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军备竞赛 狄岚伸手抚摩了一下冰冷的铳……(2/2)
他乘坐的是一辆乌木马车。外表并无华贵纹饰,显得十分低调,内里却是宽敞舒适,陈设奢侈。马车行驶得十分平稳,在辕门前缓缓停下。
“将军,咱们到了。”
“嗯。”
辕门前已经有参将亲兵在此等候。狄岚下了车,众人纷纷行礼:“狄将军。”
狄岚也笑着同众人回礼。寒暄一番后,狄岚声称要查阅这段时间以来的文书,遣散众人,只留下一个亲信。
两人朝着营帐的方向走了一段路,亲信低声道:“狄将军,先前您交代的事情,已经基本办妥了。”
狄岚略一挑眉。
“……用精铜浇铸的火铳,效果确实比突火/枪要好得多。”亲信说,“竹制的突火/枪最多只能杀伤五十步之敌,但精铜火铳,可杀敌于百五十步外。”
“不错。”狄岚微笑,“现在造出多少了?”
“先造了五十架。”亲信回答,“卑职带您去看看?”
两人前往库房,一直走到最边缘的一个。亲信拿钥匙开了门,库房中整齐地排列着一架架铜制火铳,都用粗布蒙着。
亲信揭开布料的一角,露出其下闪着金属光泽的铳口。
狄岚伸手抚摩了一下冰冷的铳管,露出了一点笑意。
亲信垂手站在一旁,等候下一步指示。
“加快速度。”狄岚把掀开的粗布重新盖了回去,仔细抚平,“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在火铳面前,别说是宗明旭,那些鞑靼骑兵又算得上什么?
他转过身,仿佛已经看见自己登临帝位的未来。
“传令下去。”他说,“此事需慎之又慎。”
“若有胆敢将火铳铸造技法外传者,格杀勿论。”
……
谢韫之把突火/枪带回了自己府邸。
谢明秀恰好也在,看着她手里拎着的突火/枪,一脸好奇:“公子,您拎个竹筒回来干啥?”
“明秀。”谢韫之唤她名字,“你去找一些善于冶铁的工匠过来——要技艺精巧些的。”
“我想做点有意思的东西。”
谢韫之回到房间,从系统仓库里取出了那一本《一百个理化小知识》。
她翻了翻书,视线凝固在一行文字上。
黑火药的制备方法。
谢韫之按着那一行“硫磺10%,木炭15%,硝石75%”的配比,陷入沉思。
在早期热武器的发展历史上,竹筒制作的突火/枪出现之后,首先演变为金属浇铸,更加耐用的火铳;然后改进点火方式,由原来的手持点火物点燃火药,改为扣动扳机,以缓慢燃烧的火绳点火的火绳枪;再到摩擦燧石点火的转轮打火/枪;最后拿掉转轮,利用弹簧原理,以燧石撞击火镰冒出的火星点火,终于演变成接近现代击发枪的燧发枪。[2]
按照一般规律,只有先有需求,才能有想法,有想法,才能实践,实践后,才能产生新的需求和想法。
但有时候,一个开创性的想法,足以推动整个世界。
谢韫之仔细琢磨了一下。
她已经有弹簧了,而更进一步的击发枪需要提炼化学物质作为引药。
考虑到技术水平和实际情况,她决定一步到位,直接上燧发枪。
谢明秀领命而去,过了两天,把十余名铁匠带到了谢韫之面前。
谢韫之把自己手绘的图纸展示给他们看。
“这里,装上燧石。”她指着图纸给铁匠们讲解,“这个位置,装上火镰——这里要留出药池的空间,要使火花能够准确地落入药池……”
“这是啥?”一个铁匠指着图纸问,“这管子里咋还有线呢?不打磨光滑吗?”
“……这是膛线。”谢韫之无奈解释,“是用旋转原理保持弹头的稳定性——这个子弹用铅浇铸,做成空心的,底部塞一个切割成圆形的软木塞——注意子弹的直径,不要比枪管还大,但是软木塞推进子弹之后,要能密封住枪管。”
“你们先试一试,按照图纸上的尺寸来造。”谢韫之分发给他们特制的游标卡尺,“误差越小越好,最优秀的有十倍奖励,其余按速度和精度评奖。”
“好嘞!”
铁匠们离开后,谢韫之看向一边的谢明秀。
“咱们又要开始创业了。”她一摊手,“招募一些妇女吧。我们要开一家油纸制造工厂。”
秀秀不明所以:“制造油纸?为什么要制造油纸?”
谢韫之:“为了卖伞。”
秀秀一歪头,用一种十分怀疑的目光看她。
“讲个冷笑话而已。”谢韫之咳了一声,“好吧,是为了定装火药,另外防止受潮。”
……
一个月后,谢韫之拿到了第一柄线膛燧发枪。
前装子弹,燧石打火,每发射一次,都要重新装填弹药。
就是比起工业革命时期的枪械,这玩意都显得过分简陋了。
但比起这个时代的武器……
谢韫之端起枪,对准挂上靶纸的木靶,扣动扳机。
砰的一声巨响。
围观的铁匠吓了一跳。秀秀也被吓了一跳,跑过去揭下靶纸。
木靶中间出现了一个不规则的大洞,边缘四分五裂。
“铅弹破坏性太强,虽然有点不太人道,但是暂时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谢韫之叹气,对后面的铁匠道。
“加速生产,银子管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