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大纲三(2/2)
就在“槐香”的防伪和打假工作有条不紊推进时,又一个难题出现了——有消费者在“槐香”官方App上留言,说自己下载App扫描芯片时,总是加载不出溯源视频,还有的消费者反映,手工印章的位置太隐蔽,找了半天都没找到,怀疑自己买的是假货,甚至有部分消费者因为觉得“辨别步骤太复杂”,开始犹豫要不要继续购买“槐韵礼盒”。
鱼灼音看到这些留言后,立刻让技术部和市场部排查问题。技术部发现,部分老年消费者使用的是老旧手机,运行内存小,加载高清溯源视频时容易卡顿;市场部则通过调研发现,年轻消费者觉得“找手工印章”虽然有趣,但有时赶时间,没时间慢慢找,希望能简化辨别流程。
“咱们做防伪和辨别方法,最终目的是让消费者放心,不是给他们添麻烦。”鱼灼音在部门会议上强调,“技术部要优化App,增加‘低清视频模式’,让老旧手机也能顺畅加载;市场部要调整手工印章的位置,把原本随机隐藏的‘槐’字印章,统一刻在槐花茶雕刻的右下角,虽然还是很小,但有了固定位置,消费者找起来更方便,同时在礼盒说明书上,用红色箭头标注出印章位置,一目了然。”
调整完成后,“槐香”立刻在官方平台发布了“防伪升级优化通知”,详细说明了App的优化内容和印章位置的调整,还特意制作了“简化版辨别指南”,把原本的“五步辨别法”简化为“三步”——第一步,摸logo看是否变色;第二步,扫芯片看溯源视频;第三步,找右下角的“槐”字印章。指南发布后,消费者的反馈明显好了很多,之前留言抱怨“加载不出视频”的老年消费者,特意回复说:“现在低清模式很顺畅,能清楚看到老周炒茶的过程,放心多了”;年轻消费者也留言说:“印章位置固定后,几秒钟就能找到,既保留了手工防伪的心意,又不麻烦”。
随着防伪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全民打假”网络的形成,市场上的假冒“槐韵礼盒”越来越少,“槐香”的品牌声誉不仅没有受到影响,反而因为“坚决打假、用心护消费者”的态度,赢得了更多人的信任。2023年6月,“槐韵礼盒”的月销量突破了1万盒,比5月增长了20%,线上旗舰店的好评率也从之前的95%提升到了98%,很多消费者在评论区留言:“‘槐香’不仅产品好,还这么为消费者着想,打假积极,防伪也贴心,这样的品牌值得一辈子支持”“买给长辈当礼物,长辈特意跟着指南辨真假,看完溯源视频后,一个劲儿夸‘这才是正经的匠心好货’”。
销量提升的同时,鱼灼音没有忘记“带动农户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初心。随着“槐香”对槐花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定西种植基地的800亩槐花已经满足不了生产需求,鱼灼音又先后在山东临沂、甘肃庆阳等地,新增了3个种植基地,种植面积扩大到了2000亩,带动了周边100多户农户加入槐花种植的队伍。
为了保证新增基地的槐花品质,鱼灼音特意从定西基地挑选了10名有经验的农户,比如老李,让他们担任“技术指导”,去新增基地教农户种植和采摘技术——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浇水、怎么判断槐花是否达到采摘标准、采摘时如何避免损伤树枝,老李他们都手把手地教。“以前在定西种槐花,都是跟着‘槐香’的标准来,现在能去其他基地当指导,不仅能多赚一份指导费,还觉得特别有面子。”老李每次去庆阳基地指导,都会把自己总结的“种植口诀”教给当地农户,“春施薄肥促发芽,夏浇清水防干旱,半开槐蕊晨采摘,不折粗枝留新芽”,简单好记的口诀,让当地农户很快就掌握了种植要点。
