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成为beta后我万人迷了 > 第85章 争抢

第85章 争抢(1/2)

目录

“属下这些年来一直在私下组建人员, 可岛上岛民与苗家多有牵扯且受其辖制,未免走漏消息,因此不得不慎重。”堂中男子声音有些迟疑。

谢良臣看他一眼, 点点头,“我明白了。”

看来他想在琼州干任何事,除了要王直协助之外,这个苗家的当家人也是很关键的人物,甚至可说要想不走漏消息,必得先拉拢此人。

“你先回去吧, 只管一切照旧,其余事我会看着办的。”

第二天一早,谢良臣即带着谢安去看了琼州的造船厂。

这些年他一直未曾亲自视察过这里, 开始是盛瑗派人处理此间事务,后头是他小妹, 因此对于船厂具体情况,谢良臣也是第一次亲眼见到。

原本若是只造船以及造火/枪,仍不必他来,但是今时不同往日, 谢良臣必须亲自把关琼州的情况。

船厂已经经过了扩建, 船坞码头已经由原来的三个增加到了十个, 其中原本的三个船坞仍旧造的是民船,不过船体也比以往有所增加, 排水量大了不少。

至于军用舰船就更是如此,甚至为了加快进度, 谢良臣还将工部新研制出来的塔吊也搬了过来。

“丞相, 如今琼州已建有船舶二百余艘, 不日便可组成舰队, 后续舰船督造业已排上了日程。”王直在旁汇报道。

“王大人办事果然得力。”谢良臣点头,“既是舰船造得差不多了,便加紧督造火炮,等船建好后,一干随船兵器和人员亦要齐备。”

“是。”

谢良臣走遍了各处船坞,见一切皆无可指摘之处,于是转身朝王直道:“我这次亲自来琼州,主要便是为着海军防务之事,明成如此尽心竭力,本相都看在眼中,恰好建设部的王侍郎明年即将致仕,不知明成可愿意回京任职?”

如今的六部虽然已被拆分成十七部,权利于个人手头分散了些,但是侍郎却仍是正三品的官职,要想成为尚书甚至最后成为丞相,各部的副职仍是必经之路。

王直闻言自是喜不自胜,立刻便跪下道:“下官多谢丞相大人提携!”

“明成快快请起。”谢良臣扶起他,后又皱眉道,“只是如今还有一事本相一直挂怀,久久放心不下。”

他此言一出,王直立刻就懂了,这是要求自己在调任前再帮他做一件事。

“丞相但有吩咐,下官不敢不从!”王成干脆利落的应下。

“好!”谢良臣拍了拍他的肩,而后开口道,“我观琼州地界,虽是四面环海,但也因着边线漫长,所以极易为人所占,因此想修筑炮台,不知可难?”

修炮台?

王直没想到谢良臣回提出修炮台,一时还真有些为难。

要说单单修筑防御的炮台,这本不是什么难事,但是因为琼州鱼龙混杂,又多亡命之徒,因此州府衙门的势利虽不弱,但是要说能压服众人,那也是说笑了。

便如那日来参加酒宴的人,其中大半都是□□、白道一起混的,这样的人最看重什么?自然是给自己留有后路。

可是一旦琼州沿线皆密布炮台,形成完整的防御体系,同时这些炮台皆为官府所用,则这些人一旦某天出海,只要官府想要收拾他们,他们便再也靠不了岸。

这是偷家的行为,大本营无法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是琼州各大家族绝对不会允许的事情。

王直要想把这件事干成,那么首先就得将本地势力先打压下去,可是这些人大多家养上千或者数千的水手船工,说白了也就是私兵,若是他擅动,恐怕他没压服这些地头蛇,他的琼州府衙门先被掀了个底朝天。

见他面现难色,谢良臣只作不懂,问道:“此事果真难办?”

王直看谢良臣神色微有失望,担心自己直接拒绝会惹他不快,于是试探般问道:“丞相何故非要建炮台,琼州边线虽漫长,但是亦不敢有人来此捣乱,再说各位当家也颇有势力,若是真遇情况,紧急时招他们应对也来得及。”

呵呵,这就是说,有了本地的恶霸收保护费,那么外地的恶霸就不敢来了,思路倒也还真是清奇。

谢良臣确实还没打算将这些人怎么样,但是也不可能任凭他们占据琼州称王称霸,他之所以让王直督建炮台,便是想着先来软的,毕竟王直在此地深耕多年,若有手段使其归服,倒是不必大动干戈了。

至于难办,要想升官可不是这么容易的事,否则谢良臣提拔他上去也是枉然。

“明成这就有所不知了。”谢良臣皱起眉头,“虽朝廷如今已有渤海水师、黄海水师,南洋水师,广东水师四支水师军队,但即便是最南端的广东水师也只负责江浙一带的海防事务,顾不到南海一段,此为海防之大忌。”

