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后裔之思辩 存续路何方(2/2)
意识驱动舰群在意识通道中飘行了半日,前方的地心光点越来越亮,而联盟内部的分歧却再次浮现。魏营校尉主张“全速突进,趁火种未稳掌控核心”;吴营克隆兵则顾虑“若地心意识过强,恐全军同化”;蜀营斥候则坚持“先遣小队探路,主力待命”,争执不下。
合璧号的临时议事舱内,曹昂将剑拍在案上:“某知伯言所忧,但若错失此次机会,待原初意识与火种完全融合,我辈再无置喙余地!”他看向张翼,“文长副将,蜀营愿遣多少人同往?”
张翼抱拳:“魏延将军临行前嘱我‘守中致和’,蜀营愿出五十锐士,皆为随将军守过地脉阵的心腹,能耐意识冲刷。”
陆逊却摇头:“五十人太少,不足成事;太多,则恐被一网打尽。某有一计:三营各选代表,每营三十人,共九十人组成‘探心队’,由子修带队入地心核心;其余将士分三批,在通道各节点待命,若前队三日未归,便鸣金收兵。”他目光坚定,“如此,进可探真相,退可保元气。”
诸葛亮羽扇轻摇,从袖中取出三枚令牌,分别刻着“魏”“吴”“蜀”三字:“此乃先民传下的‘归心令’,持令者可在意识通道中不受阻碍。某与主力舰队在轨道值守,以令牌感应为号。”
选人的过程比预想中艰难。魏营需“心稳而志坚”,曹昂亲自筛选,最终入选者多为随他守过平民舰的老兵,其中便有当年净坛舰上幸存的亲兵;吴营需“与意识相融而不失本我”,陆逊选中了克隆兵队长与二十九名曾与意识体并肩作战的克隆兵;蜀营则选了三十名熟悉地脉阵的工兵,由张翼亲自带队,每人腰间皆系一截降妖宝杖残骸。
出发前夜,探心队在意识驱动舰上聚饮。曹昂举起以意识能量凝结的酒盏:“诸位可知此行凶险?入地心者,或见真相,或化意识,再无回头路。”
克隆兵队长一饮而尽,笑道:“某等本是‘造出来的人’,能为真相反噬,也算活过一场。”
张翼将宝杖残骸系在船桅:“魏延将军说‘不争是为了更多人能争’,某等便是为他们探路的。”
酒过三巡,曹昂站起身,望着地心方向的炽白光点:“明日出发,某只有一言——记住自己是谁。魏人守的是‘护民’,吴人守的是‘同权’,蜀人守的是‘守土’,莫被意识流迷了本心。”
众人齐声应诺,声震通道。而轨道上的主力舰队,此刻正望着他们的船影消失在意识通道深处,诸葛亮对着星图轻叹:“四圣当年西行,亦如这般,步步惊心却步步向真。”
夜色渐深,意识通道中的木船静静漂浮,船上的将士或闭目养神,或擦拭兵器,心中虽各有牵挂,却都透着一股“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绝。
第四节 启帆向心 九十锐士赴未知
建安二十有六,春三月初七,意识通道中的第一缕意识流化作晨曦,照亮了九十艘意识驱动舰。曹昂立于旗舰船头,手中紧握着归心令,令牌上的“魏”字正与地心光点共鸣,发出温暖的红光。
“起锚!”他一声令下,归心令向前一指,旗舰率先而动,身后的吴、蜀舰船依次跟上,形成整齐的队列,在乳白色气层中划出九十道浅浅的航迹。
航道两侧的意识流越来越活跃,时而化作三国战场的虚影:赤壁的火光、官渡的烟尘、夷陵的箭雨;时而化作先民与归位者的厮杀,四圣护火种的决绝;甚至有守墓人的嘶吼、黄盖燃烧的舰船、魏延碎杖的瞬间——这些过往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考验着探心队的意志。
“莫看!守住本心!”曹昂厉声喝道,将心神沉入“护民”二字。他眼前的战场虚影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魏营士兵护平民舰的画面,心中顿时清明。
吴营的克隆兵则以“同权”为念。当意识流化作归位者的嘲讽“克隆非命”时,队长一声怒吼:“黄公覆说我们是人!”舰船周围的气层忽然亮起金光,将嘲讽碾碎,露出克隆兵与原生兵欢笑的影像。
蜀营将士则默念“守土”,降妖宝杖残骸发出青光,将地脉阵的画面映在船头,任意识流如何变幻,脚步始终沉稳。
行至中途,航道忽然变窄,仅容一艘船通过。曹昂示意吴、蜀舰船停下,亲自率旗舰试探。当船身驶入窄道,两侧的意识流突然化作无数只手,拉扯着船板,似要将其拖入深处。
“是先民的恐惧!”曹昂恍然,“他们当年入地心时,也曾遇此阻碍!”他将归心令高举,“我们不是来掠夺,是来继承!”
归心令爆发出强光,意识流的手纷纷退去,窄道尽头豁然开朗,露出一座由意识结晶构成的拱门,门上刻着“万物归心”四字。
“这是……最后一关。”陆逊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的舰船已跟上,“过此门,便是地心核心。”
曹昂回头望去,九十艘舰船完好无损,将士们虽面带疲惫,眼神却愈发坚定。他深吸一口气,归心令向前:“过!”
旗舰穿过拱门的刹那,所有的意识流都静止了。眼前不再是通道,而是一片无垠的意识海,海中央悬浮着那颗炽白的地心核心,火种球体正悬浮在核心上方,表面的人脸虚影已与核心相融,难分彼此。
而在意识海的边缘,一道模糊的巨影缓缓转身——正是原初归位者的意识体,它的声音比之前更清晰,带着无尽的温和:“终于……等来了能‘守心’的孩子。”
曹昂、陆逊、张翼同时握紧归心令,九十名探心队员整齐列队,望着那片未知的意识海,心中明白: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而轨道上的主力舰队,正望着令牌上越来越亮的光芒,默默祈祷着他们的归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