除了技术指导,鱼灼音还跟所有种植基地的农户,签订了“保底收购+溢价奖励”的合作协议——不管市场行情如何,“槐香”对符合标准的槐花,都按每斤15元的保底价格收购;要是农户种的槐花品质特别好,比如槐蕊饱满、无杂质,还能获得每斤3元的溢价奖励。山东临沂基地的农户老张,刚开始种槐花时,还担心“种不好卖不出去”,结果第一年种的槐花,因为品质好,不仅按保底价格收购,还拿到了2000多元的溢价奖励,总收入达到了8万元。“以前种小麦,一年忙到头也就赚3万多,现在种槐花,收入翻了一倍还多,跟着‘槐香’干,心里踏实!”老张特意给鱼灼音送了一篮自己种的新鲜槐花,表达感谢。
为了让农户的收入来源更丰富,鱼灼音还把“槐香匠心体验游”活动,扩展到了新增的3个种植基地——临沂基地以“木雕+槐花”为特色,邀请消费者跟着陈师傅学简单的槐花木雕;庆阳基地以“传统炒茶”为特色,让消费者跟着老周的徒弟小林,学习手工炒茶;定西基地则保留“采摘+全流程体验”的模式,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每个基地都从当地农户中,挑选出经验丰富的人担任“体验导师”,负责带领消费者采摘槐花、讲解种植知识,每天能获得200元的报酬。
2023年暑假,临沂基地的“木雕体验游”特别受欢迎,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体验——早上跟着农户采摘槐花,中午品尝槐花饺子、槐花粥,下午跟着陈师傅学木雕,用小块胡桃木刻简单的槐花图案。担任“采摘导师”的老张,每天都要带两三组家庭采摘,虽然忙,但收入比单纯种槐花多了不少。“每天跟城里来的孩子打交道,教他们摘槐花,看着他们开心的样子,我自己也高兴,而且一个暑假下来,能多赚1万多块,比啥都强。”老张笑着说。
随着“槐香”的规模越来越大,鱼灼音也开始思考“匠心传承”的问题——陈师傅已经60多岁了,虽然身体还硬朗,但总有干不动的一天;老周也快60岁了,虽然收了小林当徒弟,但小林的技术还没完全达到老周的水平;还有王阿姨,负责“槐风酥”的馅料制作,也需要有人接手。“咱们的产品靠的是老匠人的手艺,要是手艺传不下去,‘槐香’的匠心就断了。”鱼灼音跟团队说,“咱们要建一个‘槐香匠心学院’,邀请陈师傅、老周、王阿姨当导师,招收喜欢传统技艺的年轻人,把手工木雕、手工制茶、槐花点心制作这些手艺传下去。”
2023年9月,“槐香匠心学院”在临沂基地正式成立,学院的招生信息发布后,不到一周,就收到了50多份报名申请,报名的年轻人里,有刚毕业的大学生,有喜欢传统手工艺的上班族,还有之前参加过“匠心体验游”、被老匠人手艺打动的消费者。经过筛选,最终招收了15名学员,分成三个班——木雕班跟着陈师傅学,制茶班跟着老周和小林学,点心班跟着王阿姨学。
学院的课程设置很接地气,没有复杂的理论知识,主要以“实操”为主——木雕班的学员,先从打磨木材、练习基础刀法开始,陈师傅每天都会拿着学员的作品,一点点指出问题,“这个花瓣的弧度太直了,要像真槐花一样微微卷曲”“刻花柄的时候,力度要轻,不然容易断”;制茶班的学员,先从筛选槐花、控制火候开始,老周会让学员先在空锅里练习翻炒动作,练到手臂不酸、动作熟练了,再让他们炒真正的槐花,“炒茶的关键是火候,火大了会炒糊,火小了炒不熟,要靠手去感受槐花的温度和湿度”;点心班的学员,先从揉面、拌基础馅料开始,王阿姨会手把手地教他们控制馅料的比例,“槐花馅里,槐花和面粉的比例是3:1,加太多面粉会掩盖槐花香,加太少又不成形”。
为了让学员能安心学手艺,鱼灼音还为学员提供了生活补贴——每个月2000元,包吃包住,而且学员毕业后,要是愿意留在“槐香”工作,“槐香”会优先录用,还会根据他们的技术水平,给出不低于5000元的月薪。刚毕业的大学生小郑,报名参加了制茶班,之前他在城里找了份写字楼的工作,每天朝九晚五,却总觉得“没奔头”,参加“匠心体验游”时,看到老周炒茶的样子,被深深
打动,便毅然报名了学院。来到学院后,小郑学得格外认真,尽管炒茶初期手臂酸痛难忍,但他从未想过放弃。在老周和小林的悉心指导下,他的炒茶技术进步飞速。与此同时,木雕班的学员们也在陈师傅的严格要求下,逐渐掌握了木雕的精髓,一件件精美的槐花木雕作品开始诞生。点心班的学员们在王阿姨的带领下,做出的槐风酥味道愈发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