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七零娇知青 > 第175章

第175章(2/2)

目录

这不一听说今年都打算在阳市过年,他立马联系另一个孙女谢晓晨,定下了自己的房间。

顾莞宁和程砚洲带着爹娘则是腊月二十八才回到阳市。

江家一大家子也要过团圆年,大年夜当天,顾家和谢家两大家子人全部转移到城里买的那处房子里。

包括顾盛清和顾则慎谢沛玲两口子,都跟农场请了假,过完年再回去继续工作。

除了在京市的顾则启和徐雅茹,冯秀芝和程长河这算一气把亲家家里的人都认全了。

这个年过得很是热闹,人多,菜多,肉多,吃着饭说着话,不知不觉一宿就过去了。

年后初五,程砚洲就得回连市安排工作,谢三伯、谢明望和顾鹤庭也都一样。

顾盛清和二儿子儿媳多待了一天,初七也回了农场。

很快就只剩了谢仲康和顾大姨一家。

周瑞珠和周瑞华姐弟向学校请了两个月的假倒是不着急。

而顾怡文直接把工作辞了,属于是单位领导不让她请假她就把单位开了的情况。周孟琼的情况也差不多,他本来就在坐冷板凳,一下想请两个月的假很难。恰逢京市的母校给他发来了邀请,夫妻俩一商量就决定回京市看看。

把亲爹送回农场后,顾怡文和周孟琼就去了京市。

姐弟俩就跟顾鹤庭比较熟,但是顾鹤庭得忙训练忙工作哪一直顾得上她俩?

正好谢仲康也无所事事,于是三人一合计,就搭部队的车去连市找顾莞宁。

顾莞宁倒是不闲,单每个月翻译新出版的期刊就要占去三分之二的时间,但是她瑞珠姐和瑞华哥好不容易来一趟,加上旁边还有个老头咋呼闹腾,她就是不睡觉也得带他们玩好了。

吃鱼,赶海,去海岛野餐,去山上寻宝……

疯玩了小半个月,在京市的顾大姨来电话,说她们两口子打算留在京市。周孟琼进了母校的实验室,待遇比起海市那就是一个天。

顾怡文的工作也好办,她找以前朋友的关系买工作进厂当了会计,坐办公室的工作,每天就喝喝茶。

疯玩儿的姐弟俩当场懵逼。

不是,来一趟阳市探亲,怎么回去就剩她们俩了?

