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重回九零好村光[种田] > 第169章 好处费 唐贵居然挨揍了? (2)

第169章 好处费 唐贵居然挨揍了? (2)(2/2)

目录

他来时留意了,东牛庄今天至少有四家卖对联,其中三家都是夫妻档,另一家是兄弟俩,只有姜冬月单蹦个儿,看着怪冷清的,哎。

说话间有过路的行人朝这边瞅,唐墨赶紧打招呼:“看看对联吧,都是今年的新鲜样式。”

这一招呼还真把人留住了,挑拣一番后卖出去两对门神和一副门口贴的烫金大对联。

唐墨非常得意:“你看,人多力量大,多少都是个帮衬。”

姜冬月:“……”

七块钱的东西送出去两块半,要不是她偷偷拦着早赔本了好嘛。

但是唐墨在这里的确更踏实,她就没坚持撵人,和唐墨有商有量地卖到正中午,看街上走动的人稀少了,专门去路口买来两个热腾腾的肉夹馍和五个烧饼。

“多吃点儿,你早上就没吃什么正经东西。”

说着掀开三蹦子车座,从里面拎出暖壶,往饭缸里面倒三分之二的热水,“我先喝碗汤,待会儿再给你弄一碗。”

“啥味儿啊?还挺香。”唐墨吸着鼻子凑过去,发现饭缸里面飘着虾米、芫荽、葱花,还有几片黑乎乎的东西似乎是紫菜。

姜冬月笑道:“这可是饭馆馄饨汤的秘方,当然香啦。”

北方的冬天太冷,无论穿戴多厚,出摊儿时在外面站半天,手脚都会僵冷。这时候能有碗热汤下肚,全身都觉着舒坦。

可惜集市卖的汤太贵而且越喝越渴,姜冬月买过两次就想自己做,在家尝试几顿,加上有高成静帮忙,很快琢磨出了门道——

每次出摊儿,提前把盐、味精、胡椒粉等调料备好,和配菜们一股脑放进饭缸。想喝的时候倒热水一冲,又方便又实惠。

平常她只做自己的那一份,今天想着孩子们二十七要帮忙卖对联,索性连做六份,都用皮筋捆扎在塑料袋里。

“我今儿运气挺好,早来几天还喝不上呢。”唐墨打开纸盒,看着里面干净整齐的透明塑料袋,忍不住给姜冬月竖起大拇指。

他媳妇真会过日子,嘿嘿嘿。

吃过午饭,夫妻俩继续守着摊子卖货,唐墨管拿管挑,姜冬月管算账,倒也配合默契。

但是买对联的人并不多,和旁边买瓜子糖、买成捆大葱的一比,简直可以算少了。

因为这年头的对联质量平平,除了红纸没有任何包装,还容易褪色。甭管刚贴到大门口时多么鲜亮红艳,经一阵子风吹日晒都会变浅变淡,根本撑不过春天。

所以大多数人都把买对联排在后面,临近除夕了再挑选,生怕自家的不如别人家新鲜好看。

“没事儿,明天生意就起来了,二八二九都得买对子。”再次送走一个只看不买的,唐墨边搓手边宽慰姜冬月,心里却想着做生意真难,明年说啥也不挣这辛苦钱了。

他和冬月都勤快,平常不是下地就是下板厂、出摊儿,过年合该清闲几天。

“嗯,咱先混个脸熟。”姜冬月习惯了做买卖有起落,倒不觉得怎样,只盘算着明天扯一块旧布出来挡风,可以悬挂几幅对联做样品。

就这样陆续卖着,日头渐渐移向西南,不如中午暖和,赶集的人越发少了。

姜冬月估算了一下毛利,觉着还不错,跟唐墨说了会儿小话便催他回去:“暖气不知道烧成啥样了,你回家看看,别叫孩子压灭了。”

唐墨:“行,那你也早点儿撤退,别等天黑。”

说归说,他磨磨蹭蹭地又待了一会儿,直到姜冬月动手催,才把剩下的烧饼装进电动车篓,沿土路朝石桥村去了。

目送唐墨拐弯离开,姜冬月一边整理摊子一边招呼行人:“挑挑看吧,我家买对联送福字,多买多送,不满意了能换!”

老夫老妻了,她在唐墨面前竟有些放不开嗓,哎。

姜冬月打叠精神吆喝,感觉还没过多久,天色却忽的暗了,西北风从田野呼呼吹来,夹杂着星星点点的寒意。

糟糕,咋突然下雪粒子了,天气预报真没准……姜冬月急忙收拾东西往三蹦子里面搬,恨不得生出三头六臂,生怕晚一步对联受潮。

正忙活着,唐笑笑骑自行车来了。

她没戴手套围脖,脸颊冻得通红,两道眉毛拧成了疙瘩,小小声说道:“妈,大事不好,我爹和二叔打架,叫派出所抓走了。”

姜冬月:“?!!!”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