谢良臣边说边走到一处立着的石刻海图面前,后点中一处道:“濠镜澳地理位置优越,若开辟航线,则必繁盛,我预料西域航海而来的葡萄牙人若要再东进,则必抢占此处,如此我等必要先做防备才是,因此我打算以琼州为据点,组建南海水师。”

所谓濠镜澳即澳门的古称,此时的濠镜澳还未发展起来,岛上居民仍多从事农耕业,且还时不时有海盗流窜上去,经济、治安都很一般。

王直不明白这样一个破落的地方有什么好保护的,而且就算此地重要,但要说有色目人要来占此地,王直是一万个不相信,觉得对方既无胆子也无能力。

“可即便要组建水师,也不必在琼州架设炮台,以下官之见,不如多造舰船,如此反而更加灵便。”王直仍旧试图说服他。

但是谢良臣在参观完这些舰船后就已经打定主意了,炮台是必要建的。

这些船即便配上了大炮,战斗力也比之前世的军舰差远了,或许海战还行,但是要据守本土,琼州隔海,陆军调拨十分不便,一旦防守空虚对方抢滩登陆,则本岛危矣。

因此要大本营万无一失,必得修建大量的炮台拒敌。

“王大人,我知此事不易,但是本相心意已决,若是大人遇到难处,尽管再来寻我就是。”谢良臣最后道。

见实在说服不了他,王直叹气过后也开始思考起如何处理此事来。

思索半日,最终他还是打算先在州府外张贴告示,表示州府即将修建炮台,征调民间徭役,探探各方的反应再说。

在他看来,琼州的几大家族若是听到消息,必然会捣乱,要么不许岛民们前来上工,要么从中破坏阻止,总之定会出招。

不过王直的打算也正是如此,毕竟应对前总要先看对方打算从何下手,他也才好做万全的准备。

更或者,若是谢良臣见事情确然无法推进,说不定自己也就放弃了,他也就省了一桩难事。

果然,在告示张贴出来后,琼州民间立刻议论纷纷,更有本地商部当家直接就去了州府衙门,想问王直到底突然为何,以及此事还有无转圜余地。

衙门那边吵吵嚷嚷,谢良臣没去管,只等着看王直如何处理此事,自己则微服逛起了琼州城。

因为琼州四面环海,本来就有天然的屏障,所以琼州城墙虽有,但却不似内陆一般墙高城厚,而是只象征意义的修了围墙,设了城门收进出的商税。

这次微服走访民间,谢良臣特意换了身粗布麻衣,打扮也似本地乡民水手一般,除了肤色不够黑,看起来倒是与本地人没什么差别。

因为此地内靠大陆,外临阔海,既有汉族人迁居过来又有许多民族亦在此谋生,同时更兼海上来各国贸易商人,所以社会成分十分复杂。

但是除了这些商人之外,无论是汉族也好,其他少数民族也好,大多百姓过得都不怎样。

他们的主要谋生手段仍然是种田,然后种田之余就是出海捕捞各种渔获,或者去船上当水手、船工。

至于贩货来此的商人,他们见琼州地贫人穷,因此所贩货物一般都只经琼州周转,然后再贩往内陆,谢良臣在钦州时见到的那些海船,便是多由琼州而来。

牵马行至乡间,谢良臣见一农人正在锄地,刚想过去询问,就见迎面走来几个其实汹汹的人。

那农夫见到来人,立刻丢了手中锄头,拔腿就跑,只是跑了没几步,到底还是被人抓住。

“嘿嘿,你欠了我们当家的银钱,如今还不起就想这样赖着?天下可没这样的好事!”一个人扭着农夫的胳膊,恶狠狠的道。

农夫先是哀哀呼痛,随后就求饶道:“大爷,不是我不想还银子,小的家中确实没钱,等秋季收了麦子,到时候再还利钱给方老爷!”

“哼!当初你母病重无钱抓药,你苦苦哀告,我家老爷见你可怜,这才舍了银子与你,哪知你却不思还报,还要一拖再拖!”

其中一人上前拽了农夫的领子,低头恐吓道:“我实话告诉你,我们已宽限你许多时候,可如今你连利钱都还不起,那好说,现在就签了这身契,与我同去船上,如此你的债务便可一笔勾销!”

听说要去船上,农夫吓得脸色煞白,连连摆手:“使不得使不得!我家中尚有妻子儿女,若是去了船上,哪天有个擅长两短的,我家孩儿岂不是要饿死?求大爷再宽限些时日,这利钱我定在秋收后还上,求大爷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