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6章 此心此志,至死不渝(2/2)
他想起自己弹劾贪腐官员时,面对种种威胁与利诱,始终不为所动。有官员深夜送重金上门,被他拒之门外;有奸佞威胁要加害他的家人,他依旧面不改色。他坚定地维护律法的尊严,将一个个贪腐官员绳之以法,还朝堂一片清明。那时的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便是践行父亲的教诲,为朝堂除奸佞。
高台上的徐靖见谢渊神色平静,心中满是疑惑与不安。他对着谢渊,阴柔地说:“谢渊,你一生坚守的‘忠’‘民’二字,如今却让你落得如此下场,你后悔吗?” 谢渊转头看向徐靖,目光澄澈而坚定,如寒潭映月:“我从不后悔!忠君爱国,为民请命,是我一生的追求,是我童年时立下的誓言。即便今日身首异处,我也无怨无悔!”
他的声音洪亮而坚定,穿透寒风,在刑场上空回荡。刑场外围的百姓们,纷纷喊道:“谢大人千古!忠义永存!” 声音震天,让高台上的徐党众人,心中满是恐惧与不安。他们知道,谢渊的忠义之名,早已深入人心,即便他们能杀死谢渊的身体,也永远无法摧毁谢渊的忠魂,永远无法改变百姓们对谢渊的爱戴与敬仰。
谢渊的思绪从童年训诫,落到《大吴官制》与《大吴律》上,心中满是悲愤。刑场的寒风愈发凛冽,卷着冰粒,打在刑具上发出 “叮叮当当” 的声响,像是在为被践踏的律法鸣冤。断头台的黑木上,鬼头刀静静横卧,刀刃映着阴沉的天光,泛着噬人的冷光,仿佛在嘲笑律法的无力。
他一生恪守律法,维护制度,可如今,魏进忠等人却废弃祖制,践踏律法,仅凭伪造的证据与逼供的供词,便将他定谳处斩。按《大吴官制》,重案需经三法司会审,需祭告太庙,需报请皇帝复核,每一道程序都旨在确保司法公正,防止冤假错案。可魏进忠等人却绕过所有程序,凭借手中的权力,压制三法司的异议,买通皇帝身边的亲信,仅凭德佑帝的仓促朱批,便将他打入诏狱,定谳处斩。
他想起童年时,父亲带他参观御史台。御史台的院落庄严肃穆,院中矗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大吴律》的核心条文,字体遒劲有力。父亲向他讲解《大吴律》的制定与实施,说:“渊儿,《大吴律》是大吴的根基,是百姓的保障,是官员的准则。为官者,当恪守律法,维护律法的尊严,若律法被弃,社稷便会动摇,百姓便会遭殃。” 那时的他,看着石碑上的条文,心中满是敬畏。
他想起永熙帝曾对他说:“谢渊,朕授你御史台之权,便是要你监督百官,维护律法,若有人敢践踏律法,废弃祖制,你当挺身而出,予以制止。” 他牢记永熙帝的嘱托,在任期间,始终以律法为纲,监督百官,弹劾违法乱纪之人,维护朝堂的清明与公正。
可如今,他却成了律法被弃、祖制被废的受害者。魏进忠等人,利用手中的权力,篡改律法条文,曲解祖制规定,为自己的构陷行为寻找借口。他们将《大吴律》中 “谋反”“通敌” 的罪名,强加在他的身上,却无视《大吴律》中 “重案需经三法司会审” 的规定;他们将《大吴官制》中 “镇刑司掌缉捕” 的权力,滥用为构陷忠良的工具,却无视《大吴官制》中 “镇刑司受御史台监督” 的规定。
谢渊看着高台上的魏进忠、徐靖等人,心中满是悲愤。他对着高台上的徐党众人,高声喊道:“魏进忠、徐靖,你们废弃祖制,践踏律法,构陷忠良,祸乱朝纲,罪该万死!《大吴官制》与《大吴律》,是太祖皇帝定下的规矩,是大吴的根基,你们竟敢随意篡改,随意践踏,你们就不怕遭天谴吗?你们就不怕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吗?”
