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寒门书童:高中状元,你们卖我妹妹? > 第559章 神光初现,京城的不眠之夜

第559章 神光初现,京城的不眠之夜(1/2)

目录

龙兴二十五年,秋。

大夏的科技树,在陈平川这位“总设计师”的亲自规划和无数科研人员的努力下,已经点得越来越歪,也越来越快。当军事科技突飞猛进,开始遥遥领先于世界时,陈平川也开始将目光,更多地投向了民生领域。

他很清楚,强大的军事,需要更强大的工业和民生基础来支撑。一个国家的真正强大,不仅仅在于船坚炮利,更在于百姓的生活,是否富足安康。

这一天,大夏皇家理工学院的一间实验室内,正在进行一场特殊的展示会。

皇帝陈平川,亲自到场。陪同他的,有工部尚书全伯,以及学院的一众教授。

而在他们面前,站着一个二十岁出头,面带紧张和激动的年轻人。他叫李默,是理工学院物理系的优等生,出身寒门。

他要展示的,是他耗费了近一年心血,独立研发出的作品——一台手摇式的“直流发电机”。

这台发电机看起来很简陋,由线圈、磁铁和换向器等基本部件组成。在它旁边,放着一个抽成真空的玻璃泡,里面有一根细细的碳丝。

“陛下,各位大人,老师。”李默深吸一口气,开始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制造出了这台发电机。只要转动摇杆,切割磁感线,就能产生持续的电流。而这个……学生称之为‘电灯’,当电流通过里面的碳丝时,碳丝会因为高温而发光。”

在场的大部分官员,都听得云里雾里。什么电流,什么磁感线,对他们来说,无异于天书。

全伯倒是听懂了,他看着李默,眼中满是欣赏。这个年轻人,是他最得意的学生之一。

陈平川笑了笑,说道:“李默,不必多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让我们看看,你的发明,能不能点亮这个夜晚。”

“是!陛下!”

李默走到发电机旁,开始用力地转动摇杆。

发电机发出了“嗡嗡”的声响。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那个小小的玻璃灯泡上。

奇迹,再次发生。

只见那根细细的碳丝,先是微微泛红,然后,光芒越来越亮,最终,发出了一团稳定而明亮的,橙黄色的光芒!

“亮了!真的亮了!”

“天呐!不用油,不用蜡,竟然能发光!”

“此乃神迹!神迹啊!”

实验室里,瞬间响起了一片惊叹之声。那些原本还一脸茫然的官员们,此刻都惊得张大了嘴巴,仿佛看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景象。

这柔和而明亮的光芒,虽然不如白昼,但却比当时最好的蜡烛和油灯,亮了何止十倍!而且,它没有烟,没有味道,干净而纯粹。

陈平川看着那团光芒,心中也是感慨万千。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核心,电力时代,终于在大夏,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亲手开启了。

他走到李默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

“李默,你做得很好。你的这个发明,价值,不亚于一支舰队。”

得到皇帝的亲口夸奖,李默激动得满脸通红,几乎要说不出话来。

“这……这是学生应该做的。”

“不。”陈平川摇了摇头,“这不是你应该做的,这是你为这个国家,为天下万民,做出的巨大贡献。朕,要重赏你!”

他转头对全伯说道:“全爱卿,立刻成立‘电力科学研究院’,由李默担任首任院长。从国库拨款一百万夏元,作为启动资金。朕要你们,在半年之内,造出更大功率的发电机!朕要这光明,遍布京城的每一个角落!”

……

半年后。

京城,正阳门大街。

入夜时分,华灯初上。但今天,整条大街,却和往常有些不一样。

街道两旁,每隔一段距离,就竖起了一根根高大的灯柱。灯柱的顶端,装着一个奇怪的玻璃罩子。

成千上万的百姓,从四面八方涌来,将整条大街围得水泄不通。他们都在交头接耳,好奇地等待着。因为官府贴出告示,今晚,将有“天光”降临京城。

在人群中的一座酒楼上,陈平川正和几位皇子公主,以及后宫的嫔妃们,凭栏远眺。

“父皇,那是什么呀?真的会有天上的光掉下来吗?”年幼的小公主指着灯柱,好奇地问道。

陈平川笑着摸了摸她的头:“待会儿,你就知道了。”

吉时已到。

随着一声钟响,整条正阳门大街上,所有的灯柱,在那一瞬间,同时亮了起来!

一团团明亮的光芒,瞬间驱散了笼罩街区的黑暗!

整条大街,被照得亮如白昼!

“哇——!”

人群中,先是短暂的寂静,随即,爆发出了一阵惊天动地的欢呼声!

“亮了!真的亮了!”

“这就是天光!是神光啊!”

“陛下万岁!大夏万岁!”

百姓们激动得又蹦又跳,很多人甚至跪在地上,朝着皇宫的方向,不停地磕头。在他们看来,这人力制造的光明,与神迹无异。

陈平川看着下方沸腾的人群,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而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几天后,京城里又出现了一个新鲜事物。

一辆没有马,也不冒烟的“铁盒子车”,沿着铺设在街道中央的轨道,平稳而快速地行驶着。

这就是大夏的第一辆“有轨电车”。

百姓们争相体验,花上几个铜板,就能坐上这“神仙车”,体验日行百里的感觉。

电力,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京城,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而在城市的另一端,大夏第一所现代化医院,“仁心医院”里,另一项足以改变时代的技术,也投入了使用。

女医官孔慈,正在向一群军医,展示着一台新造出来的“X光诊断仪”。

一名在战斗中腿部中弹的士兵,被抬了进来。

孔慈将一个特殊的底片,放在士兵的腿下,然后启动了仪器。

片刻之后,底片被取出,经过简单的化学处理,一张清晰的影像,出现在了众人面前。

“看这里。”孔慈指着影像上的一处白点,“这就是那颗弹片的位置。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它距离骨头有多近,周围的组织情况如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