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海肠(2/2)
稍安勿躁,等会再解释。
好啊,也学会给朕留悬念了。
虽然急迫地想知道梁九功为何前后反应差别如此巨大,但此时发作追责,恐怕会让钮祜禄府全族失了体面,此事亦难以收场。玄烨思虑了片刻,还是选择暂且按捺,待会独处时再让淑岚说出谜底。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玄烨对那脸色苍白的钮祜禄如念说着,眼睛却如鹰般望向了躺下同样脸色灰败的家主英素。“进退有度,方为为臣之道。若是失了度了,便会如这粥一般,苦涩难入口了。”
堂下的钮祜禄氏族们听闻此言,神色都如五雷轰顶一般,不敢再多为自己分辨一个字,纷纷跪倒,连声称是。
“至于如念姑娘,今日也是用心了,朕斟酌后自然会赏你,且在府中候着吧。”玄烨望了望那抖若筛糠的钮祜禄如念,又对淑岚伸出了手,“走吧,回宫。”
淑岚在青雀和雪雁的簇拥下,才准备上马车,梁九功便远远地小跑到了自己近前。
“梁公公,有什么事吗?”淑岚问。
“回娘娘,皇上让奴才来传,让您到皇上的车上同乘。”梁九功回道。
淑岚点了点头,便让青雀扶着往玄烨的马车上去了。
若是放在往常,她定然更喜欢自己一人乘车,可以毫无拘束地歪着,不必拘礼;不过今日有所不同,她心中惦念着玄烨在饭桌上同自己打的哑谜,只盼赶紧揭晓。
待到上了玄烨马车,淑岚在旁坐定,才发现玄烨同自己想的是同一宗事。
“皇上,为何英素听了白色蕈菇便神色骤变?”淑岚率先把藏在心里的疑问说了出来。
玄烨看她因为好奇心痒难耐的模样,笑容里添了些狡黠:“要朕告诉你也可以,但你要先将告诉朕,那如念在梁九功喝的粥里动的手脚,你可知道其中关窍?”
“皇上不相信那是异能之象?”淑岚撑着下巴瞧向玄烨问道,这倒与她所想不同。
“唯有昏聩庸碌的帝王才会将臣民造出的祥瑞当做自己治世有方的凭据,此行巡苗,朕已见了太多穿凿扭捏之事了,实在是不想陪着他们演下去了。”玄烨捏了捏鼻梁,露出一个疲惫的神情。“况且,朕在宫中也不少见变戏法之人进宫献艺,诸如吞剑走珠、空杯生酒一类的戏法朕早见惯了,想来这钮祜禄如念使的也是诸如此类的障眼法罢了。”
“嫔妾与皇上所想一致,想来其中法门与变戏法的手艺人相差无几,或是将添加之物藏于袖中,或是藏于指尖。只要日复一日的练习速度,加之粉饰表演,转移观看表演之人的注意力,便可达到即使当面而坐也无法看穿的效果。”淑岚回道。
“如此伎俩倒还算寻常,只是朕想知道,她撒进去的是何物?为何能令粥生鲜味,又能让粥生苦涩味?”玄烨见自己心中猜测对了一半,便又饶有兴致地一边问着,一边缓缓转着拇指上的翠玉扳指。
“自从梁公公尝菜后,说味道鲜美,但又说不出个具体味道时,嫔妾心中便有猜测。”淑岚答道,“那便是海肠粉了。”
“海肠粉?那是何物?”玄烨挑起眉毛,细细咂摸这个新名词。“若真如此鲜美,为何不曾见地方官员贡入京城?”
“是的,海中鱼虾虽然鲜美,但难以难以保存,即使有地方上供来贡品,令快马加鞭送入京城,往往也大多腐败,即使以冰块防腐,也失了其中七八成的鲜味了。”淑岚知道此时因为交通不便、保鲜技术落后,纵使是京城的达官贵人,也对沿海的特产知之甚少,便对玄烨的问题一一作答。“更有外表如常,而内脏腐败者,不但不鲜,还会生出毒素来,想来地方官也是因为这个,不敢轻易将这些特产进贡到皇宫吧。”
“想来是这个道理。”玄烨缓缓点了点头。
“嫔妾方才说的海肠粉,便是将胶东之地的海肠晒干,磨成细粉后而成,如此一来,不仅不会腐败,而且其鲜味还会更加浓郁,只消出锅时在菜品上撒上那么一小撮,便能在平平无奇的食材上起画龙点睛之效。”淑岚又继续说道。
“竟有此物,真是奇了。”玄烨啧啧感叹了两声,“如此一来,岂非人人都不必苦修厨艺,只往饭菜里加上那么一小撮海肠粉,便万事大吉了?倒真是极尽取巧之法。”
感叹了两句后,玄烨又问:“但若是真如此好用,为何不曾推广开来?莫非是这原料的海肠价格昂贵?”