他的声音洪亮而坚定,穿透寒风,在刑场上空回荡。刑场外围的百姓们,纷纷附和:“废弃祖制者,死!践踏律法者,死!” 声音震天,让高台上的徐党众人,脸色惨白,心中满是恐惧。远处的钟楼传来沉闷的钟声,如同一记记重锤,敲在每个人的心上,仿佛在警示着奸佞们,他们的末日即将来临。
谢渊的目光扫过刑场外围的百姓,心中满是温暖与感动。百姓们密密麻麻地站在刑场外围,身着素衣,手中拿着艾草与鲜花,在寒风中微微晃动,如一片白色的海洋。他们的脸上满是悲愤与不舍,眼中闪烁着泪光,却依旧保持着秩序,没有丝毫混乱。
他看到一位白发老妪,由孙儿搀扶着,站在人群前排,手中紧紧攥着一束晒干的艾草 —— 那是当年豫州赈灾时,他亲自教百姓种植的耐旱作物,救了她一家五口的性命。老妪的泪水顺着皱纹纵横的脸颊滚落,滴在艾草上,无声无息。她想起当年谢渊亲自将粮米送到她手中,摸着她孙儿的头说:“老人家,好好活下去,日子会好起来的。” 如今,这位为民着想的忠臣,却要身首异处,老妪心中一阵酸楚,对着刑场的方向,深深鞠躬。
他看到几名北疆老兵,身着破旧的军袍,胸前别着褪色的军功章,沉默地站在人群中。他们曾跟随他镇守北疆,在风雪中并肩作战,有的失去了手臂,有的瞎了眼睛,却依旧对他忠心耿耿。他们看着谢渊的身影,想起当年谢渊在城头对他们说的话:“将士守国,百姓安邦,只要我们同心协力,便没有打不赢的仗,没有渡不过的难关。” 如今,他们的统帅即将赴死,而他们却只能站在人群中,眼睁睁看着,无能为力。一名老兵突然单膝跪地,对着刑场的方向重重磕头,额头磕在青石板上,发出沉闷的声响,鲜血直流。他的身后,几名老兵也纷纷跪地,齐声喊道:“谢大人,忠魂不灭!”
他看到街边的茶摊老板,偷偷从门缝中探出头,看着刑场中央的他,手中捧着一碗热茶,茶水早已凉透,却迟迟没有放下。他想起当年谢渊微服私访,在他的茶摊歇脚,曾对他说:“百姓安居乐业,便是为官者的本分。” 如今,这位恪守本分的忠臣,却要身首异处,茶摊老板心中一阵悲痛,悄悄抹了把眼泪。
这些画面,如暖流般淌过他的心田,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初心。他知道,自己的一生,没有白费,百姓们的心中自有公道,无论徐党奸佞如何构陷,如何抹黑,都无法改变百姓们对他的爱戴与敬仰。他对着刑场外围的百姓,高声喊道:“诸位乡亲,多谢你们的支持与信任!谢渊一生,坚守初心,忠君爱国,为民请命,从未有过半分苟且!今日纵有不测,我也无怨无悔!愿你们保重身体,坚守公道,相信正义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百姓们纷纷喊道:“谢大人,我们等您平反昭雪!”“谢大人,我们支持您!” 声音震天,在刑场上空回荡。高台上的魏进忠见百姓们如此支持谢渊,心中满是嫉妒与愤怒。他厉声下令:“玄夜卫南司的密探们,给我驱散人群!谁敢再为谢渊鸣冤,格杀勿论!” 玄夜卫南司的密探们立刻冲入人群,手中的绣春刀泛着冷光,想要驱赶百姓,却被百姓们围成一圈,无法靠近。
百姓们没有说话,只是用坚定的目光望着密探,用身体组成了一道人墙,保护着心中的忠良,也保护着心中的公道。寒风卷起他们的衣袂,如同一面面旗帜,昭示着他们的决心。谢渊看着这一幕,心中满是感动。他知道,百姓们的隐忍不是怯懦,而是对他的保护;百姓们的愤怒不是鲁莽,而是对公道的渴求。他对着百姓们微微颔首,眼中满是感激与不舍。
