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2/2)
张铭恩想要把如玉坊做大,有其他法子便也不愿意白白给周兴钱,于是在周兴返过头来游说他帮忙说服李檀昙时,只推说工坊的事全由李檀昙做主。
这事就这么僵住了。
还是周兴率先沉不住气,才在十二这日寻了张铭恩一道去大湾沟找李檀昙商议。
他知这如玉坊是李檀昙主事,张铭恩平日里除了提供材料,那是万事不管的,自己想要入伙的事,无论如何也绕不开那乡下婆子去。
两人来的这会,李檀昙正给林家饭庄待业上岗跑堂们培训呢。
“张掌柜周掌柜你二人怎么来了,快请进!”
“林婶子满堂儿孙,真是好福气!”
换个方向夸她她会更高兴……
来者皆是客人,李檀昙摆摆手,让其他人自找地方练习去,自己则专心招待客人。
周兴显然没多少耐心再同李檀昙寒暄,刚一坐下便道,“不知上次周某所说之事李老夫人觉得如何?”
半点不提李檀昙后头的提议,只问他想知道的结果。
“老身的想法,张掌柜想必已经和周掌柜说清了才是。”
“李老夫人的法子想法倒是不错,但就凭我这女婿的榆木脑袋,怕是难达到你老的条件。”这是又把女婿推出来当挡箭牌了。
事实到底如何,在场四人心知肚明,但周兴既不愿挑破,李檀昙也不说开。
只慢悠悠给两人倒了一杯茶,道,“既然达不到,那不若换一个工坊投钱如何?”
换一个工坊?
周兴和张铭恩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见了疑惑,林家不就一个做眼影的如玉坊?哪里还有什么其他的工坊?
“还请李老夫人解惑。”
“不急,家里正是要吃午饭的时候,三位若是不急,留在家中吃一顿便饭如何?”
其他人不知她葫芦卖的什么药,但知道她此举定然有深意,纷纷点头。
这几日为了研发林家饭庄要卖的米线,林家人早中晚几乎吃的都是实验后留下的米线,好在食材虽相同,但每日味道都不一样,吃着也不腻人。
今日家里吃的是羊肉汤米线。
羊汤是昨日买来的新鲜羊骨加了秘制的中药包熬制了一晚制成,喷香扑鼻,汤中了羊汤的特有的鲜味外,还透着一股子药香,别有一番滋味。
早辰时,李檀昙让大丫放了洗净的羊肉放进锅中,到这会时,锅中的羊肉应该早已经炖煮熟透,正是最好吃的时候。
李檀昙要请县里来的两位掌柜吃饭,刚说了一声,大丫小七青苗三个就忙开了,不一会,四碗羊肉粉就端上了桌。
张铭恩看着碗中之物觉得甚是眼熟,“这是我上次吃过的米线吧?”
只见桌上的粗陶碗中,微微呈褐色的汤汁中躺着圆润雪白的米线,米线上盖了厚实的几片带皮羊肉,羊肉之上是翠绿的葱花和红彤彤的茱萸辣油,看着就勾得人口舌生津。
稍靠近,一股子鲜香麻辣扑面而来。
“三位趁热快尝尝,农家饭菜简陋,还请不要嫌弃。”
话刚落,三人就迫不及待的拿起筷子,这味道实在太吸引人,几人从县城而来,肚中本就饥饿,如今闻得这香味更是觉得抓心挠肺的饿。
米线本身没有味道,但和清亮鲜香的汤汁融合的格外的好,每吃一口,都包裹着满满的汤汁,能让人不喝汤便能品尝到羊汤的鲜美。
搅开米线上那红彤彤的辣油,微微的辣味便随着红油散发到每一根米线上,舌尖上淡淡的刺痛感让初尝辣味的几人欲罢不能。
“羊汤鲜香醇厚,米线润滑韧性,羊肉汁满肉香,这红色之物是茱萸吧,之前但是不知道他还能用在菜品上,林婶子家这碗米线,比望江楼的招牌鲜虾面还要鲜香几分!”
张铭恩是林家常客,丝毫没有做客的自觉,只将碗中的汤汁都喝得干干净净才放下筷子。
这评价很是不低了。
李檀昙也觉得这味道极好,只是可惜还差些酸菜,她之前在西南某县当地吃羊肉米线时最喜欢的就是加上满满的酸菜和辣椒油。
酸菜的酸味中和羊汤的鲜味所产生的味道,绝了。
只可惜家里现在没腌酸菜,过些日子但是可以买些白菜回来腌些,腌酸菜时间不长,正好能赶上林家饭庄开业。
“二位觉得这米线如面条相比如何?”
“面条劲道,米线顺滑,二者各有一番风味。”
“那若是开一个制作米线的工坊,两位掌柜帮老身看看这物可能卖出?”
周兴和张铭恩这会总算知道换一个工坊投钱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李老夫人想再建一座工坊专门做米线售卖?”
李檀昙点头,“正有此意。”
这个想法其实也是近几日才起的,这几日家中实验米线,最累的不是繁琐的熬汤备料环节,而是最初的的制作米线环节。
如今家里定下要去县城买的米线有羊肉米线、鸡汤米线、骨汤米线、干拌米线几种。
李檀昙对自家店里的手艺有信心,就凭这满院留香的手艺,生意应就差不了。
但万事俱备尚欠东风,什么都准备好了,唯独这米线的制作无法抽调出人手来每日现做。
思来想去,与其雇人来给自家做米线,李檀昙觉得还是建一个工坊比较划算,一则能给林家饭庄提供现成的原材料,二则还能往外售卖。
米线好吃的秘诀在于做法而不是原料本身,所以即使将米线卖出对自家的生意也没多大的影响。
“二位掌柜可有意?”
现成的如玉坊就不要想了,这刚开始筹备的米线工坊倒是还有机会。
最先反应过来的是张铭恩,他大笑一声拱手道,“需要张某做什么,林婶子尽管吩咐。”
这便是有意入伙了。
周兴思虑了一番,也道,
“我这侄子脑子虽木,但胜在灵光,有事李老夫人吩咐就是。”
入股如玉坊之事眼前的老太太死活不愿意,那他就只能退而求其次了,这米线利虽比眼影薄,但这么好吃的新式吃食,想来生意应该不错。
其实合开米线工坊也好处,如玉坊自己毕竟是半途加入,说话难免气弱,但这米线工坊就不同了,三人一道开始,话语权也能一样重。
李檀昙非常高兴这两人的上道,“那日我说之事,周掌柜可还有意?”
“周某但愿一试!”
周兴之所所以想要掺和如玉坊便是存着给子孙留下一番产业的心思,他一家子在周家做了几辈子下人,他之前的周家人并不得周家重用,还是到了他这,有些脑子,才能走到惠安县胭脂红掌柜这位置。
外头见的世面多了,他便有心给自家孙子脱籍,以他如今的手段人脉,运作一番求主家恩典给孙子脱籍倒是没问题。
只是离了周家,孙子吃什么喝什么,如何立业?这些都是事,他这才想着利用如今的掌柜之位,给孙子谋一份家业。
这也是他舍了银钱不要,也要胭脂红一成利的原因。
如今虽然没拿到胭脂红的一成利,但却和林家张铭恩一道定下开工坊的事,和他最初的想法也算殊途同归,那如玉坊那钱他自然也得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