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助兴(2/2)
“从前,有个人,二十岁还未娶妻,一天晚上在一间寺庙里看到一个老人,背着布囊,坐在寺前台阶上,对着月亮翻看一本书。便好奇地走过去,可是一看,书上的字一个也不认识,很是奇怪,就问:‘老爷爷,您是什么人?看的什么书啊?’。
‘我是阴间的官吏,专管天下的婚姻大事。这书是记载男女婚姻的书。’老人回答。
‘那您这布囊里是什么东西?’那个人又问。
‘都是红线,用来结夫妻双方的脚的。他们一生下来,我就用红线系住他们的脚。不论怨家对头,贵贱贫富,天南地北,被这小红线一系,他们终究要成为夫妻。’老人又答。
那人不信,便说:‘我的妻子在哪里?’
‘你的妻子刚三岁,十七岁时才能与你结婚。便是那寺北面卖菜的陈婆婆的女儿。’
那人更加不信,就命仆人去杀那个女孩。仆人拿了刀,向女孩眉间刺了一刀,拔腿就跑,幸亏仆人跑得快,逃脱了。
这以后,那个人多次求婚,一直未成。十四年过去了,他做了官,有个官员把女儿嫁给了他。这女孩十七岁,容貌美丽,他很满意。可是,新娘眉间老是贴着一朵花饰。他感到很奇怪,问她原因,姑娘说:”我本来出身官员家庭,因父母都去世了,就寄养在奶妈陈婆婆家。三岁时,陈婆婆带我上街卖菜,被强盗刺了一刀,眉间留下了刀痕。后来叔叔做了官,我就跟着叔叔,作为他的女儿出嫁了。“
”他这才知道这是前世就已定下的姻缘,兜兜转转终是逃不过脚下红线的牵绊。“最后倒是胭脂给这个故事做了总结。
萧逸不做声的听着,看着胭脂手中摆弄的几个人偶,人偶的面容做的不甚仔细,分不清谁是谁,但看衣着便可猜出十有八九,穿紫衣的应该是萧然,粉衣的是赵馨儿,青衣的是赵明义,白衣长发的是宋月影,他们已经系好了红线,还有个白衣束发的人偶应该是尉迟临风,没有系红线,这个人偶耍了单。都能一一对号入座,赴宴的来人也就这些了。
待胭脂说完话,萧逸欺近胭脂边低声说:”好像没有我和你呀?“边用视线瞟了压在枕下微微露出的一截红线。
胭脂正不知如何应付,这时灵芝和灯笼急匆匆的跑来。为她解了围。
”王爷,王妃,赵将军和馨儿小姐来了。“灯笼略顿了顿,咽了咽口水,继续说道:”赵相爷和夫人也来了,说是来助兴的。“
胭脂一顿,她只请了赵明义和赵馨儿兄妹俩,却没有请相爷和夫人,这赵相真是没事找事。哪知灯笼说话大喘气,后面还有一句雷人的话。
”还有,还有尉迟公子带来第一楼的花魁牡丹姑娘,前来助兴。“灯笼低了头不敢看胭脂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