刑场之上,局势愈发紧张,乌云翻滚,寒风呼啸,空气中弥漫着剑拔弩张的气息。秦飞率领玄夜卫北司的密探,如猛虎下山般冲入刑场,他们身着玄甲,手持利刃,口中高声喊道:“魏进忠、徐靖,你们伪造证据,构陷忠良,罪该万死!我已拿到你们的罪证,今日便要为谢大人洗刷冤屈!” 他们的声音洪亮而坚定,在刑场上空回荡,震得人耳膜发颤。
玄夜卫南司的密探们见状,立刻拔刀迎战,双方在刑场中央展开激烈厮杀。刀刃碰撞的 “叮叮当当” 声、兵刃入肉的 “噗嗤” 声、惨叫声与怒吼声交织在一起,打破了刑场的死寂。鲜血溅落在冻土上,瞬间被冻结,形成一朵朵暗红色的冰花,触目惊心。
魏进忠见状,脸色惨白,厉声下令:“镇刑司的甲士们,给我拿下秦飞!他手中的罪证是伪造的!” 可镇刑司的甲士们却迟迟不动,他们大多是谢渊的旧部,心中对谢渊心存敬畏,如今看到秦飞带来了罪证,便再也不愿为徐党卖命。他们手中的长枪微微晃动,目光中满是犹豫与挣扎。
张启趁机举起玄铁令牌,高声喊道:“镇刑司的兄弟们,谢大人是被冤枉的!魏进忠、徐靖才是真正的奸佞!你们若想为谢大人洗刷冤屈,便随我一同反抗!” 令牌在阴沉的天色下泛着冷光,如同一面旗帜,召唤着正义的力量。
镇刑司的甲士们纷纷倒戈,他们扔掉手中的长枪,转身与秦飞、张启联手,对抗玄夜卫南司的密探与徐党的亲信。刑场之上,局势瞬间逆转,徐党的势力节节败退。高台上的徐靖见状,心中满是恐惧与不安。他想要下令刽子手立刻行刑,却被谢渊的目光震慑。谢渊的目光平静而锐利,仿佛能看穿他的内心,让他下意识地后退了一步。
就在这时,岳谦率领京营将士,如潮水般冲入刑场。京营将士身着明甲,手持长枪,队列整齐,气势如虹。他们在岳谦的带领下,朝着高台冲去,想要捉拿魏进忠、徐靖等人。“魏进忠、徐靖,你们作恶多端,今日便是你们的死期!” 岳谦的声音洪亮如钟,在刑场上空回荡。
魏进忠、徐靖等人见状,知道大势已去,想要趁机逃跑。他们从高台上跳下,想要混入混乱的人群中,却被京营将士团团围住。京营将士手持长枪,形成一道密不透风的包围圈,将他们困在中央。他们看着刑场中央的谢渊,看着冲过来的京营将士,看着倒戈的镇刑司甲士,心中满是绝望与不甘。
寒风卷着鲜血的腥味,在刑场上空弥漫。谢渊站在刑场中央,看着眼前的厮杀与对峙,心中满是感慨。他知道,这场博弈的胜利,是初心的胜利,是公道的胜利,是民心的胜利。他想起童年时在奉天殿立下的誓言,想起自己数十年的坚守,想起百姓们的支持与信任,心中便充满了力量。
谢渊看着刑场之上的变局,心中满是欣慰与感动。乌云渐渐被风吹散,一缕微弱的阳光穿透云层,洒在刑场上,照亮了满地的鲜血与兵刃,也照亮了百姓们脸上的喜悦与激动。他们纷纷喊道:“谢大人,平反昭雪了!”“奸佞被拿下了!” 声音震天,在刑场上空回荡,与寒风交织在一起,形成一股欢快的旋律。
秦飞、张启、岳谦等人将魏进忠、徐靖等人押到谢渊面前,躬身道:“谢大人,奸佞已被拿下,您的冤屈终将得以洗刷!” 魏进忠、徐靖等人被五花大绑,头发散乱,衣衫不整,脸上满是惊恐与狼狈,再也没有了往日的嚣张气焰。
谢渊看着他们,心中没有怨愤,只有一丝淡淡的嘲讽。他对着魏进忠、徐靖等人,高声喊道:“魏进忠、徐靖,你们构陷忠良,祸乱朝纲,罪该万死!今日你们被拿下,是天道昭彰,是民心所向,是律法公正!你们自以为手握权力,便能为所欲为,却不知权力是百姓所赋,民心才是江山之本。逆民心者,终将被历史的洪流所淹没!”
