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1)(1/2)
◎回到东望州◎
海边的风景真是太美好了,海鸥在远方的高空盘旋,窗台的仙人掌炸着小刺,青绿色,毛茸茸的。
“正好,表弟,你去联系一下原来书肆的伙计,我们有个生意,最好在下旬的庙会前印完。”秦东篱整理好院子里的工具,把刻好的泥板放到炉子里烧。
“哦,好的表嫂。”吴赴今天是来送他们他们需要的东西的,被秦东篱拜托去发通告。
通知尚未谋面的伙计们,黑心老板来啦!他们要提前收假啦!
正巧,厨房里传来油炸的声响,吴赴小步挪过去,从厨房窗台探头往里面张望:“表哥,你在做什么好吃的?”
“炸面条,但不一定好吃。”卫竞吸取了前几次的教训,提前说好,还要吃,受到了伤害就是自找的,和他没有任何关系。
炸面条?吴赴扣扣脑袋,走进去围观:“盘馓?”
盘馓是南方沿海一带的一种油炸面食,与面条一半粗细,经典造型是像地暖管道一样盘整一片,拦腰有一根面粘上做成扣,下油锅一炸,炸得里里外外都干掉,成焦黄色。
卫竞手里的面饼很像盘馓,但是比盘馓多了几层,而且盘馓是直的,这面包怎么卷卷的?好像围巾哦。
“不是盘馓,是一种可以不生火,用开水泡开就能吃的速食美味。”卫竞用筷子拨弄着油锅里的面饼,防止它粘锅。
“素食?”
吴赴有个问题:“可是烧开水也要生火呀?”
卫竞手上动作停顿,转头看着表弟,非常诚恳地表示:“……我谢谢你提醒我烧水要生火。”
“哦,用开水泡开,不要用锅灶是吧?”烧水嘛,茶水炉子也就够了,吴赴感觉新鲜又好玩,继续留下来围观他表哥的手艺。
卫竞还在初次尝试阶段,“炸得好像不够久。”面饼还没有变脆,他用筷子戳了戳软的,于是又放油锅里复炸。
等面饼再次起锅的时候,外面起了一层焦黄,一碰就散了,“行吧,变干脆面了。”卫竞一口咬下去,唇齿中爆出咔嚓声响,听得吴赴舔了一下嘴巴。
想吃。
接着,他看到卫竞把脆的面饼放进碗里,往上面浇了两勺开水,焦黄的外层散的快,里头的面条还是浅黄色的,然后用一个大盘子盖住。
原来真的是放进碗里,不用下锅的面条,吴赴心动了:“表哥,既然要泡,为什么还要炸呀?”
卫竞想要推荐他去投稿闻鼓的《千万个为什么》杂志,只需要他一天的输出量,编辑部可以出两期的内容。
表弟提的问题,做表哥的当然有问必答,主要原因是,这里是表弟的地盘:“生面条用开水是泡不熟的,过了一次油锅后,把生面炸成熟面,想吃的时候,把面饼直接放进碗里,用茶水壶的开水泡软泡热,放上调味料了就能吃。不用跑一遍厨房,浪费那么多时间和柴火。”
他分了一块干脆面部分的试验品给吴赴:“现在是没有什么味道的,调味料没做,可以试试口感,这个炸的火候过了,就这么吃吧。”
吴赴一口送嘴里,果然很脆,没有味道,油还是很香的:“如果放点盐……”
“可以呀,盐、辣椒面、花椒粉,都可以调味。”
当秦东篱的雕版出来以后,卫竞端着个碗,也从厨房出来了,到秦东篱面前展示自己的半成品:“看!”
他把一块半个巴掌大的面饼在她面前秀一番,你脸上撒了许多调味料粉末:“要不要吃吃看?”
“直接吃?哇,这……你这不是干脆面吗?”秦东篱话是这么说,已经手拿筷子往碗里伸去了,辣椒味,嘎嘣脆。
够香够脆,很零食风,味道还不错,根据卫竞的前科,肯定是能吃得不错才会拿出来给她。
但是,“泡面呢?”秦东篱问,不想煮泡面,怎么做成干脆面了,“老板给你经费搞研发,不是让你偏离主题的!”
卫竞不是很愿意承认:“泡面口感一般,我还得再试试,目前呢,干脆面也能解解馋呀。”
秦东篱眼中闪过危险的信号:“你不会又把自己当垃圾桶了吧?”
这一次,卫竞没有骗她,侧身指向从厨房里跟上来的亲爱的表弟:“给他吃了。”
吴赴的状态不错,也没有表现出难受的样子,似乎还挺开心。
“……”那一刻,秦东篱承认,人类的本质是双标。
在表哥的创意厨房里吃了一道口味味道一般般,但是非常有趣的面食,吴赴打鸡血似的,活力满满,干劲十足,当天下午,就把表嫂交代的任务完成了。
只是他找来的伙计,和秦东篱想象中的不太一样,却又可以理解,甚至有种回家的错觉,和“果然如此”的感慨。
吴赴红着脸,好像是自己滥用职权,做了不好的事情:“表嫂,是这样的,他们的工钱我们总督府负责出一半,都是伤退下来的老兵,没有去处,只是找个活计。”
“您放心,若有不服管教的,总督府会亲自管教!”
