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小货郎 > 第145章 (1)

第145章 (1)(2/2)

目录

当初的百里船就让人惊讶,现在的急速船更是如此。

我的个天啊。

这是什么玩意?

跑得也太快了吧!

船务司的人炫耀了两天,终于让两个港口的人都知道,他们船务司做出来好东西了!

现在只要是船只在这兴华府,无仙城两边靠岸,立刻能听到日行两百里的急速船!

两百里?

骗人的吧?

怎么可能。

这是大家头一个想法。

当初鲁做出百里船的时候,都已经够让人不可思议了,而且立刻被官府预定,作为传消息的利器,从此在运河上往来。

百里船都如此,二百里船呢?

不是骗人的吧?

可一听到是哪家船厂造出来的二百里船,大家似乎又觉得可信了?

官办船务司造出来的?

他们不是才开业不到半年时间吗?

看着各地传来的信件,还有兴华府知府主簿巡盐使都赶过来看热闹。

船务司的人哪个不是挺直胸膛,看看!他们船务司就是这么厉害!

就是能复原出这么好的东西!

纪彬则在一旁格外低调,他还在看协理左右中郎给他的图纸。

说到底,蒸汽机的改进都是一个目的,那就是必须充分利用热能。

这段时间里纪彬也不是只看了,几乎每天都会提出自己的设想,可蒸汽机这玩意在现代是常见,可都是在物件里面,他也没拆开看过。

只能依靠上学时候蒸汽机模型来仔细回忆。

好在他不断回忆的同时,还有协理左右中郎帮忙纠错,也算有点进展。

但毕竟是蒸汽机,不是什么普通东西,如今上手不到半年时间就有进展,已经非常不错。

纪彬有足够的耐心等着蒸汽机做好。

即使花上许多年也没问题。

晁知府跟巡盐使从急速船上下来,人都傻眼了。

他们都算见多识广的人,知道这个速度意味着什么,特别是跟汴京那边的联系,只要有了这条船,半个月内往来书信绝对没问题,对比以前政令不达的情况来说,一定好上数十倍。

但船也试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

樊城主也走了过去,因为有纪彬的提醒,他心里有数的。

说白了,他们要以什么样的名义报给汴京那边。

东西是海太城船务司造的,但船务司又不归海太城管。

可海太城却归兴华府管。

其中的关系比较复杂,船务司的圣人亲点开设,直属汴京。

所以纪彬作为船务司司长,就有三个选择。

一,直接以官办船务司的名义把急速船造出来的消息报给圣人,能得到多少奖赏,整个船务司又会有什么样的封赏,随便想想就能知道。

二,纪彬看在船务司开在海太城的份上,给樊城主一个面子,让樊城主跟他一起向汴京邀功。这也说得过去,毕竟船务司开在海太城,还用了海太城的人手。

三,那就是晁知府巡盐使来的目的了。

能不能以兴华府的名义报上去,或者让兴华府沾个光。

之前说过,兴华府跟宿勤郡平级,而海太城是兴华府所属,说到底是直辖单位。

扯到兴华府也很正常。

但这三个选择,都在纪彬的一念之间。

不管他怎么选,那都是没问题。

以前船务司刚建的时候看不出来,可如今急速船都出来了,说句不好听的,靠着急速船,他们船务司就能吃十年老本。

以后必然红火,必然被汴京重视。

现在的局面就是,这晁知府巡盐使樊城主,都看着纪彬,明显是等他一个答案。

巡盐使虽然只管盐务,可此地有了名气,对他来说自然不错。

说句实在的,晋升这种事,也看有没有实在的政绩。

急速船出来,再没有比这更好的政绩了。

没听到兴华府,无仙城,这两处码头的人都传疯了,不出半个月想来看急速船的人肯定排长队。

消息也会传到汴京那边。

所以怎么报给汴京,要尽快做决定了。

纪彬看了看他们,边带着众人去船务司,边随口道:“现在急速船是出来了,可每次试船都要人工推到水里,再往外走,实在艰难。我船务司的人,还是苦啊。”

看似在随意聊天,旁边船务司主簿立刻接话:“是啊,没办法,谁让咱们这人手太少。不过纪先生不用担心,等我们把船送到汴京,相信圣人一定会开恩,找人帮船务司把这个码头赶紧建好。”

说是船务司的码头也不为过,船务司跟码头本就是一体的,若是没有码头,他们的船造出来都不好试验。

现在还是小船,等造出来大船,那反复拉船就是灾难。

两人又聊了几句,樊城主擡了擡头,不过他什么话都没说。

他能不知道码头建得慢这回事吗,可他这也没钱,若是真有钱,只怕早就投进去了。

樊城主都听明白了,晁知府,巡盐使,还有兴华府主簿自然也听明白。

纪彬就差直接说,你们想用这名头可以的,一个要求,资助码头!