魏进忠、徐靖等人无言以对,只能低头认罪,他们的肩膀微微颤抖,显然已经彻底崩溃。谢渊看着他们狼狈的模样,心中满是感慨。他知道,自己坚守一生的初心,终于换来了回报;自己为之奋斗一生的公道与正义,终于得以实现。
他的目光再次扫过刑场,扫过皇宫的方向,扫过百姓的脸庞。皇宫的轮廓在阳光的照耀下渐渐清晰,宫墙巍峨,却不再显得压抑;百姓们的脸上满是笑容,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将士们精神抖擞,手持兵刃,守护着刑场的秩序。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一切都充满了希望与憧憬。
他想起童年时在奉天殿立下的誓言,想起永熙帝临终前的嘱托,想起父亲的教诲,想起自己数十年的仕途生涯,想起在诏狱中遭受的种种酷刑,想起百姓们的支持与信任,心中便充满了力量与坚定。他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朝堂的整顿、奸佞的清算、江山的治理,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但他没有丝毫畏惧,因为他心中有炬,那炬便是初心,便是忠君爱国、为民请命的信念。
“当 —— 当 —— 当 ——” 午时三刻的钟声从远处的钟楼传来,沉闷而悠远,在刑场上空回荡。可此时,刑场之上的局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魏进忠、徐靖等徐党核心成员被拿下,玄夜卫南司的密探与徐党的亲信被击溃,镇刑司的甲士倒戈,京营将士控制了刑场,百姓们欢呼雀跃,庆祝忠良得以保全,奸佞得以伏法。
阳光渐渐驱散了乌云,铺满了整个刑场,温暖的光芒洒在谢渊的身上,驱散了他身上的寒意。他身上的粗布囚服虽依旧破旧,却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洁净。他的脊背挺得笔直,如一株孤松立在荒原,目光澄澈而坚定,没有丝毫惧色,只有对初心的坚守,对未来的憧憬。
秦飞、张启、岳谦等人走到他面前,躬身道:“谢大人,我们已将徐党奸佞拿下,罪证也已收集齐全,定会为您洗刷冤屈,还您清白!” 他们的脸上满是疲惫,却依旧难掩心中的喜悦与激动。
谢渊微微颔首,声音沉稳:“多谢诸位大人。徐党奸佞已被拿下,大吴的朝堂即将恢复清明,这不仅是我的幸事,也是大吴的幸事,更是百姓的幸事。我一生坚守初心,忠君爱国,为民请命,今日终于得以实现。未来,我会继续坚守初心,与诸位大人一同,整顿朝纲,清除奸佞,守护江山,安抚百姓,不辜负先帝的期望,不辜负百姓的信任,不辜负童年时立下的誓言。”
百姓们纷纷喊道:“谢大人万岁!大吴万岁!” 声音震天,在刑场上空回荡。高台上的刑部主事,拿着秦飞、张启呈递的罪证,高声宣读:“奉陛下密旨,经查,谢渊一案系魏进忠、徐靖等人构陷,罪证伪造,供词逼供,现撤销对谢渊的处斩令,将谢渊无罪释放,恢复其正一品太保兼兵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之职!魏进忠、徐靖等人,构陷忠良,祸乱朝纲,通敌谋逆,罪该万死,押入诏狱,听候三法司会审!”
宣读声落下,刑场上爆发出一阵更加热烈的欢呼,百姓们相互拥抱,喜极而泣。阳光洒满了整个刑场,冻土上的冰粒渐渐融化,湿润的泥土散发出清新的气息,仿佛预示着新的开始。谢渊看着眼前的一切,心中满是感慨。他知道,自己的冤屈即将得以洗刷,自己的忠名即将得以恢复。
他想起童年时在奉天殿所见的场景,想起父亲的教诲,想起永熙帝的嘱托,想起自己数十年的仕途生涯,想起在诏狱中遭受的种种酷刑,想起百姓们的支持与信任,心中便充满了力量与坚定。寒风渐渐停歇,阳光温暖而明媚,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他知道,刃悬未落,初心永存,只要坚守初心,坚守忠君爱国、为民请命的信念,大吴的江山便会永远稳固,百姓们便会永远安居乐业。
片尾
天德三年,西市刑场,刃悬未落,初心永存。谢渊以童年朝堂之敬为始,以数十年仕途坚守为途,以刑场生死博弈为终,彰显了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的忠义之道。
徐党奸佞构陷以权,他坚守初心以抗;酷刑逼供以势,他宁死不屈以对;百姓支持以情,他为民请命以报。秦飞、张启、岳谦等忠直之臣,以初心为灯,以公道为刃,为他奔走,为他抗争,终得奸佞伏法,忠良保全。
刑场之上,阳光普照,驱散了寒云霜风,不仅为谢渊洗刷冤屈,更为大吴江山带来清明,为百姓带来希望。
卷尾
谢渊刑场之遇,乃大吴王朝忠良坚守初心之典范,亦为封建王朝权力制衡之实证。童年朝堂之忆,是初心之始,奠定其忠君爱国、为民请命之根基;数十年仕途坚守,是初心之途,践行其铲除奸佞、维护律法之誓言;刑场生死博弈,是初心之终,彰显其宁死不屈、坚守正义之气节。徐党奸佞虽能凭借权柄构陷忠良,却终因逆民心、背天道而覆灭;谢渊虽身陷绝境,却终因守初心、顺民心而保全。
此役警示后世:初心为为官之本,公道为治国之纲,民心为江山之基。守初心则忠节不泯,行公道则律法严明,顺民心则江山永固。谢渊的初心,不仅照亮了他自己的仕途,更照亮了大吴的未来,为后世臣子立镜 —— 当以初心为炬,以公道为刃,以民心为念,坚守忠义,守护家国,方能长治久安,青史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