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挽天倾:李世民魂穿煤山崇祯 > 第649章 抵达潼关

第649章 抵达潼关(1/2)

目录

在明末,有很多的士绅地主,甚至包括一些明朝的宗室,他们都抱着“国可亡,自己的财物利益不可亡。”的态度,根本就没有对大明朝廷和皇帝有什么忠诚度可言。

他们锦衣玉食,荣华富贵,鱼肉乡里,骄奢淫逸。只想着自己及后代生生世世都高高在上。

谁能够维持他们的生活,他们自然支持谁。

根本不会管普通百姓的死活。

受尽欺辱贫苦的老百姓,本能的觉得大户家里有吃的,地主家肯定有余粮。于是,大量活不下去的底层百姓纷纷逃亡,聚在一起成了流寇,开始一窝蜂的抢大户,吃大户,对士绅地主阶层无差别的充满了仇恨。

这也就是李自成,张献忠等流贼能够迅速壮大,且剿之不尽的原因。

而那些士绅地主阶层的这种想法,也成了满清朝廷拉拢的对象,洪承畴曾给多尔衮刚入京之际,就提出了满足士绅地主阶层利益的建议,并得到了多尔衮的采纳。(见第137章)

这也就是满清八旗入关以来,能够如此迅速拿下数省地盘的原因。

现在,穿越而来的李世民,经过对千百年历史的思考,给出了他自己的答案,走出了第三条路。

那就是把土地分给百姓,让他们自己拿起武器来保护自己,正所谓“有恒产者有恒心。”……这里就不过多赘述了。

……

就这样,崇祯皇帝一路向西,经过汝州再到了河南府内。

他经过小一点的城池就去迫降,补给。

大一点的城池则是绕开,把它交给后面唐王朱聿键的大部队处理。

兵贵神速,师出不意。

一路高速朝着潼关方向挺进。

终于在经过十多天的极速行军后,终于率军抵达了潼关附近。

崇祯皇帝先让玄甲营大部分士卒隐蔽在暗处,自己则带着五十人左右的小队,秘密靠近满清军营,趴在高处,拿着“千里眼”,观察了一番潼关之前的满清军营。

只见满清军营中人员虽然众多,可是都比较松散,而且不时有牛车和驴车将一箱箱军中辎重正往北方拉着。

崇祯皇帝放下“千里眼”,低头微微思索片刻,就明白了,满清这些人的军队是准备撤退了。

看样子自己一路西进,早就有斥候将这则消息告知了潼关之前的清军将领得知,他们得知明军到来,害怕陷入东西双面夹击的场面中去,已经开始在陆续向北撤退了。

怎么办?追击还是不追击?

崇祯皇帝仅仅思索了片刻,就下定了决心。

自己既然来到了这边,眼看着这些满清鞑子撤退,岂有不追击之理?

毕竟,来都来了,对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