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殿试(1/2)
徐湛是丑时被人叫醒的,接二连三的变故让他时常彻夜难眠,更是没什么精力读书了。所幸殿试不黜人,只要安安分分的考完,枯燥乏味的科举生涯就可以告一段落了,至于成绩,谁说了也不算。
向来起床困难的父亲今日起的格外早,五叔和林旭白也起了,早已在花厅等着他用早饭。
“天都没亮,您把旭白折腾起来做什么?”徐湛有些埋怨的问,但他也知道,是要林旭白耳濡目染,明白科举之路的艰辛。
林知望反问林旭白:“你自己说。”
迫于父亲的淫威,林旭白努力睁大双眼,诚挚的说:“日后要像三哥一样勤勉向学,金榜题名。”
徐湛嗤的一声笑了:“金榜题名这话可说早了。”
五叔瞪了他一眼,父亲一记冷眼扫过,他忙敛了笑落座,干咳一声掩饰尴尬。
林知恒喋喋不休的交代他:“祖父林贺,曾祖林士弘,你爹的名字知道的?”
“知道。”徐湛埋头喝粥。
“如何行礼记得吗?”
“记得。”
“策问开头是‘臣对,臣闻’,结尾是‘臣谨对’,中间逐条写清,不要有疏漏。遇到‘天、帝、祖宗’等字注意提行,行文注意避讳……”
林知恒生怕他在这些细枝末节上出现差错而功亏一篑,可这些话,徐湛已经听了不下几十遍了。
“考不进一甲,看如何收拾你。”林知望见徐湛状态不佳,给他提提神。
徐湛一口稀粥险些呛入鼻腔。
果然还是这话管用,尚有些半梦半醒的徐湛一下子清醒过来,两眼瞪得像灯笼,难以置信的望着父亲。
林知恒借机又复述一遍,为他加深印象。
两刻钟后,被父亲和五叔折磨的极度崩溃的徐湛,终于顶着两颗灯笼眼登上马车往紫禁城而去。
徐湛十分不能理解的是,卯时入场,寅时便有上百人在宫门外等候了。由于殿试是将会试重新排名,“优中取优”,因此众人神色愉悦的相互结识攀谈,混不似前几次考试那样的紧张。
徐湛窝在马车里睡了个回笼觉,提早一刻钟才露面,不少同科早闻他出京和谈的事迹,纷纷上前拜会。
此时,内阁学士,六部堂官,主理考试的礼部官员纷纷入宫。不久便有礼赞官出来宣旨,宣布本科考试开始,贡生入内。
礼部官员带领他们穿过几道宫门和狭长的道路来到奉天殿外的平台上,四百多张桌椅整齐排列,在巍峨的宫墙衬托下显得格外庄重肃穆——这是大祁最高级别的考试。
待众人站定,乐声大作,在礼赞官的带领下,众人给高台上宫檐下缓缓走出的皇帝行礼,山呼万岁。
徐湛擡眼看去,皇帝今日难得身着朝服,隆重而威严。与前几次面圣时的感受大不相同,今日的靖德皇帝才真正像一个帝王,端坐在龙椅上,目光如炬的扫过众人,开始讲话。
不过是些规劝上进的套话,以及对本科贡生入朝为官的期盼,却足以令第一次瞻仰天颜的众位考生血脉喷张,当即有两个没用早饭的考生血虚晕厥,被人擡了出去。
已有多次面圣经历的徐湛并未感到特别震撼,反是父亲早上的话让他倍感压力,他知道父亲不过是看他态度敷衍给他提个醒,可他身上肩负的除了父亲的期盼,还有师长的教导和外公的养育之恩。
眼前全是外公的慈祥面容,郭先生的苦心劝学,杨老先生板着一张算盘脸没好气的斥责,怀王自己一脑门子官司,还不忘一早送来上好的文房四宝为他打气……
在众人各怀心事的神游中,皇帝的致辞终于结束了,众人再度跪拜行礼,山呼万岁,除礼部的监考官员外其他各部官员纷纷离场,六部只留下礼部尚书、内阁只留下首辅次辅两位阁老。
礼赞官宣布本次考试的内容:分上下两场,上场考策问,下场考实务。
众人面面相觑,虽在圣驾面前不敢喧哗吵闹,内心早已乱如热锅上的蚂蚁。以往殿试只考策问,最多再加一场时文,实务是什么,谁听说过?
只有徐湛知道,由于会试的大面积泄题,封存的殿试题被拿出一道临时充作了会试题,殿试题需要补齐,于是这位与众不同的皇帝又别出心裁了。
正当众人手足无措之时,首辅冯阁老那沙哑老迈的声音响起:“不必紧张,上御奉天殿,亲策诸位贡生,是因为诸位是大祁未来的官员,殿试不黜落,诸位大可悉数陈列,勿惮勿隐,诸位的谏言,朝廷亦将采而行之。”
“是。”众人行礼答道。
礼部官员开始分发题目和题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