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太后千千岁(清穿) > 第115章 出气

第115章 出气(2/2)

目录

“你威胁哀家?”

“随太后怎样理解。”

多尔衮说完便走,身后传来太后暴怒的声音:“多尔衮,你不尊先帝密旨不肯继位,是不是因为明玉?”

因为明玉善妒。

多尔衮理也不理,他此来就是为了警告太后,让她有事冲他来,少找明玉的麻烦。

“明玉就这么好?比皇位还好?比江山还好?”太后简直不能理解。

先汗宠阿巴亥,先帝宠海兰珠,都没像多尔衮这样,只爱美人不爱江山。

多尔衮脚步停了一瞬,觉得还是有必要告诉太后:“当初若不是明玉坚持要回来,臣会陪她在皮岛白头到老。”

太后:“……”

早晚要搬出去住,宅院多尔衮早买好了,背着明玉按照明园的样子重新修葺过。

这座宅院是明朝上一任首辅居住过的地方,占地面积广,离皇宫也近。里面亭台楼阁修建得格外精致,难得原来的主人也喜欢水,后花园带一个人工湖,与院外水系相通,一年四季都有活水。

连福临的喜好都照顾到了。

在多尔衮的操持下,一家人很快搬出皇宫,住进了新买的大宅。

摄政王乔迁,虽然多尔衮并没声张,前来送礼贺喜的人还是踢破了门槛。

明玉收礼收到手软,多尔衮笑她财迷,明玉还不能说话,用笔写给他:【现在不收,以后没机会】。

多尔衮挑了挑眉,明玉又写了四个大字:【国库空虚】。

多尔衮哈哈大笑,深以为然。

转过年,疙瘩瘟被消灭,朝政步入正轨。小皇帝入关的各种仪式办完了,过年的各种人情也走完了,多尔衮代小皇帝下了一道圣旨,国库空虚,号召百官捐款。

好嘛,流水的皇帝,绕不开的捐款。

前朝崇祯帝在位时组织过捐款,李自成攻进北京城的时候打土豪分田地。

幸运的是,崇祯好糊弄,一家捐几百两银子就糊弄过去了。毕竟国仗才捐了几千两,他们总不能越过国仗去。李自成心狠手辣,可他打不过满清,土豪才打了几家便灰溜溜地跑了,大多数人幸免于难。

这回朝廷又组织捐款,多尔衮虽然不如崇祯好糊弄,也不像李自成那般蛮不讲理。

圣旨一下,众人都在观望,看看多尔衮自己捐多少。

若多尔衮跟前朝周国仗那般,只捐几千两银子,那么他们循例捐几百两也算说得过去。

谁知多尔衮玩阴的,他不捐银子捐实物,把两白旗名下的所有枪.炮,折合二十万两白银全都捐了出来。

并公示了购买时的契书。

那可是二十万两白银啊!

二十万两!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说的就是多尔衮,上来就整二十万两,让他们怎么跟!

首辅私下找到多尔衮,话里话外的意思是用枪.炮折现银是不是有点不合理,枪.炮本来就是朝廷的。

多尔衮觉得没问题,说其他人也可以捐枪.炮,他求之不得。

不过枪.炮质量必须跟他捐的对标,差一点都不行。

谁不知道两白旗的枪.炮是从皮岛互市买来的,所有枪.炮都是欧洲最先进的火器,有银子都买不到。

让他们上哪儿淘换去。

实物无法对标,只能忍痛掏银子。

那么问题来了,摄政王带头捐二十万两,他们捐多少合适?

东林群贤聚在一起开了个会,会议直到深夜才结束,众人达成共识,要银子没有要命一条。

哭穷他们是专业的。

话是这样说,多尔衮到底不是崇祯,就算是哭穷也得多捐一点,给足摄政王面子。

于是一顿操作猛如虎,回头一看……多尔衮脸比崇祯大,崇祯搞募捐,捐上来不到二十万两银子,多尔衮搞募捐,到了。

整整二十万两,连个零头都没有。

多尔衮回家让明玉猜,明玉只猜了一回便猜到了。

二十万两已经是东林群贤捐款的上限了,大罗神仙搞募捐也超不过这个数。

“摄政王好大面子,比崇祯皇帝多出好几千两呢。”明玉由衷感叹。

多尔衮觉得明玉还是不会说话的时候更可爱,呜呜地像小狗一样。

明玉让多尔衮别灰心:“东林群贤很有钱,非常有钱。我让魏循估算过,不必让他们掏空家底,也能捐上来这个数。”

说完用手比了一个七。

多尔衮眯了眯眼:“七百万两?”

