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海选复试(六)(1/1)
与前一天一样,十五名穿着打扮一模一样的小太监手端托盘,将四十五道热菜摆放在品菜区域的环形长桌上。与此同时,六十位御厨评委开始对这四十五道热菜投票,纷纷将自己手中的金色小勺子投入到每道菜肴的投票篮中。
很快投票就结束了,纪王爷又将海选时的票数一一报出,再与复试的票数比例相对比,复试的结果瞬间一目了然。此次热菜组的复试竟然全票通过,十五位热菜组的参赛大厨每人共获得一百八十票,也就是说他们的每道菜都得到了满票,十五位热菜组的参赛大厨全部进入到下一环节的比赛中。
热菜组的复试结束后,御林军将四十五道热菜全部送到寝不语客舍后街的拼接长桌上,全部施舍给早已在那里等候的乞丐们。
两天的复试很快就过去了,纪王本想进宫将这两天的复试结果说给皇上听,不料皇上根本就没有让他觐见的意思。无奈纪王只好转向正阳宫去见自己的表妹皇后娘娘,可不曾想就连皇后娘娘也没有要召见他的意思。纪王有些纳闷,是不是这宫里出了什么事情,怎么无论是皇上还是皇后都避而不见呢?
心生疑虑的纪王只好回到纪王府,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整夜都没有入睡,好不容易熬到了天亮,这才起身洗漱,等着御厨评委们的到来。临近中午,纪王爷和六十名御厨评委们来到寝不语客舍前面的观礼台上。
今天是第三组面点组的复试,复试的规则基本和前两天雷同,只是这点心的样式则是由观礼台四十五个人每人说出一样点心的名字,再将这四十五样点心的名字分别写在纸条上,然后让参加复试的大厨们每人抽取三张字条,再根据字条上面所写的点心名字来制作相应的点心,再由御厨评委们来做最后的投票。
为了确保公平和公正,关于人员选择方面,则采取了击鼓传花的方法。所谓击鼓传花其实就是一种多人玩的游戏而已,游戏者只需要随着鼓声的响起,将手里的花球依次传递给下一个游戏者,鼓声停止则游戏结束,手中留有花球者就是被选出的人选。
击鼓传花其实是古代传统民间酒宴上的一种助兴游戏,属于酒令的一种,又被称为“击鼓催花”,早在唐朝时就已经出现了。唐朝的《羯鼓录》一书中曾提到李隆基善击鼓,有一次他击鼓一曲后,起初未发芽的柳枝竟然吐出了绿色的嫩芽来。此典故初为“击鼓催花”,后用作酒令,改作“击鼓传花”。
此时,观礼台上的纪王手里拿着一个绣工极其精美的花球,只见他先是将手中的花球高高的举起,而后直接将花球朝着观礼台下方的人群中抛了下去。随着人群中一阵的沸腾过后,再看那花球已然拿在了一个小姑娘的手中,那小姑娘有些不好意思的向台上的纪王瞥了一眼,随即脸颊上便开出了两抹粉红色的小桃花,那小桃花再配上小姑娘嘴角两边的小酒窝,顿时给这寒冷的冬日里增添了一抹撩人的春色。
再看正站在观礼台上的纪王,显然他已经看到了那位小姑娘的变化,纪王有意的避开了小姑娘那火辣辣的一对儿目光,而后转过身,径直来到一面大鼓前,举起两根鼓棒开始敲击起来。
随着鼓声的响起,刚才还有些尴尬的小姑娘,随即一把将手中的花球直接送到了旁边人的手中。就这样,观礼台上背对着众人敲鼓的纪王总共停了四十五次,每次停止时手中留有花球的人就可以说出一样点心的名字来。
很快,四十五样点心的名字已经由观礼台上的小太监们全部一一的记录了下来,并且分别写在了纸条上面,而后便由面点组的十五位参赛大厨每人抽取三张字条,字条上面写的也就是他们今天参加复试的点心名字。
面点组复试的四十五样点心名字分别是:“福字饼、绿豆糕、太师饼、核桃酥、寿桃饼、桂花糕、喜字饼、奶黄酥、豆沙糕、翠玉酥、银锭饼、卷酥饼、鸡油饼、枣花饼、蝙蝠酥、桃仁酥、蛋黄酥、方酥、杏仁酥、芝麻酥、白酥、巴拉饼、状元饼、禄字饼、枣泥点子、椒盐点子、山楂螺丝、青梅合子、黄三色饼、薄松饼、五瓣饼、三仙饼、虎皮饼、风云酥、山楂寿桃、芝麻糕、赤豆糕、白糖糕、葱油脆饼、黄金丸子、萝卜丝糕、蟹粉酥、蟹壳黄、凤梨酥、香油脆饼。”
其实,制作糕点是一件非常文雅的事情,它与那些烹炒煎炸不同,需要糕点师对美感有着一定的造诣,而且一定要心灵手巧,并且喜爱制作糕点,只有用心制作出来的糕点才最有味道,否则制作出来的糕点即便是有着精美的外表,却缺少内在的味道,也绝对不会被人喜欢的。
今天参加面点组复试的大厨中,有一位是来自广东的女大厨,名字叫做高翠苏,她可是所有参加御厨选拔挑战赛的大厨中唯一的一位女大厨,据说她制作糕点的手艺是祖传的,而且她的祖上曾经出过好几任的御厨糕点师。
就在之前的海选中,她可是以绝对优势的票数遥遥领先的,根据可靠的小道消息,这次帝都内的第一赌场“海赌坊”有位大官人下了大赌注,就押这位女大厨全场获胜,如果她真的是场场胜出的话,那位大官人可就要发好大的一笔横财了。到底那位大官人会不会收钱收到手软呢?那就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