退役海兵们不太了解新老板,非常的紧张,争先恐后的承诺,希望能够保留住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
“东家……我们可以看店,没有人能够在我们书肆里搞破坏!”
“我们保证守规矩!”
“以前军令如山,以后东家命令如山!”
偏僻的海边,总是关门的书院,响亮的口号……这里是大虞,这不是在搞传销。
看到这一个个还穿着士兵常服的“伙计”,秦东篱十分善解人意:“我知道,我懂的,我很熟悉,在场的诸位都是人才,我很满意。”
退伍士兵被分配的定点单位罢了,洒洒水啦,高级伙计福利也高呢!
泡面又搞了一天搭大半天,口感终于对了,但是调料包没有,缺少灵魂调料的泡面,是镜中月,是水中花,是死物。
“走,我们去妈祖庙那边的岩滩转转。”思来想去,卫竞终于知道少了什么,在一大早,就带秦东篱出门。
“去岩滩的市集?”秦东篱看向前方那高山之上的妈祖神像,知道那边有什么。
卫竞看上去很开心:“看看有没有生蚝卖?”
岩滩菜市场是他们见过的规模最小的一个集市,战区没有什么人,一眼望过去,这里青菜和海鲜品种全都能够全。
光线有些刺眼,卫竞单手遮挡在眼前,直径走到目标摊子:“生蚝怎么卖?”
“吃生蚝啊,也行。”秦东篱已经想好怎么吃了。
碳烤生蚝,就要辣椒蒜蓉!就要辣椒蒜蓉!
老板抠抠脚:“你要多少?”
“全部!”
秦东篱:“你买那么多?这太夸张了!吃得完吗?”
就是算上他们的伙计,也用不了两个箩筐吧!
“有大用!这个回去说嘿嘿。”卫竞还搞神秘。
老板瞬间起身,“来来来,小伙子!”他上来跟卫竞勾肩搭背,“我后面船上还有的,你先看看要不要得完。”
看完了,“全都要。”卫竞转身找秦东篱,“领导,给点钱。”
“……”没有感情的富婆抛出去一只沉甸甸的钱袋,全过程没有一句话,等着看卫竞能玩出什么花样来。
老板看在眼里,嚯!那么多钱,直接丢出手,眼睛都不眨一下,大户人家哦!
买了生蚝以后,份量太大,老板主动问:“这么多生蚝,也不好带,你们住哪里,我给两位送回去?”
“就在前面沙滩的自然书肆。”秦东篱往沙滩方向指,“里头有人,交给他们就行。”
“原来是书肆!好好好,很方便!”老板用船拉了货,沿海边给他们拉回书肆去。
菜市场上的蔬菜量都不大,一看就是自家种的,书肆里也有种,买完生蚝他们就不看别的,继续往前走。
“来都来了,”秦东篱望向高高的山上,那一尊巨大的妈祖神像,“要不要去看看?”
卫竞也挺感兴趣:“好。”
妈祖庙在高山之上,妈祖神像的脚边。
“一座如此恢宏的庙宇,竟然连神像的鞋底高都没有……”秦东篱感叹。
卫竞则是站在妈祖的阴影中,仰视神灵,看向妈祖慈悲的双眼:“巨物爱好者狂喜。”
海边渔民的生活渐渐稳定,这里的香火也有了一些,但管理神庙的负责人还没有,所以还是有一些荒。
香案背后摆放了许多排位,木牌上都贴了和书肆现在印的一样的妈祖画像,只是色泽老旧,都有破损。
“后面的木牌是好久之前的了……”桌案上挺干净,来拜妈祖的人会扫一扫,“新的只有五个。”
正经的信仰会变成文化中的一部分,可以让人们的日子越过越好,渔民们相信妈祖会保护他们海上的安全,所以有了更大的勇气,从险象环生的大自然中争取到实实在在的物质。
经济基础才能决定上层建筑,对于集体社会而言,没有物质支撑的“精神归宿”,只是虚假的空中楼阁。
他们迎着下午金灿灿的阳光,回到了书肆,生蚝已经被伙计们摆到了厨房里:“东家,需要我们帮忙吗?”
秦东篱:“不——”
“要的!”卫竞抢过话来,他拦住秦东篱,坦白,“生蚝太多了,我不行,我真的不行……”
他一向拥有良好的自我认知,从不托大自讨苦吃。
与此同时,杜岚说古方捷被针对的信,和过山风送来的一手消息——皇帝已经宣布,派古方捷出海的消息一起传了过来。
“还好驿站走得慢,”秦东篱高兴坏了,“不然我又要多两天发愁的。”
“有什么可愁的,我那个皇帝爹稳得很。”卫竞开始处理生蚝。
说得也是。
“你一次煮那么多吗?”秦东篱问,“现在可以说了吗?卫老师,您要做什么呀?”
