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从北京到胶州的时代疾驰(2/2)
思绪被地铁站的喧嚣拉回现实。
安检口的工作人员见我举着手机犹豫,主动上前帮忙完善资料,演示扫码流程时耐心得像教自家老人。
走进电梯往下沉,市井的浮躁渐渐褪去,仿佛穿越到另一个时空;
后来返程时电梯上行,看着数字从负数慢慢跳回地面,忽然觉得这多像我们走过的日子,一步步向着光亮处迈进。
站台里亮如白昼,双向隧道如同两条舒展的绸带,完全没有地下空间的压抑。
想起资料里说,青岛地铁为了攻克花岗岩地貌,特意改良出双护盾硬岩掘进机,月进尺早已突破 800 米,这般技术突破背后,是多少人的智慧与汗水。
正思忖着,列车带着轻微的气流进站,车门精准对齐安全线,比当年北京地铁的停靠还要平稳。
车厢里的屏幕正播放着动态到站提示,普通话报站清晰,连下一站的换乘信息都标注得明明白白。
列车启动时几乎没有颠簸,窗外的广告灯箱飞速掠过,四十分钟的公交路程,地铁只用了不到十分钟。
看着身旁年轻人刷着手机办公,老人靠在座椅上打盹,突然读懂青岛地铁 “畅达幸福” 的深意 —— 这 13 项运营指标全国第一的服务,藏着最实在的民生温度。
走出地铁站时,阳光正好洒在 “五大新城” 建设的宣传牌上。
上合国际城的总部基地、空港新城的货运航线、枢纽港新城的中欧班列,这些曾经只在新闻里看到的名词,此刻都成了脚下这片土地的鲜活注脚。
想起年轻时出差见过的小城旧貌,再看如今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突然明白:这列奔跑的地铁,载着的不仅是乘客,更是胶州从县域小城迈向国际枢纽的梦想。
风拂过脸颊时,远处传来地铁进站的鸣笛。
三十七年光阴流转,从北京到胶州,从懵懂青年到花甲老人,改变的是岁月容颜,不变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疾驰的列车里,有年轻人的憧憬,有先辈的期盼,更有一个民族向着复兴的坚定步伐 —— 它正以超越时光的速度,奔向更辽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