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迟日江山 > 第174章周纶之死(上)

第174章周纶之死(上)(1/2)

目录

第174章周纶之死(上)

赵祺的寿宴十分隆重,京城身居要职的官员不论职级大小纷纷到场贺寿,炙手可热的新科状元自然也在受邀之列,徐湛同陈济等人坐在远离主桌的角落里。

高价请来的昆曲班子唱功一绝,引得台下宾客叫好不绝。

酒过三巡,主桌上却吵了起来,众人纷纷起身张望。陈济等人坐的远,踮起脚来也只能看到人们攒动的背影。

只有徐湛安安稳稳的坐在原位,端起酒杯,呷了口酒。

“好像是你舅公和周部堂吵起来了。”陈济问:“你不去劝劝?”

“怎么劝,挤得进去吗?”徐湛道。

“越来越看不透你了。”陈济坐回他身边。

徐湛低声劝他:“你我这种后学末进,人微言轻,不要学人家掺和朝堂纷争,一不留神就是粉身碎骨。”

陈济戏谑的看着他:“你掺和的还少啊?”

“那是从前。”徐湛道:“眼下这节骨眼上,伏低做小就对了。”

回到府里,林知望将自己关在书房,神色忧虑。许阁老本想借周纶打压冯氏的势力,特别是封疆东南、拥兵自重的沈岳,可以说是初见成效。

偏偏舅舅陆时半路杀出,联合赵祺处处针对周纶,搅乱了许阁老的计划。

徐湛报门而入,询问主桌上发生的口角,却见父亲一脸疲惫的沉默,只好凑到身后去为他捏肩膀。

“去安排你母亲带襄儿到庄子上吧。”林知望道:“去散散心。”

“那襄儿的事……”徐湛迟疑的问。

“你做哥哥的,该知道什么是真的为她好。”

“我问陈济,对未来的妻子有何要求,他说:‘相貌端庄,温柔顺从,言行得体,勤俭持家。’”

林知望等了会儿,见他没了下文,奇怪道:“这有什么不对?”

“父亲,襄儿有句话说的对,”徐湛松开手,退后半步站正,认真道,“这世上的女子大多不能为自己做主,那些看不见的禁锢和枷锁,远比深宫高墙更加冰冷残酷。”

林知望刚想斥责他强词夺理,擡头见他神色黯然,便知道他想起了生母。曾几何时,他与徐露心也是伉俪情深的恩爱夫妻,最终落得恩断义绝、阴阳两隔的境地。

他也十分清楚,只有林家长盛不衰,襄儿才能一世平安顺遂,又或夫家权势滔天,夫婿始终如一,可保她在朝局动荡时不被牺牲,可未来的事,谁又能预测的准。

“别在襄儿的事情上多心了,朝堂不安稳,在外注意谨言慎行,韬光养晦。”林知望不放心的叮嘱他。

徐湛一怔:“您是说赵祺等人同周纶的争执?怕是陛下喜闻乐见的,眼下既不会大刀阔斧的清丈田地,也不会罢黜周纶,助长冯氏的气焰。东南局势离不开沈岳,所以更需要周纶这样的人来制衡。眼下这个局面虽说不好,但也不差。”

林知望端详他一阵,笑道:“真是长大了。”

可陆时一介武侯,哪懂得权力平衡之道,他只知吵不过周纶这种文人,就要冲将上去打得他满地找牙。

于是次日,一份弹劾周纶的奏章被直送御前,言辞犀利,字字句句把人往死路上逼。皇帝看了,怒极反笑,擡手便扔给了徐湛。

徐湛正随侍在圣驾身边,诸多政务需请示皇帝的意思,再回内阁交办。他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日子,虽说是内阁的人,可皇帝要他跑的腿,比三位阁老加起来的都多。

徐湛此刻只能硬着头皮翻开奏章,惊得一身冷汗。

昨日在主桌上,周纶竟翻出当年赵祺构陷弹劾他的同乡,促使沈岳成为浙直总督的旧账,而在三日前,周纶上书请求罢免沈岳,任用他推荐的同乡任总督之职,直言残寇不难歼灭,因为督抚无能,才致败绩。

这本就是一次吵架,虽说有失官体,倒也不至重罪。可偏偏周纶在本届朝考的考题中提到:汉武、唐宪因为英明睿智成就盛业,但晚年因用错人而衰败。

这句话被陆时揪出来大做文章。他认为,此比有隐喻皇帝之嫌,子骂父,臣骂君,是为大逆不道,理当交由有司严查。

“本届朝考的题目你还记得吗?”皇帝阴恻恻的声音在身边响起。

徐湛的心快要从胸膛中跳出来,他知道,周纶完了。

“臣记得。”徐湛恭声道。

“真有这样的词句?”皇帝又问。

“是。”徐湛道:“原文是:‘汉武征四夷,而海内虚耗;唐宗攻淮蔡,而晚业不终。’”

“状元的记性就是好啊,时隔半年,竟一字不错。”皇帝似笑非笑。

徐湛心一沉,他听得出皇帝话里有话。

“陆时一个武侯,几时对朝考感兴趣了?”皇帝阴声道:“此事与你有关?”

徐湛先是一愣,忙跪下来,解释道:“臣万万不敢,若此事与臣有关,必定要答一句记不清以逃避嫌疑,望陛下明察。”

“行了,”皇帝摆手命他起来,“弹劾周纶对你有何益处,朕随口一问罢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