据他所知,明朝最后几年国库年收入也不过两百多万,跟大清差不多,而明朝的疆土面积却是当时大清的三倍不止。

说藏富于官,多尔衮完全相信,不然不可能只有这么一点点。

七百万两相当于明朝国库将近三年的收入,多尔衮觉得很靠谱。

明玉却摇了摇头:“七千万两。”

多尔衮不信:“魏循是怎么估算的?”

这个还真不是魏循估算的,而是明玉穿越前在网上查资料的时候看到的。

别说多尔衮不信,当时明玉也不敢相信,又搜索了好几遍,不管是什么渠道披露的信息,都是这个数。

七千万两啊!

关键时刻把魏循推出来,几乎成了明玉的本能,小事可能多尔衮不在乎,这么大的事他肯定会去找魏循求证。

到时候一准儿露馅。

还好多尔衮猜出她不是博尔济吉特·明玉,明玉接下来再说什么,当不至于吓到他:“我不是你们这个时代的人,我们那个时代记载了这段历史,七千万两都是保守数字。”

毕竟被李自成打土豪分田地拿走了七千万两,等多尔衮打跑了李自成,东林群贤还能拿出银子来孝敬多尔衮。

多尔衮对明玉的来历早有猜测,却并不想深究,只在心里把明玉当成先知对待。

明玉敢说,多尔衮就敢信。

于是东林群贤捐款之后装穷,多尔衮假装过意不去,在皇宫设宴请看起来最穷的两个人喝酒,同时派兵抄家。

只抄银票,现银不要,古董字画不要,金银珠宝不要。

一天下来,共抄出银票五百余万两。

当参将把银票呈给多尔衮,多尔衮又把银票递给同桌的两个人,立刻给他们醒了酒。

两个都是聪明人,一看银票数目就知道多尔衮并没有赶尽杀绝,是给他们留了后路的。

两人对视一眼,齐齐跪下给多尔衮磕头,说之前的募捐只是第一笔,有第一笔自然就有第二笔,当时摄政王催得急,银票一时间凑不齐,昨天刚好催收上来。

多尔衮让人扶两人起来,似笑非笑:“没想到二位穿破衣烂衫,住破烂宅院,家资倒是颇丰。”

这种微末的把戏骗骗崇祯也就罢了,居然敢在他面前故技重施,让他被明玉好一顿嘲笑。

两人才站起来,闻言又跪下了,一个说:“前朝吏治腐败,卖官鬻爵十分普遍,下官不过随波逐流,却也积攒了一些家资。”

另一个说:“摄政王明鉴,卖官的事不光我二人做过,其他人也有份。”

要倒霉也不能只有他们两个倒霉。

多尔衮“哦”了一声,叫人拿来纸笔:“列出一个名单来,本王可以宽恕你们欺瞒之罪。”

捐款是捐款,装穷是装穷,两码事。

两人自然不敢怠慢,很快列出一个长长的人名单,一张纸哪里够用,足足用了三张纸才把知道的人都写全。

等二人写完,多尔衮拿起笔在每张最上头的空白处写了几个字,笔锋雄浑,力透纸背。

字是好字,意思却让两人瘫软了手脚。

他们原以为摄政王要黑名单是想私下找人谈话,谁知竟然要张榜贴告示。

这几张二次捐款的告示要是贴出去,黑名单上的同僚还不得活吃了他们。

毕竟大家都是东林党人,一起共事这么多年,各人的笔迹还是能认出来的。

不等他二人求饶,多尔衮吩咐人将二次捐款的告示贴在每日早朝官员们的必经之路上,然后擡眸:“本王吃好了,二位可吃好了?”

摄政王都吃好了,谁敢说自己没吃好啊。

两人只得点头,被算计了还得咬牙感谢摄政王的款待,相互搀扶着出宫去了。

作者有话说:

太后:好好的一个人被枕头风吹傻了!不行,哀家得多找几个人一起吹!

明玉:吹啊吹啊,我的骄傲放纵。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