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冲冠一怒(1/2)
第196章冲冠一怒
不出半个月时间,徐湛便接到上谕,命其即刻销假,巡按浙江考察吏治。
每年八月份都会有巡按御史出巡各道,“以小监大”、“以卑督尊”,这本是惯例,并没有什么奇怪,上意也没有暗示他可以在总督身上做文章。只是受许阁老的授意,徐湛这次出巡的实际目的却在于收集沈岳的罪证。
徐湛还能说什么,只好带着常青、林风、林雨,并朝廷调拨的弓兵防卫去杭州赴任。谁料他们刚在杭州登岸,就听闻郭知县被按察司衙门给抓了。
徐湛暗叹不妙,先去了按察司了解情况。
按察使纪纯刚是冯夙一手提拔起来的人,态度虽十分客气,姗姗来迟的姿态和身着便服的随意却尽显轻视。
“徐大人,人不是纪某抓的,是都司衙门抓的,暂关在按察司而已。”纪纯刚道:“具体情由恐怕要问都司衙门。”
徐湛强压怒火,告辞去了都司衙门。
都司衙门全名叫都指挥使司,掌管地方军政,指挥使一人,同知两人,巧了,三人均不在,只派了个佥事出来应付他。
“回徐巡按的话,我等奉命在海宁一带清扫倭寇残余,发现有倭船在运河码头上卖粮,因售价低廉,便引得许多百姓去买,其中有些刁民甚至想掩护他们从钱塘江逃回海上,都司衙门派兵抓人,郭知县出面阻拦,衙差、百姓和官兵发生了械斗,只好一并带回省里,交由巡抚衙门和按察司衙门审理。徐大人如有什么问题,可以去问巡抚衙门,我司只负责抓人。”
这就踢到了巡抚衙门。
巡抚衙门的回答如出一辙:此案关系重大,郭知县涉嫌通倭、煽动民变,已上报总督衙门及都察院,徐巡按如有异议,可以向都察院陈明。
大祁的官制向来是是以下抑上,在京城,七品给事中可以节制六部堂官,在地方,总督见了七品巡按也要客气三分,做御史被人欺负到这个份上的,还真是史无前例。
徐湛暂时咽下这口气,要求探视郭淼,这是他身为巡按御史的职权,谁也无法拒绝。
郭淼自从入狱后百思不解,为什么会有倭寇化妆成普通粮商在海宁贩粮,偏又有省里的官兵到海宁来抓人,向来畏惧官府的海宁百姓中偏偏冲出几个人高马大的硬汉去殴打官兵,他派衙役维持秩序,却反被说成煽动刁民闹事被抓到了省里,一切都是那么的匪夷所思。
这一切疑惑在见到徐湛的那一刻,全都找到了答案。
杭州城里的封疆大吏们一齐给他下了套,用以威胁他的学生徐湛,想使其知难而退,滚回韫州教书去。
牢门铁链哗啦啦坠地,徐湛吩咐牢头出去,牢头歉意的拾起铁链看着他。
“锁吧。”徐湛知道规矩。
牢头赔笑应着,将他们师徒一起锁在牢房里。
“先生!”徐湛见到须发凌乱却目光坚定的先生,一阵心酸,跪地磕了个头,低声道:“学生不孝,连累了先生。”
郭淼走近了他,满脸关切慈爱之色。
“无关你的事,是朝中有人坐不住了。”郭淼看得透彻。
徐湛上下端详着郭淼,无论是通倭还是煽动民变,都是死罪,何况先生在这群狗急跳墙的疯子手上,随时都会没命,念及此眼泪不受控制的落下,咬牙切齿道:“冯夙一定是疯了,他不仁休怪我不义!”
郭淼拉他起身,将他按坐在墙角一张竹床上,摩挲着他的头,耐心等他激动的情绪平复才道:“你原本打算怎么做,就还是怎么做,勿以先生为念。先生命硬,阎王爷不肯收的。”
在先生的宽慰下,徐湛逐渐恢复了理智,只是怒意丝毫不减,用仅两人听得见的声音道:“我来杭州本打算走马观花,搪塞许阁老的,现在看来是他们心虚胆怯想要先发制人了。他们这样逼我,就别怪我把杭州城搅个天翻地覆!”
郭淼没有接话,他对徐湛的能力和判断力毫不质疑,只是轻声提醒着他:“自己要小心。”
“知道了,先生保重身体。”徐湛说了这一句,又险些落泪。
郭淼拍了拍他的肩膀:“放心,走吧。”
徐湛大步离开按察司大牢,一路吩咐林雨遣一队人去找郭莘,沿着按察司衙门的客栈找,他相信郭莘一定就在杭州城打探父亲的消息。
又吩咐林风道:“速回韫州家里,让少奶奶找几个能看账的掌柜,连夜给我送到馆驿,明早就要见到!”
傍晚,他见到了郭莘,次日一早,他见到了顶着十六个黑眼圈的八个掌柜,齐齐向他行礼:“大人早!”
按道理他们应喊他姑爷,想必是妙心提前有了吩咐,徐湛心中对妻子满是感激。
“早。”徐湛应一声,安排林雨带他们去吃早饭。
卯时正,他带着一众随员,带着圣旨,乘坐官轿出发,不去巡抚衙门也不去按察司衙门,竟径直闯入杭州织造衙门。
几个太监领着一众兵丁拦住了他的去路。
林雨高举圣旨道:“御史查案,闲杂人等速速退避。”
“这……”众人面面相觑,此时走出一个领头太监,躬身询问:“织造衙门职在织染,素不参与朝政,大人来此查案是何缘由?”
徐湛这才开了口:“有人举报织造衙门有通倭走私情状,本官来此照刷文卷、审计账册。是例行公事,烦劳公公请账科司吏参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