“并非如此。”淑岚摇了摇头,“嫔妾早年曾读《海错图》,其中提到过,胶东海边有一物,似龙肠而粗、紫色,味胜龙肠,便是这海肠了。因其形状怪异,如蚯蚓一般,当地渔民不识此物的,都弃之不食,更别提京中了。因此,有些胶东厨师得了制海肠粉的秘方后,入京后便凭着这一招鲜,吃遍天,说不定哪位酒楼的大厨,便是靠这妙招食客盈门呢。”
靠着打地域的信息差来获利,用这一招在交通不发达的世代可谓屡见不鲜了。
“想来便是此物了。钮祜禄英素想要从那些用此秘方以谋利的大厨手中购得此物,想来花费的银钱甚巨,恐怕比那大厨开一辈子酒楼能赚的钱还多。”玄烨听完了淑岚的解释,冷笑了两声。
“这海肠粉虽然好用便利,但也并非毫无缺陷。”淑岚又说道,“第一,便是须得临出锅时撒入,不然长时间受热,会使鲜味大打折扣。”
“怪不得英素叫钮祜禄如念在朕面前表演这个。”玄烨恍然大悟。
“第二,便是其使用的量必须适度。”淑岚伸出两根手指在脸前晃了晃说道,“若是加多了,便会由鲜味一转成为苦涩味,难以入口。”
“所以你当时拉着她,便是为了要她露出破绽?”玄烨回忆起方才在饭桌上的细枝末节。
他平日总觉淑岚虽然有些小耗子般的狡黠聪明,却极少在众人面前显山露水。而那样热情地去握如念姑娘的手,更是有些反常。
“是了,说穿了,不过是个讨皇上欢心的小把戏。若是当场揭穿其中关窍,恐怕皇上与钮祜禄府上下都难堪。”淑岚答道,“还不如叫她觉得是突如其来的意外导致放了过量的海肠粉。且此物就算加多了,也对人体没什么大碍,只回去多喝水,便会消去苦涩味了。只是这次是委屈了梁公公的舌头了。”
玄烨听了一笑,掀起马车的车帘,对前头押车的梁九功笑道:“听见没?德嫔体恤你辛苦呢。”
梁九功听了,赶紧苦笑着对淑岚一拱手道:“谢娘娘体恤,奴才愧不敢当。只是要是下次再有这样的事,要是能提前知会奴才一声就好了。这一口,这真是结结实实的一大口哇。”
“就你多话,回去朕赏你就是了。”玄烨笑骂了一句,放下了车帘。
“皇上,嫔妾说完了,皇上也该把那白色蕈菇为何引得钮祜禄英素大惊失色的事告诉嫔妾了吧。”淑岚自然是还没忘了这件紧要的事,连忙问道。
“宫中日常所食蕈菇,皆为黑色,棕色,凡品只消在京郊山林田户处便可收到,即使是一等品,也不过是由四川总督年年进贡,并不稀奇。”玄烨说道,“唯有这白色蕈菇,只产自大兴安岭以西,多产于泉水流入草原之所。”
莫非是因为此等食材格外珍贵,只供皇家食用,才禁止普通大臣购买拥有?还是这些盛产这种蕈菇的地方是如木兰围场一类的皇家禁地,不允许除皇家以外之人进去采摘?
“采菇本不触犯法律,但此处乃蒙古地界。自前明起,此处便修敖包以明疆界,若有平民敢擅自跨过,便要处以流放等刑罚。而自我大清开国起,也延续了这一规定。不仅如此,自顺治十九年起,先帝便又定规则,即使身为大臣王公,越界狩猎一类也是触犯国法。”玄烨声音越发地冷峻起来。
淑岚一听这话,便立刻恍然大悟。
之所以钮祜禄府中人听自己点出此物后如此惊惧,是因为此物非越境走私不可得。怪不得那些缂丝织物倒敢放在明面上,而区区这蘑菇像被点了死xue一般。只因这小贪之罪,与越境之罪比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了。
“边界商人为牟利,自然敢以身犯险,自前明朝起便屡禁不绝。前些日子朕听有边疆大臣上报,说此事之所以屡禁不绝,是因从边境到京城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作假身份、私自夹带、躲避查验,这么多年早就有了十足的经验。更不必提其中滋生的官员贪腐之风,从这一条路上获利的官员想来数不胜数。”
他深深地叹息了一声,又开口道:“如此一来,无异于边关洞开,若是有外敌细作利用这条地下商路,日后混入我大清边境也未可知啊。”
淑岚听到这话,竟也不觉一时呼吸凝滞了。她不曾想小小蕈菇背后牵连出的事竟然如此巨大。而玄烨当时在席中,想必心中更是惊涛骇浪。
她擡眼望了望玄烨此时终于露出布满阴霾的神情,小声问道:“说不定……钮祜禄府上只是在京中购买所得,或是旁人孝敬赠送也未可知……”
“若是朕当场问他此物从何而来,他定然会如你所想这样说。”玄烨冷笑两声,“先是请罪,再避重就轻,说自己一时糊涂收了旁人的礼,日后定然痛改前非,清廉如水云云,矢口否认自己在其中牟利。”
玄烨没有说出口的是,若是只为其中暴利,那自己尚可容他;若是与蒙古部族私下勾结往来……
他抿了抿嘴,手指在马车窗棂轻叩。
那便是自寻死路,留不得了。
作者有话说:
1.似龙肠而粗、紫色,味胜龙肠。——聂璜《海错图》
2.在蒙古地区采菇本身并不违法;然而无证前往蒙古地区是有罪的。……疆域和管辖权的划分因此成为朝廷关注的核心问题。该问题进而促使朝廷绘制地图、在大地上竖立标志物以确定疆界,后者包括敖包和告示。它也让朝廷加强了管制:早在1629年,朝廷即禁止普通人进人旗界:1662年,越界猎猎也被列为非法。……然而这种针对迁徙的禁令在一定程度上也超越了阶层:如果某位贵族想离开本旗或想去别的地区结婚,也必须得到朝廷代表的特殊许可。……为了控制边疆并保证长治久安,朝廷逐渐推行了一套护照和证件制度。只有持特殊证件的汉商才能前往库伦参与贸易活动。……设立了包括张家口、归化城在内的五个检查站。此后,无证越境势头不减,违法者竭尽全力逃避打击一一这证明清政府虽然有特别的控制权,但力量有限。新型犯罪出现了:伪造护照、变造限票,人们还在边境上掩盖自己的足迹。——谢健《帝国之裘》
(讲了关于清朝打击蘑菇、珍珠和皮草的三种贸易及其背后原因的一本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