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学员成长展风采(2/2)
“我也想说几句。”一直沉默的男学员忽然开口,“其实……摄影不是比赛,而是记录自己的眼睛。”
这句话像一颗石子投入湖面,激起层层涟漪。
时砚笑了,悄悄录下了这段话。
展览前一天,所有人齐聚展厅,开始最后的布展工作。
灯光调试、画框悬挂、作品排序……每个人都忙得不可开交。
就在最后一刻,一名学员突然跑过来,脸色苍白:“我不行了,我的作品太普通了,我不想参展了。”
云倾月看了他一眼,没说话,转身从随身包里抽出一张照片,递到他手中。
“这是我刚入行时拍的,那时候我也不相信自己能拿奖。”她说,“但你看,它现在挂在了这里。”
学员低头看着照片,眼神逐渐坚定。
“你已经足够好。”云倾月轻声说。
与此同时,另一组学员因为灯光布置发生争执,现场气氛一度紧张。
“别吵了。”时砚打断他们,“我们试试自然光和人工照明结合,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几番调试后,整个展区呈现出一种柔和而富有层次的光影氛围,反而比原计划更吸引人。
第二天,展览正式开幕。
展厅门口排起了长队,许多业内摄影师、评论家、媒体记者纷纷前来参观。
“这张照片的构图非常大胆。”一位摄影杂志主编驻足在一幅作品前,“情绪也很饱满。”
“这个系列的色彩运用很有意思。”另一位专家边看边点头。
学员们站在人群中,听着周围人的评价,脸上浮现出难以掩饰的喜悦与自豪。
云倾月和时砚并肩站在展厅一角,静静地看着这一切。
“真没想到,他们进步得这么快。”时砚感慨。
“因为他们找到了自己的眼睛。”云倾月微笑。
展览墙上,有一张照片格外引人注目:画面中,窗外的阳光洒进来,映照在两人的背影上。他们站在窗边,似乎正在交谈,神情专注而温柔。
这张照片被命名为《窗外的我们》。
当策展人询问是否可以将其收录进结业纪念册时,云倾月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就用它做封面吧。”她说。
时砚看向她,嘴角扬起一抹笑意。
人群渐渐散去,展厅恢复了安静。
云倾月走到一张照片前,那是她在整理作品时单独保存下来的。模糊的画面中,一个小女孩站在雨中,手里捧着一只受伤的小鸟。
“那一刻,她选择了按下快门,而不是去救那只鸟。”她轻声说。
时砚站在她身后,看着照片,缓缓开口:“因为她知道,有些瞬间,值得被记住。”
窗外的风轻轻吹动窗帘,阳光洒落在地板上,像时光的碎片,静静地铺陈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