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太子失踪 这真是双方破罐子破摔了?……(1/2)
七日前, 京城。
皇帝病危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宫中动荡不安,由三皇子坐镇, 从宫外领了两万士兵镇守在皇帝的博亨宫,美其名曰护驾。为了皇帝的安全、政局的安稳,三皇子亲自下令, 把大理寺的驻守撤走八成入宫把守。两日之内, 大理寺派来三千兵力,只余下百人看守九重楼的犯人。
寺卿黄盛然对此忧心忡忡, 要知道大理寺关押的, 都是犯了事的贵族, 在京城到底会盘踞着相关势力,大理寺的兵力被撤走,万一有人来劫狱可如何是好。黄盛然怕大理寺出事, 把自己为数不多的府兵和仆人都充到大理寺巡逻,这才放心了些。然而, 大理寺还是出了事, 黄盛然还没来得及彻查上报此事, 便被人蒙头带走。
皇帝病危消息传出没两天, 闭关的封珩终于被请出山, 给皇帝亲自诊治,又让皇帝的精神见好了。
三皇子趁机把驻守博亨宫外的两万士兵分拨了一万八到宫里的各个角落,以谋求自己的势力。如此数额的兵力充进去,就是吓唬, 也能把胆小的吓成自己人。博亨宫放置了两千人,“看护”皇帝简直是绰绰有余。
朝中已经很久没上早朝了,三皇子担心皇帝的安危, 把议事地点暂时改到博亨宫前。没了金銮殿上的规矩,博亨宫前,却更令人胆战心惊。
谁也没想到,三皇子竟然和血亲的右相公然掐了起来。起因是右相故意挑衅三皇子,污蔑三皇子带进宫的两万士兵是半路出身的流寇,名不正言不顺,逼着三皇子把那些士兵的名册和腰牌拿给众臣检验。
三皇子怒,反问右相是否能拿出兵力填补,若能填补宫中防御空缺,那他就给右相一个机会。
吴岳当初是从皇贵妃手中分了一半流民走的,论人数,他手头的流民恐怕比这小儿手中的更多。
“如今宫中动乱,先是无虞宫沉尸、后是太子下落不明、生死未卜。外政亦是紧张,耶勒不安分,我朝分兵力去南线,北线势必蠢蠢欲动。内忧外患之下,天子龙体康健、安全无虞,才是镇压内外的最好武器,护天子安然则是我等臣子的职责。恰好老臣有一帮士兵,与三皇子带进宫的人数基本对等。要知道无论前朝后宫,最忌讳一家独大,只有把我的兵充进宫中,双方互为监督,才是最安全的。”
如今太子爷在朝中的标签是“失踪者”。
晏惊远追杀晏惊寒未果,却在半路把人的行踪搞丢了。有眼线从金河传来信,说有人以太子的名义处决了不少地方官员,三皇子立马追击,却愣是找不到晏惊寒的下落。
明明找到了身形极其相似的人,甚至发现他脸上带了假面,本以为即将事成,挑开假面却发现并非晏惊寒,实在是令人可疑。
找不到也好,他已经在入京的各大关口设下埋伏,只要晏惊寒回京,就会被他们抹杀。
而他如今一时半会儿是回不来的,生也好,死也罢,晏惊远先给朝中各方打个预防针——于是,晏惊寒在朝中“失踪”了。
贺南山第一个不高兴:“谁不知道你俩是祖孙?这是要把一家独大,做得越来越大?就算吴右相与三皇子反目成仇,吴右相怕是没借上三皇子补兵的风,急着把自己手头的兵交出来吃公家粮吧?我可是听闻,吴右相最近为了钱都急白了头发。”
内朝空虚,这五万兵马一出,还不是逼宫篡位的架势?
“贺南山,你不要血口喷人!你这是……你这是污蔑,你是要造反吗?!”吴岳如今的注意力都在三皇子身上,对于贺南山的说辞,他想的是能混过去就混过去,所以他没有急着和贺南山争辩。
本以为贺南山会就此作罢,谁知他耸耸肩,看似不以为意地笑笑,“微臣只是个文官,手里没兵呢,府兵都全部交给柳誉带去南线了,微臣造反?微臣拿白纸黑字来造?白纸黑字哪敌吴右相的真枪实弹呐。不过,吴右相也是个文官……怎么,同样都是文官,吴右相有旧部,微臣就没有?”
“做臣子的,无论文武,最要紧的是一个忠心。老臣手中的确有兵马,只因本人与柳誉早年有私怨,没有交给他带去南线,这才保了下来。谁知陛下龙体有恙,我这个做臣子的,生怕陛下遭贼人惦记,愿意悉数充公,自此不在我吴岳的名下。”吴岳梗着脖子,声音比谁都大,似乎在自己给自己鼓气,“三皇子,皇帝龙体欠安,太子前脚刚失踪,你后脚就从宫外弄了两万兵马进宫,说是加强宫中护卫,只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晏惊远冷笑,在他眼里,如今的吴岳只是一只被拔了钳子的螃蟹,架子端得再大、口气再狂又如何?如今掌权的是他,他若不让吴岳的兵马进宫,吴岳胆敢擅闯,那他便治他一个御前行刺的死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