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成为beta后我万人迷了 > 第92章 为期

第92章 为期(2/2)

目录

言罢,谢良臣再不理头后人歇斯底里的喊叫,头也不回的走了,同时命人将早就起草好的诏书送去皇后宫中,让其用印。

江婉原本弱质女流,江牧也一直按着世家贤妇的标准对她进行教养,因此虽勉强也可承担国母之责,但实际却无甚胆识,更无政治觉悟。

她初时还担心谢良臣也要来威逼她,该找什么借口避而不见,后听闻他直接出宫了这才将提气的心放下。

只是在看清楚诏书上所写内容之后,她终究没忍住,倒吸了口凉气,方寸大乱。

谢良臣送过来的旨意有两份,一份是以两宫太后的口吻写的让新帝即位的诏书,李太后那边已经用了印,另一份则是以新帝的口吻写的一份立宪诏书。

这份诏书用词简练,内容虽涉及朝政,但江婉大体也能明白,这是一道关于律法方面的诏书,而且是在限制皇权。

因此江婉根本不想盖上自己的凤印,同时打算让人出宫去请自己的兄长进宫商量,哪知却被詹士府以国丧期间,外男不便入内给拒绝了。

孤立无援,江婉惊惧谢良臣要对他们母子下毒手,熬了十天,整日的忧惧难安,最后也没等到谁来相救,只得无奈盖上了凤印。

谢良臣拿到诏书,确认无误之后,随即便令詹士府开始准备融安帝的丧仪和半月后的新皇登基大典。

这边祝明源与葡萄牙人的谈判也出结果了,对方一开始拒绝了两千万两赔款的要求,表示太多,至少要减半。

对此,祝明源也没说其他,直接带着对方谈判使臣参观了一下军营,并告知他们,若是拒绝,那么双方只好再次交战,同时若他们再次战败,那就不是两千万两的赔款了,土地也要割让出来,由大融驻兵且派官员来上任。

这一套流程葡萄牙人最是熟悉不过,他们殖/民其他地方时,也是如此。先武力占领,然后派兵驻扎,设立总督衙门,然后就是一系列的残酷掠夺,将对方原住民当做牛马一样随意杀害践踏。

以往他们行此事时,只觉得丛林社会,就该是谁的拳头硬,那么谁就能活得好,弱者不配为人。

如今同样的事即将落到自己头上,他们方觉此事难以接受,太过野蛮血腥。

所以在他们认可的“武德”威逼下,这些人终是答应了条件,只是道一下子拿不出这么多钱,先给一半,剩下的写下欠款文书,又以国中一个港口的使用权作保,双方总算就此彻底达成协议。

消息传遍全国,无人不为之高兴,毕竟这可不仅仅是扬我国威,更是带来了一大笔财富。

不说别的,就说万一哪出发生天灾,朝廷也有了足够的银钱来赈灾,这可是关乎每一个人切身利益的大事。

为此,当谢良臣与朝臣们商议,道国不可一日无君,融安帝久未找到,宜早日发丧之时,几乎也没什么人提出异议。

只一点,那就是是否要皇后,也就是将来的圣母皇太后垂帘听政,此事稍有争议。

谢良臣的主张自然是国事自该由内阁处理,皇后不懂政事,参与朝政只会扰乱朝廷原有的运作。

但是支持的人却道,先帝自大婚后方才不用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如今新帝才两岁,怎能临朝?恐怕是连坐都坐不稳。

对此,谢良臣也未说其他,只道新帝登基那日,太后有懿旨下发,让诸位大臣们放心就是。

新帝登基那日发旨?众人皆面面相觑,皆是莫名,只内阁的十七个部门的尚书大人们淡定得很,知道谢良臣要干什么。

说实话,对于此事,他们是乐见其成的。

此事若成,则坏名声都由谢良臣担了,以后切实的好处却很有可能落到自己头上,因此当他提此那四条限制之时,十七人中竟无一人表示反对。

听他说新帝登基那日圣母皇太后要发懿旨,朝中大臣们的好奇心皆被勾起,连詹士府都抓紧了时间来办融安帝的丧事,并于半月后准备好了新帝的登基大典。

因为新帝年仅两岁,实在太小,所以祭祀天地、告慰宗庙的事便交给了臣下来做,办这事的人还是詹士府少詹士。

告祭的祝词是翰林院所出,所写内容无非是说当今天子乃是受命于天,然后再当中宣读李太后,也就是如今的太皇太后的旨意,点明对方正统继承人的身份。

祭告完天地、祖宗,随后便是皇帝升位了。

“跪!”随着主持典礼的正使一声长令,文武百官皆同时跪下,迎候新皇到来。

谢良臣站在最前头,便见一个内侍怀里抱着穿好冕服,头戴冕旒的小孩朝自己走来。

他是大典正使,可拜也可不拜,此刻他见对方已然坐好,虽是人小有些立不住,但因着气氛肃穆却未哭闹,于是又开始下一项大典流程。

“拜!”