圣人看到船都会开恩,找人修建码头。

那你们呢?

晁知府轻咳:“那码头说是从无到有的修建,也是不为过的,确实难了点。主簿,咱们兴华府的税收这个月是不是好点。”

兴华府主簿也是一唱一和:“最近才宽裕一点,不过应该能帮上忙。”

话都说到这份上,那巡盐使自然说道:“最近海盐卖得不错,若是码头缺钱,可以先支一点。”

这样一说,先笑的就是樊城主了。

如果要带上兴华府一起向汴京请封赏,那海太城肯定会连带着啊,自然不可能跳过他们。

至于他为什么一分钱也不出?

除了穷还有别的原因吗。

说句大实话,现在船务司都比他海太城有钱!

做个躺赢的人挺好的。

纪彬跟船务司主簿又聊一句,笑眯眯地接受兴华府跟盐务对码头的“捐助”。

至于给多少银子,给多少人,自然有主簿们来谈,反正两边都好说话的。

其实从急速船做好,纪彬对这件事心里就有数。

而且也做好让他们沾光的准备,毕竟汴京的新皇是什么呢,纪彬最清楚,这位不是好糊弄的。

到底谁是沾光,谁是真做事的,他必然一清二楚。

既然如此,让大家面上都有光,船务司也好办事。

反正急速船的消息已经先一步出去了,这船到底是谁做的,很多人心里有数,至于没数的人,纪彬也不会跟他们打交道。

等事情商议完,纪彬连文书都不用写。

晁知府可是榜眼之才,他的文书自然错不了。

纪彬要准备的,只是让李家主跟协理中台一起坐上急速船在兴华府码头待命。

等到十月初九这天,有晁知府等人亲自送行,拿着向新皇贺喜的文书,直接去汴京。

要说属地官员自然不能随随便便去汴京,但也只针对官员本身,像他们这种送东西的,一般限制都不会多。

十月初九出发,全速前进,连桅杆手跟李家主,还有协理中台都会替换着划桨。

一定能在十月十五之前赶到。

六天的时间,航行九百多里,一定会给汴京惊喜!

就算最近这段日子兴华府跟无仙城都传遍了,他们的人可能会把消息带到汴京,但他们的动作慢啊。

他们的船只还在路上,晚出发的急速船都到汴京了。

这次急速船过去,一定是个大大的惊喜。

不然兴华府的官员会主动找过来吗。

李家主还在为去汴京的事担心,毕竟他家先祖是前朝旧人,总会有点不对。

这会见到纪彬送走知府等人,忍不住道:“纪先生,要不然还是你过去,船务司大小事情都是你主持的,不是你说这水底下可能有沉船,也不会有人捞啊。”

当时纪彬说水底下可能有沉船的时候,大家并未在乎,可纪彬却说,前朝船务司的人能烧掉官署,必然是想销毁什么,在靠岸的船只也不会放过。

谁知道还真捞出有价值的东西。

所以纪彬过去才是最合适。

纪彬看了看做蒸汽机那边,笑着道:“正因为你的身份,所以你才要去,去一次,以后再也不担心了。”

现在的李家主不仅在船务司任职,甚至还带着自家的人过来帮忙,免费帮忙。

这种事新皇也是知道的。

所以李家主根本不用担心新皇会做什么,夸赞还来不及。

那位不是个赶尽杀绝的。

至于纪彬为什么不去?

他过去干什么,等着被人拉着问东问西吗?

说的就是新皇跟谢阁老,自己肯定会被两人拉着秉烛夜谈。

现在船务司事情那么多,他就不去惹人眼球了。

相比蒸汽船来说,急速船根本不值一提。

纪彬安慰李家主,倒是并未多说新皇性格,在背后说这种话,容易让人忌惮。

至于协理中台党天磊,也是纪彬卖的一个人情。

党家在朝中也算小有势力,比不上谢谭两家,却也能说得上话。

而且有党家在,李家主也会更安全,毕竟是一条船上的人,自然不怕什么。

划桨的四位桨手,则是柴力手下的得力兵士,出发前练习许久,他们本身力气又足,是很不错的。

桅杆手则是李家主的人,这毕竟是个技术活。

急速船的七个人安排好,只等着十月初九这日出发。

谁知道初九这天,纪彬他们刚到码头,只见这里张灯结彩,竟然是兴华府许多人家自发组织,还有些停靠的商船知道他们今日要走,特意留在这观看。

更别说有提前划船过来,就是想看看急速船出发的场景。

那急速船就在官府的停泊位上,日夜都有兵士看守,只要不进入违禁区,都可以在后面观看。

“这船的形状怎么那样不同。”

