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金花好茯茶(2/2)
上回李通新无意中做出那种特殊茯茶,她要刻意去做,还不一定就是那个味道呢。
她叫人把房间清空,地上铺一层木板摆上茶砖,上下两层都用油纸铺上了,防止水汽外溢,然后在茶包上喷上水,开始等着茯茶里的金花长出来。
她这几天翻看母亲留下的小册子,上记着这样一段话:北宋神宗熙宁年,一些前往西北游牧民族地区贩茶的商人们发现自己的茶沾了水,叶片出现许多星状黄色斑点,以为发霉了。恰好兰州茶商要货,就把这批茶叶运到兰州销往牧区。谁知第二年兰州茶商进货,说去年的茶好喝,进那种茶。聪明的泾阳茶商们精心制作,试制成功第一批带“花”的茯茶。就这样,名震丝路近千年的金花茯茶问世。到了1368年,也就是大明王朝建立的那一年,为了便于茯茶运输,泾阳又诞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块茯砖茶,从此泾阳金花茯砖茶名动天下。
这段历史很奇怪,据她所知,史书上根本没记载过北宋这个朝代,她也没听过大明王朝是哪个朝代,泾阳她倒是知道,但从来没听人说过有什么金花茯茶?
小册子上还写着一句,茯砖茶上长了密密麻麻的金黄色颗粒。这些金黄色颗粒学名冠突散囊菌,俗称“金花”。
对于冠突散囊菌什么的,她一点不懂,倒是可以按着那册子所说的内容自己试着做一做。
寒冬腊月的,天气寒冷,倒是不容易发霉,她在屋里摆了几个火盆子,温度高些,应该更有益于霉菌生长。
几天之后,砖茶上终于出现了黄色颗粒,刚开始只有星星点点的几个,后来逐渐增多,铺满了整个茶面。
她掰下一块自己动手泡了一杯茶,沉淀的陈韵在遇水的刹那绽放,香气变幻无穷,外表看着非常不起眼,但是经过漫长时间的发酵和沉淀,练就了它独特的“老韵”真味。不仅有菌香,还有陈香、药香,滋味醇厚,与其他黑茶相比,它更为霸气。
她吁了口气,暗叹一声,“真是好喝啊。”比在李通新的铺子里那河水泡过的,还要好喝。当时李通新并没有对这种茶做宣传,他急着卖了还债,都一股脑的运出去了,这一回倒是可以狠狠的赚上一笔了。
取了一块茶砖打算去见句显扬,从茶庄后院里出来,在前边铺面正碰上吴掌柜,牡丹便道:“能不能联系到句东家,我有急事找他。”
吴掌柜笑道:“这东家可是忙人,不是咱们随意能见的。小的不过是下人,根本见不着句东家。”
牡丹哼一声,暗道这掌柜狡辩,她自从来了这里,这掌柜就对她阳奉阴违的,铺子里有什么事都背着她,让他帮忙也是推三阻四的,背地里还说她是疯子。
果然,牡丹刚一出门,那掌柜就对伙计道:“不知道东家从哪儿请了这么一位,一天到晚跟个姑奶奶似得,什么都不干,还喜欢问东问西的。把好好的茶叶拿了泡水,真是糟蹋东西,这茶叶沾了水,怎么就能变成宝贝了?”
伙计低声道:“掌柜的还是小心点吧,前几日东家路过铺子,还特意询问那白公子在这儿怎么样,对着白公子很看重的。”
吴掌柜撇撇嘴,“长得这么娘气,跟个娘们似得,也不知道她和东家是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