卫竞把手洗干净,把生蚝倒锅里:“熬煮蚝油啊。”
“蚝油。”
在现代,调味品五花八门,秦东篱其实不怎么用蚝油,但是,大虞没有那么花里胡哨,所以蚝油在她心中的地位开始急剧上升。
“男人!”秦东篱抱住卫竞的胳膊,疯狂蹭蹭,“你还有多少惊喜是——是我不知道的!”
还好她及时,把“朕”字吞掉了。
卫竞心花怒放,像一只求偶期的雄孔雀:“嗨呀,这怎么能说呢?男人的魅力,来自于神秘感。”
“神神秘秘的,乱棍打死。”秦东篱盯住他。
卫竞甩甩手上的水,凑到秦东篱的耳朵边,小声说:“其实我爹也觉得我们神神秘秘的。”
“是啊,没有打死,是因为父爱如山。”
打死了,就是父爱如山体滑坡。
秦东篱看着他熬煮蚝油,第一次是尝试,只放了一点,熬的时间很快,半天的功夫,锅里就是黑乎乎的一团粘稠流体。
“已经很香了。”秦东篱吸吸鼻子,“好鲜啊这个味道。”
蚝油的香味把伙计们的注意力也吸引过来,太香了,要无心工作了!
新鲜出炉的试用款蚝油被舀一勺放进了碗里,照兴沿海食用鱼油,书肆里的食用油存的也是鱼油,在往碗里加入盐、酱油,用加了煎蛋炖煮的浓白鱼汤冲开,再把煮软的泡面放进去,撒上葱花香菜,和虾米,放入没有刺的鱼肚白肉片。
“一碗不怎么方便的方便面做好了,闻起来还挺像的,我先试试味道。”卫竞拿了筷子,还没碰到碗口,被秦东篱收走,他看过去,“嗯?”
秦东篱捞一筷子方便面:“我来试毒!”
“唉,好吧。”卫竞没有跟她争,手环在女朋友的腰间,做出一种保护的姿态,他对自己的作品也没有太多的自信。
秦东篱只吃了一口,表情没有什么变化:“少了点东西,鱼油放得有点多。”
卫竞把那碗面从她面前移开,不让秦东篱再吃下去:“少了什么?”
“……粉包?”
两人为了肚子里的馋虫,躲在厨房捣鼓了好久,一直到四月下旬的庙会前一天,陈宽来取走印好的画纸,他们还在做尝试。
“明天的庙会去看看吧,这面……”卫竞心疼地摸摸自己的喉咙,但实在是吃腻了。
秦东篱和他半斤八两,各种水平的方便面吃够了:“去看看。”
他们还挺好奇,沿海的民俗活动有什么特色?
要论特色,各地鬼神之说多半会夹带道教神仙,虽然是祭妈祖,但玉皇大帝和土地公也会擡出来烧两柱香。
接着是舞龙舞狮,大树底下和船队,都要点上炮仗,消灾解难,然后把印好的那神灵画像放在香案前,等下月初出海时,在从妈祖庙中取出来,贴在出海的船上。
到了夜里,他们把烧红的碳铺成一条路,十名海边的汉子打赤脚踩上去,擡着妈祖趟过火海,一路迎回港口的小庙中。
黑夜与暗红的火光相配,是秦东篱对大虞百姓庆祝节日庙会最大的感触,过年时,在闻鼓承愿桥看到的打铁花,也是这个氛围。
祭祀用的烧猪在庙会结束后,切分给各家带回去,最好的肉给年纪最大的那一群老人。
妈祖庙会结束过了七天,在五月初一这日,每个月最热闹的海市开始了。
自然书肆附近都开始开张营业,秦东篱附近的商铺,最多的是卖一些渔具材料。
渔民们会做很多鱼具,但是材料需要购买,战争区经济比较紧张,原材料比手工作品卖的更好。
“秦老板在家吗?”总督府来人一路小跑到了书肆,见到秦东篱和卫竞之后,恭敬行一个军礼,“海船五月初四准备开始装货入库,特地邀请秦王殿下与秦老板出面,参加典礼。”
卫竞请他进来喝水:“多谢小兄弟,初四我们一定到。”
典礼在总督府和工部造船的船厂举行,第一批准备出海交换的货物已经全部运到,大家挑了一个良成吉日,把这些货上船入库。
“方婕回来了没有?”秦东篱顺道提了一句。
小兄弟摇头:“还没有。”
古方捷在授衔之后,成了京城中最热的人。
许多帖子都往她的府上送去,亲卫耐心地一个个劝回去:“将军正在准备出海事宜,不便走动。”
桌游室里,杜岚和同伴们分享自己打听来的情报:“真是风水轮流转,现在不能离开京城的,变成了齐家。”
“齐家不能离开京城?为什么?”
对外宣称忙正事的古方婕抛出骰子:“陛下放任齐家结党营私,在背后闹事,把他们这几十年在京城经营的人脉网络都摸清楚了,本姑娘走马上任的好日子,就是他们的清算日。”
“你什么时候回照兴州呢?”
“明天就走。”
明天是端午,秦老板和她说好的最后期限。
东南总督府和工部联合开办的船厂特别大,建立在很偏远的一个港口,里面有六个大型船坞。
目光所及,全是木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