“看这个船头很尖,水底下的部分也很特殊,怪不得划得快。”

“还有那个桨,也很特殊。”

“不愧是官府船厂,就是厉害。”

“也跟我们本地李家船厂有关啊,他家的家主就在船务司做事。”

“也不知道这样一艘船要多少钱才能买得到。”

“肯定很贵,普通人不要想了。”

不管别人怎么夸,他们这边该走还是要走。

李家庄,协理中台党天磊,还有四个桨手,一个桅杆手上了船,身上的轻装简行,目的就是以最快的速度到达汴京。

让圣人知晓,他们兴华府,海太城,船务司,做出好东西了!

从年后纪彬正式拿到允准文书,到七月开始建船务司,人员陆陆续续到齐。

现在十月份,终于有拿得出手的东西。

出发!

让汴京百姓看看海边百姓风貌!

他们都是南军国的骄民!

船只飞速行驶,但周边的百姓们却不肯离开,眼里都是船只的影子。

纪彬也松口气。

终于能歇一歇了。

既然急速船造好,那就给船务司的大家放几天假!好好休息休息!

等休息回来,码头那边会增派两倍的人手,自然是晁知府巡盐使的人手过来。

而且巡盐使还托了关系,从鲁地调来五名专修码头的工匠,在鲁地也是十分有名,靠着他家里的关系这才能来的。

估计也是投桃报李,感谢纪彬让他挂个名。

这对纪彬来说自然极好,晁知府出钱,巡盐使出人,他这码头岂不是修得更快?

船务司的众人要休息几天,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要做什么。

其中协理左右中郎,这两位还是要在船务司忙蒸汽机的事,纪彬在其中又提了几点,他们在想办法完成。

还是那个解释,一道习题里,纪彬是知道答案的,可解题步骤需要这两位补充。

其他官员小吏则真的打算休息。

之前一直忙感受不到,现在稍微闲下来,自然要好好逛逛海太城跟兴华府。

有两个小吏还准备跟着纪彬去邑伊县看看,想去邑伊县买点棉花被跟棉服。

以前在汴京的时候,他们都觉得这东西贵得厉害,如今到了鼎鼎大名的棉花县邑伊县,肯定要去瞧瞧。

而且今年棉花价格又降了许多,去年在一千二到一千五之间。

今年再次降价,已经降到五百文到七百文中间。

要知道最开始的时候,这棉花可是几千文一两,短短三四年时间,能降这么多倍,也是不容易。

可纪彬明白,浙东那边今年已经有小范围的棉花种植成功,等到明年的时候,纪彬预估能降到一百文到五百文。

不是他夸张,而是浙东那边能人多,今年刚成功,明年就会有大片种植,这是必然的。

在纪彬印象里,他那个时空的古代,棉花在前期都是按两算,宋时一两八十文,百姓都能喜极而泣。

等到明清时期,种植范围多,就变成按斤卖,便宜的时候,一斤只用八十文。

但价格不能这么横向对比,如果不把当时的发展,经济,社会治安等等综合起来,很难得出真正的购买力。

如今说来,只是给个大概参考。

但不管怎么讲,越到后期,棉花就会越便宜。

位上这位新皇定然不会允许价格过高,当初纪彬不急于扩张种棉,就是这个原因。

他自己调转车头没问题,邑伊县其他人怎么办?

纵然他早就说过,不要急于扩大种植面积,可以缓一缓,能听进去的人也很少啊。

享受着现在棉花县的名声,以后必然要经过阵痛,那就是棉花价格真正降下来,全国各地陆陆续续都可以种棉花,那邑伊县要那怎么办?

虽然这可能是五年,十年,十五年以后要考虑的事,可现在就已经有端倪了。

原本纪彬可以不考虑这些问题,纵然那些人会痛苦,也是因为自己贪婪。

但有个邑伊县商会在,纪彬难免为他们多考虑。

这次纪彬回家,一个是跟引娘团聚,二就是看看现在棉花收的怎么样,顺便在跟邑伊县棉商们详谈,把他早就写好的棉花细则拿出来。

以后的棉花,不能这么卖了。

而是要分成上中下三等。

当初市场还是一片空白的时候,大家可以盲目卖货,等到市场稳定,有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