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反间疑云(2/2)
秋山慎一如同受伤的野兽,暂时缩回巢穴舔舐伤口,但那双阴鸷的眼睛,始终在暗处死死盯着他的对手。
平安县城守备司令部的气氛压抑得让人窒息。秋山少佐的怒火转化为一种冰冷的、彻骨的杀意。
他进行了一场彻底的内部清洗,数名与王德贵过从甚密、或是在黑风峪战斗中表现“可疑”的军官和汉奸头目被秘密处决。
他甚至对刘大志也产生了怀疑,几次借故试探,都被刘大志凭借周锐事先准备的应对方案和过硬的心理素质勉强应付过去,但处境已然岌岌可危。
“独立团…赵大勇…周锐…”秋山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对着地图上独立团根据地的方向,反复念叨着这几个名字。
他知道,常规的扫荡和情报战,在对手有了高度警惕并且内部可能存在漏洞的情况下,难以奏效。他需要一种更有效、更致命的手段。
“山田,”秋山唤来情报课长,“我们对独立团根据地的渗透,进行得如何了?”
山田面露难色:“少佐,对方近期防范极严,我们的几次尝试都失败了。不过…我们最近物色到一个可能有用的人选。”
“哦?什么人?”
“一个游方郎中,名叫冯一手。此人常年在这一带行医,对山区地形颇为熟悉,而且…贪财好色。我们抓到了他偷偷贩卖违禁药品的把柄,已经成功控制了他。他偶尔也会去独立团控制的村庄行医,有一定便利条件。”
秋山眼中闪过一丝寒光:
“很好。不要让他直接刺探军情,那样太容易暴露。让他利用行医之便,在村民中散布谣言,就说…独立团在黑风峪虽然赢了,但伤亡惨重,药品奇缺,而且很快会引来皇军更大规模的报复。重点是,要暗示独立团为了保护根据地,可能会征收更多的粮食物资,甚至强征民兵。”
山田心领神会:“离间计?制造民众与独立团之间的裂痕?”
“没错。”秋山冷冷道,“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当老百姓开始怀疑、恐惧甚至怨恨他们所谓的保护者时,我们的机会就来了。同时,命令各部,加强对根据地物资的封锁,尤其是药品和食盐。我要让赵大勇的根据地,慢慢失血,慢慢窒息!”
与此同时,独立团根据地也并未因胜利而松懈。团部总结了黑风峪战斗的经验教训,同时高度警惕秋山的反扑。
周锐的特工科任务更加繁重。一方面,他们要维护与刘大志这条内线的联系,确保其安全,并尽可能获取县城内的情报。另一方面,要严防死守,杜绝日伪特务的渗透。
“团长,最近什么咱们团伤亡太大,快顶不住了;还说鬼子马上要大规模扫荡,咱们团可能要强行征粮拉夫。”
赵大勇眉头紧锁:“这是敌人的离间计,来源查清了吗?”
“还在查,流传很隐蔽,源头不好找。但影响很坏,有些村民开始囤积物资,对我们工作队的态度也有些微妙变化。”
赵大勇站起身,走到窗前:“这是秋山的心理战,他想动摇我们的根基。我们必须立刻采取措施。”
他转身命令道:“第一,通知政治处,立刻组织宣传队下乡,揭露鬼子的谣言,公布黑风峪战斗的真实战果,强调我们保卫根据地的决心,并重申我们的人民军队性质,绝不会强行征粮拉夫。第二,加强地方民兵和儿童团的岗哨盘查,对陌生面孔,尤其是游商、郎中之类,要重点注意。第三,让我们内线的同志也留意,县城日军是否在策划类似的舆论攻势。”
很快,独立团的的反制措施迅速展开。宣传队深入村庄,召开群众大会,演活报剧,将秋山的阴谋剖析得清清楚楚。
各级干部深入农户,了解困难,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根据地内部的不安情绪逐渐被平息下去,军民团结的气氛再次得到巩固。
然而,物资短缺的问题却是实实在在的。日军的严密封锁,使得根据地的药品、食盐、布匹等必需品极度匮乏。野战医院的伤员们因缺少药品而痛苦呻吟,战士们穿着打满补丁的军装,盐巴的定量一减再减。
“老赵,这样下去不是办法。”牛剑锋忧心忡忡地说道,“群众虽然支持我们,但他们自己也困难。我们必须想办法打破鬼子的封锁。”
赵大勇的目光投向地图上绵延的山区:“硬冲鬼子的封锁线代价太大。看来,还得靠我们的老本行:秘密交通线。”
周锐被召到了团部。“周锐,打破经济封锁的任务,关系到根据地的存续。你们特工科,要想办法建立一条或几条秘密贸易通道,从敌占区或者国统区,搞到我们急需的物资,特别是药品和食盐。”赵大勇下达了新的指令。
“是!团长。”周锐感到了沉甸甸的责任,“我们需要一些可靠的、有门路的商人,也需要在敌占区建立新的联络点。这件事需要周密计划,急不得。”
“我知道困难重重,但必须尽快打开局面。”牛剑锋补充道,“要注意,既要大胆心细,又要绝对保密,绝不能让秋山察觉到我们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