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定制扇面、三清茶 好羡慕。(2/2)
关鹤谣的婚事他们多少也听说了,只是修养良好的郎君们不会与一位小娘子开这涉及姻缘的玩笑。
万没想到他们端端正正着守礼,还能被人扒开嘴,猛塞一口狗粮。
画扇面,是要做立夏送的扇子?
这还没到冬至,大冬天的就开始准备夏天的礼物了。
啧啧,陈珪暗叹,真是恩爱有佳。
他什么时候也能找到这样一位处事百伶百俐,对自己千好万好的娘子?
好羡慕。
关鹤谣这态度着实有些刺激到各位单身郎君,只是他们多少了解她开朗明澈的性子,也见怪不怪了。
龚成业又向来最沉稳,并不多问,只将扇面一事欣然应允下来。
“只是——”他一顿,神色纠结半晌,似终于鼓起勇气,指着墙上的松鹤图道:“小娘子身边必然有丹青妙手,是以某不敢妄自称大。这一副图上鹤羽画得纤毫必现,远胜于某,可否借来观赏观赏,不日定随扇面一同奉还。”
关鹤谣听了敬佩不已,真是精益求精,要不怎么人家能是大师呢?
她小心地将画卷起递给了龚成业,然后回柜台准备给他们泡一壶茶,权当一个小小的答谢。
泡什么茶呢?
她是不会那些点茶斗茶的手艺,只能在材料上做文章。
关鹤谣无意识地四下张望,忽被瓷瓶中几枝初绽的腊梅吸引了目光。
弯折的花枝是遒劲和飘逸的完美结合,随随便便摆在那里就像画一样。
金黄的花朵暖如豆灯,灿然生辉。
明明是冬日才绽放的花,却无一丝萧索颓唐,疏疏落落几枝,便照亮整个冬天。
昨日卖花人经过,关鹤谣就买了几枝腊梅在食肆里摆着。
虽然她这做法,怕是要被约斋先生骂个狗血淋头。
毕竟在这一位喊着“梅花为天下神奇”的梅痴心目中,梅花是要与林间吹笛、膝上横琴等雅景相称的。
而被用作“酒食店内插瓶”与“晒衣棠”一样,是羞辱梅花的恶劣行径。(1)
伸手摘下几朵腊梅放到小碟里,关鹤谣想着先生的《梅品》固然写得高雅脱俗,可硬是要制定出一套赏梅的特定标准,岂不是反而框住了这最有潇洒风骨的花?
梅花既然是美的,那它生在清溪边也美,生在秽沟里也美。
况且关鹤谣是个极护短的人,也不觉得自己这酒肉食肆哪里不好,如何就配不上梅花?
她正是因为爱敬梅花,才买来欣赏,顺便入馔的呀。
光有梅花还不够。
金黄的佛手柑香气袭人,是“香中君子”。
关鹤谣常将其清供在屋中,享受满屋自然果香。如今拿起一个切出小片来,并着梅花和剥好的松子一同入了沸水。
强烈的挥发性是柑橘类果皮的特性,一壶茶马上馥郁了整个厅堂,又有淡淡梅香和幽幽松香藏匿其中。
待水温稍降,关鹤谣又加入绿茶。
如此,一壶“三清茶”就泡好了。
梅花色不妖,佛手香且洁。
松实味芳腴,三品殊清绝。(2)
天气寒冷,除了龚成业他们,就只有两桌客人,关鹤谣也都为他们送上三清茶,并且简单介绍了一下。
“诶?店家娘子也会做三清茶?”食客讶然问道。
关鹤谣一愣,心想除非发明三清茶的乾隆他老人家也穿越到了大宋,否则这里还有人会做三清茶?
赵锦她是不做指望的。
结果食客下一句话成功让她笑了出来。
“莫不是店家娘子也买了那《东朝条报》?”
关鹤谣笑自己金鱼脑袋。
对了,三清茶的做法她发在那报纸上了!
食客见她抿着嘴笑,以为自己说中了,当即打开了话匣子。
“前日我见《东朝条报》有这三清茶,也跃跃欲试,只是觉得太雅了,和我这大俗人不太相配。今日倒是在你这里喝到了!”
扑鼻而来的先是佛手的清新,他抿一口,绿茶和梅花的香气一点点润到喉头,最后是一丝若有似无的松子油脂芳香。
“好喝!我回去也试试。”
他与关鹤谣道完谢,便迫不及待和询问“什么是《东朝条报》?”的同伴安利起来。
“就是昌明街那边的坊间小报,不知怎么突然登一些食单菜谱的。
“啊?小报登菜谱?”
“你别说,还挺实用的!我家学那上面的方子腌了些萝卜干,滋味可好!对,还有这佛手,我娘子照着做了糖炖佛手,吃完嗓子可松快了。娘子嘱咐我下次再见这小报一定得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