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秋山慎一(2/2)
他们的任务不是战斗,而是观察、记录:记录独立团部队的调动规律、民兵的活动范围、物资运输的路线、甚至是一些村庄的日常作息。
秋山相信,细节之中藏着魔鬼,也藏着对手的弱点。
平安县根据地,表面依然是一片欣欣向荣。民兵训练的口号声此起彼伏,妇救会组织妇女纺线织布、制作军鞋,儿童团在村口站岗放哨。赵大勇提出的“真假计划”策略也在按部就班地进行。
关于攻打马家镇据点的“消息”在团部内部悄然流传,甚至后勤部门真的开始按照“计划”悄悄准备一批担架和急救包,这一切都做得似模似样。
周锐领导的秘密调查小组,以“核查通信记录,总结作战经验”为名,开始了细致且隐蔽的排查。他们调阅了“利剑”行动前后一段时间内,所有能接触到核心部署人员的档案、行踪记录,以及经手过的文件、电报。
范围从团部作战参谋、机要员、译电员,扩展到各营营长、教导员及其身边的通信员,甚至包括一些与地方政权联系密切的联络干部。
这项工作繁琐而艰巨,如同大海捞针,又不能惊动“鱼儿”。
周锐和他挑选的几名绝对可靠的骨干,常常工作到深夜,在油灯下比对笔迹、分析时间线、寻找任何可能存在的疑点。
李大牛则带着他的特别行动组,在荒无人烟的牛头山深处,挥汗如雨地挖掘、构筑。
他们选择了一个极其隐蔽的山坳,利用天然洞穴和茂密的植被作为掩护,修建了一个可以容纳十人左右的地下掩体,里面储备了足够的粮食、水和弹药,还开辟了一条紧急撤离通道。
这里,成为了独立团真正意义上的秘密指挥前哨。
时间一天天过去,根据地内外一片平静,甚至平静得有些异样。日军据点依旧紧闭大门,秋山慎一仿佛真的变成了一个保守的守城之将。
但赵大勇心中的那根弦却越绷越紧。他多次与周锐、牛剑锋碰头,分析局势。
“秋山没有动静,这本身就不正常。”赵大勇在团部里踱步,“以他‘剃刀’的名声,绝不可能只是来守摊子的。”
周锐揉了揉布满血丝的眼睛:“排查工作进展缓慢,目前没有发现明确嫌疑对象。能接触到核心信息的人,背景都比较清白,经历也经得起推敲。‘豚鱼’藏得太深了。”
牛剑锋沉吟道:“或许他在等待时机?或者,他在观察我们的反应?”
“有可能。”赵大勇停下脚步,“我们撒出去的‘鱼饵’,关于攻打马家镇的消息,有没有引起什么特别的关注?”
周锐摇摇头:“目前还没有发现异常。这个消息只在营级以上干部中流传,范围控制得很好。除非……‘豚鱼’就在这个层级,而且极其沉得住气。”
赵大勇走到窗前,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
“那就继续等,继续查。告诉同志们,训练不能松,警惕不能降。秋山在试探我们,我们也要试探他。通知各连队,加强边缘地区的巡逻和侦察,特别是对那些容易渗透的路线,多设暗哨。看看这位‘剃刀’先生,到底想干什么。”
暗流在平静的表象下加速涌动。秋山慎一通过特战小队零星的回报,逐渐勾勒出根据地边缘的防御轮廓和活动规律。他也注意到了独立团内部关于攻打马家镇的传闻,但他只是冷冷一笑,并未采信。这种级别的作战计划,怎么可能如此轻易地流传开来?这更像是赵大勇抛出的烟雾弹。
他的注意力,集中在另一份情报上:特务小队报告,发现独立团有小股精锐部队频繁出入牛头山方向,行动诡秘,不像是普通训练。那里地形复杂,人迹罕至,独立团去那里干什么?
秋山的手指,再次点在了地图上“牛头山”的位置。他似乎嗅到了一丝不寻常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