又一声令下,外头众人便齐齐跪下叩首呼喊:“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此举乃是为了确立君与臣的身份,百官既拜,从此对着郑珩便只能称臣。

新皇既立,接下来便是颁布各种诏书,同时确定年号等事。

这些诏书皆有内侍负责,谢良臣便退回躺下内,与众人一起聆听旨意。

首先便是新皇确定改元,由前朝的承平改为雍和并奉李太后为太皇太后,张太后为太妃,生母江氏为圣母皇太后。

然后就是封赏大臣。谢良臣仍任丞相一职,同时加封翰林院大学士,封靖王,封地为琼州,郭整任全国军马大都督,统帅三军,另内阁十七人仍为辅臣,各有赏赐下发。

“谢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众人再次下拜叩首。

所有该下的圣旨都已念诵完毕,谢良臣见百官跪伏堂下,便起身慢步站到了御座旁边,同时拿出圣母皇太后的懿旨,自己亲自宣读。

“朕奉太后懿旨:前有众臣相佐国事,国乱方平,岂料原法掣肘,诸事受制,民亦受其害,朕深感不安。今诸臣表奏,南北上下,全国百姓皆慕新法新策,有心改宪,大势如此,朕亦不忍拂民之好恶。是以愿将治权公诸内阁,设宪于国法之上,以慰国民之望耳。”

一旨既毕,奉天殿内顿时雅雀无声。

什么立宪?该宪法又有何作用?众人皆是一头雾水,且总觉得刚才谢良臣所念圣旨怎么听怎么像是退位诏书。

“齐大人,这新宪法为何,便请你出列道与众位同僚听吧。”谢良臣合上圣旨,出声道。

齐术闻言,往左跨出一步,来到前头,将手中书卷展开,开始一一读诵宪法内容。

总结来说,这在众人耳中听来实在陌生的宪法,主要包含了四方面的内容。

其中关于其地位的说法就是,宪法凌驾于众法之上,不得轻易修改,若要修改,需得大会所有成员讨论后表决,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同意修改方可稍作改动。

至于四方面内容,则主要对帝王行使权力做了最严格的限制。

其一为:皇帝不可凭一人喜恶擅自废除国中某条律法,或者以特权干预任何依法判罪审结的案子。

其二为:皇帝不可擅自增加民间百姓税收,更不能以国库中的钱财来为自己享乐服务,如大肆兴建亭台楼阁,日常吃穿太过奢靡浪费等等。

其三为:皇帝不可擅自调动军队,更不能擅自征募私兵征战。

其四为:皇帝不可任命内阁大臣,凡内阁大臣任免,皆需由丞相指派,同时丞相一职一任五年,最多只能任两届,唯获大会多数支持者方能继任,且两届之后无论支持多寡,皆需卸职。

合上丝绢,齐术从容归列,朝中议论之声顿时鼎沸。

“诸位肃静,此乃吾皇登基大典,诸位若要议事,不妨明日再说。”谢良臣朗声道。

可惜他这话实在不起什么作用,奉天殿内乱成一片,年仅两岁的小皇帝坐在龙椅之上看着下头,一边玩着手指,一边留着口水。

谢良臣见状只好先令内侍将人抱走,同时自己从台上往下走。

众臣原本吵嚷一片,此刻见他下来,突然全都噤声了,皆不敢置信的看着他,其中包括好些他的心腹。

在他们看来,谢良臣如今的权势已是如日中天,以前的安帝是傀儡,如今的幼帝更加是。

可是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出了限制皇权的法令不算,还给自己定下了任期。

要知道他这些年得罪的人可不少,尤其是全国各处的士绅们,他若是一直大权在握,或许还可保一时平安,若是一旦不自己登上皇帝宝座,活着离开朝堂,恐怕想要暗害他的人不计其数。

甚至不少人都在想,就算他死了,估计想着要刨他坟的人也要排成长队,尤其是那些保皇党和郑氏皇族的遗民们。

可他偏偏就这样做了,也不知他是真就胆大不怕死,还是觉得一个琼州岛真能保他平安。

与此同时,京城有消息灵通的报刊也知道了登基大典上发生的事,连夜便将消息刊登了出去,就登在头版最醒目的位置之上。

且为了抓人眼球,题目还写得十分的标题党,如什么“岂约怪乎?谢丞相自定十年之约”,又譬如“风云乍起,今上于册立之日复下。”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