够多的了。”
如此一来她再也不用担心小儿子上学堂不够银钱了,等多攒点,以后便是去赶考也够了。
这才是第一天,等第二天顾家赚的银钱就翻了个倍,小赵氏和顾大牛那是浑身充满干劲,精气神越来越好,连带着二老也同样如此,手里有银钱心中不慌了,他们要给老儿子多攒点银子,也不必为孙子孙女操心了,无论是彩礼钱还是嫁妆银子,老大两口子都能挣出来。
至于镇上酒楼的掌柜,当天就赶去县里找到齐家豆腐坊打探消息,齐云飞早就交待好这件事,所以两相一对照,原来是顾记啊,那就没错,是他们齐家豆腐坊罩着的,可不能让人欺负了,酒楼掌柜和背后东家于是老老实实地向顾记豆腐坊下单订豆腐,不敢搞什么小动作,这齐家可是有人在京里做官的。
虽然古代的马车没什么避震效果,但在末世里过过更艰难的日子,顾昭也不是不能忍受,就是闲时翻翻空间里的书和杂物,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他还是乐意让自己过得更舒服些的,结果还真叫他找着随手丢在里面的弹簧,还有古代轮胎的制作方法,顾昭看到后恨不能当场试验,可惜手头没有制作轮胎的材料,只能作罢。
顾昭有些怀疑,当初他进的那间大学宿舍是不是那两本小说的作者的宿舍,否则怎那么巧有这两本小说的,还有貌似作者为写小说而搜集的资料,难道是作者知道把自己这炮灰给写死了,所以冥冥中让他得到这些作为补偿?
顾昭为自己这无厘头的想法失笑了下,不过他很清楚一点,空间里的这些书籍资料才是他手里握着的最大财富,当然现在他只能小打小闹,没有足够的实力保障之前,那就是怀璧其罪了。
路上休息的时候齐云飞很谨慎,将顾昭和宋泽两人照顾得非常周到,哪怕出去解手,他也派人跟着,免得让两人出了岔子,到时后悔也来不及。
宋泽不知内情,因而对齐二少的好感直线上升,私下还对顾昭提了几句,说齐二少不仅没有丁点少爷架子,还做事周全,是真正将顾昭这个朋友放在心上的。
顾昭也很感念齐云飞的这份用心,这个朋友他也是认定的。
宋泽又想起一事,关切地问:“上次县试那日的事有后续发展没?到底谁这么下作卑鄙?”
顾昭耸耸肩:“暂时没有,所以我才要跟着齐家商队一起去府城,免得再生意外。”
宋泽点头:“是该小心些。”
有这样的教训在,宋泽如今出门在外都多了几分防备,不说其他,至少吃喝上面谨慎了许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