姐弟俩赶紧收拾东西奔去京市找爸妈。

谢仲康算是彻底黏上小孙女和孙女婿了,住下就不走,年中换防跟着回了阳市,然后叫人搬了张床进谢明望和顾鹤庭的宿舍。

他每天除了吃饭溜达,连棋友也不找了,就是监视顾莞宁锻炼。

七月份,顾盛清和顾则启再次接到先前工作学校的返聘邀请。

平反后顾盛清就被介绍给了研究所,严所长大喜,又多了一个劳力!赶紧把之前积攒的论文都给搬过去了。

顾盛清和顾则启白天工作,夜里在台灯下看论文,身心都得到了升华。

接到返聘邀请时,顾盛清想也不想就拒绝了,他年纪大力不从心,回去也没什么用。

顾则启也拒绝了。

但是老爷子心里头门清儿,大儿子这是被打怕了,他未尝不想继续自己理想中的事业,但一来今时不同往日,二来他脱离那个环境许多年……

知识和技术日新月异,顾则启虽向往,可也怕自己给组织添麻烦。

八月份,部队新一批推荐大学入学的军官正式启程去京市。

与此同时,内部已有风声传出要恢复高考。

京市的风向变换得更加迅速。

徐斯南在电话中已经十分肯定今年就要恢复高考。

这么大消息,冯秀芝赶紧给家里去了个电话。

原本说今年回南河县的,但是顾莞宁要参加高考,冯秀芝心想这么大事自己必须得在啊。

大队长程长顺接到消息顿时狂喜,回头立马就把几个老知青叫到跟前阴晦地透露出去。

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前进大队的人知道了,很快整个县城都有了风声。

程家老四程砚波也决定参加高考。

他工作的矿场收益一年不如一年,矿总有开完的一天,到时候他的去处可不一定比现在好。

赵红英和柴瑞云也决定参加高考,前者决定报北江省内的大学,后者和爱人决定能去京市就去京市,不然就回老家。

赵红英实在放不下队小,当初这学校建好,后面发展她耗了不少心血,一旦她离开有多少学生愿意留下,有多少老师愿意留下都是个未知数。

为此家里人和赵红英大闹一场。

但赵红英心意已决,而且决定留下的当时就和一名老知青打了结婚申请。

**

阳市。

恢复高考登报。

部队临时决定将下半年的推荐考试挪到和高考同一时间,并额外增加几门选考科目,必考科目难度也会大幅度增加。

程砚洲和顾鹤庭挑灯夜读,不敢有半点侥幸心理。

家里三个考生,南河县还一个,冯秀芝和程长河日日担心得夜不能寐,饭菜全她俩包,各种菜式换着来,还生怕考生们吃不好。

顾莞宁就比较轻松,还有时间辅导小明月的功课,去研究所参加论文交流会,该吃吃该喝喝该锻炼锻炼。

高考前两天,谢明望谢仲康和冯秀芝程长河就跟顾莞宁一起进城。

考试当天,四个家长准备齐全等在考场外,顾莞宁一出来就被带到车上回家吃饭,休息后再来考场。

部队里的推荐考试也如期举行。

程砚洲和顾鹤庭就只能自己骑车去江家吃饭。

三天的考试结束,顾莞宁在电话中和四弟程长波对了下答案,估算对方总分在二百五十分左右。

这还是先前,顾莞宁辅导程砚洲和顾鹤庭的时候整理出来一本重要知识点和例题册子,复印了几份冯秀芝寄回去给他和知青参考用。

顾莞宁不是很清楚这个分数能选择什么大学,她建议程砚波看好哪所大学,最好找到学校的联系电话询问一下。

她自己的估分在三百六十分左右,加上外语应该能上四百分。

分数公布前,十月份恢复高考时接受返聘回母校执教的大伯顾则启就打来电话,直接开门见山,问顾莞宁要不要去他们学校。

紧接着顾莞宁报名的部队高中校长找过来,说已经有多所大学询问考生顾莞宁的意向学校。

那这意思应该是考得不错了。

顾莞宁也是经历过大场面的人,上辈子高考出分后打电话来的学校更多呢。

于是一家人又坐在一起,开始研究报哪所学校。

顾盛清的母校是京大,顾则启的母校是航大,顾则慎的母校是清大,顾鹤阳的母校是医大,谢明望和顾怡舞的母校是清大,而徐斯南的母校是理工大学。

除了不在的大哥顾鹤阳,所有人各执一词,都想让顾莞宁报他们的学校。

谢仲康听得烦,他觉得哪个大学都好,干脆就让抓阄。

顾莞宁抓到了大伯的母校。

年前,崭新的录取通知书到手。

程砚洲和顾鹤庭也上了这一批次的部队推荐名单。

南河县那边,程砚波托大也试着报了京市一所师范大学,拿到通知书时手都是抖的。

知青点,因为有顾莞宁友情提供的知识点册子,有近半数的知青都考上了大学。

整个大队都弥漫着喜悦的气氛。

年后初八,赖在农场不肯动的顾盛清和顾则慎谢沛玲夫妻,终于同顾莞宁坐上了去京市的火车。

一同动身的还有谢仲康和冯秀芝程长河。

火车咔嚓咔嚓启动,窗外的景色不断后退。

顾莞宁和程砚洲对面下棋,苦着脸:“听说开学就要军训。”

程砚洲安慰她:“我们也是,每学期开学都要军训。”

顾莞宁感觉自己又活过来了,“我们不一样,普通大学只有大一新生才需要军训。”

顾鹤庭在一边说风凉话,“那不一定,听大伯说航大的新校长打算效仿我们学校,秋季学期全校军训。”

顾莞宁震惊,这是什么狠人?她现在重新择校还来得及吗?

谢仲康从隔壁房间溜达过来,正好听到这句话,哈哈笑道:“要我找人联系你们校长带学生去营里训练吗?”

顾莞宁:“……”

咱们这两年的爷孙情不值一提是吧?

顾鹤庭:“我觉得可以。”

顾莞宁朝他丢了一个棋子、一个棉枕、一件棉袄、一只鞋、一个脸(盆)……

脸盆没丢出去,被程砚洲拦下。

火车轰轰往前开,今天依旧是讨厌二哥的一天。

作者有话说:

【正文完】

预计是【谢明望重生】以及【读心术】和【平行世界番外】

【感谢宝子们的支持!!!】

【发红包!!!】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