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琚(2/2)
“皇上说要情投意合,这总得有来有往才有此契机啊。”
如若不然,皇上熟悉的就打小一起进学的那些伴读。那十来个女孩儿可都是各家的庶女,论身份可够不上皇后之位。
“皇上再过两年就到了及冠之年,这成亲生子,开枝散叶可不能再耽搁下去了。”
“皇嗣关乎社稷安稳,还望皇上三思。”
当初太后说男子太早成婚不利子嗣,定下了武朝皇帝都二十岁成亲的规矩。
少年皇帝又在早朝上金口玉言,要寻一心仪的女子,结发为夫妻,再无第三人。
这周家代代子嗣不丰,若是如先皇那样,得遇到正好在子嗣上相合的太后才成?那这一个不成的话,还得趁早换下一个!
若是一个皇后不成,三五年后换下一个,这也换不了几个,少年就精力不在了啊!
周琚云淡风轻,“朕是少年举人,未来的皇后不说是像我娘那样的少年进士,至少也得是个秀才,才能与朕琴瑟和鸣,红袖添香吧?”
云彤已是秀才,中不中举人都能堵住这帮子朝臣的嘴了。
“这,这……”
不少朝臣后悔莫及,早知道,自家嫡女也送去技艺学堂试试了。
技艺学堂招女夫子后,各家再找学识渊博的女夫子就难了。这些年技艺学堂也出了不少女童生,女秀才。
那技艺学堂如今一说招人,满京城的男娃女娃都去排队等着人家挑选。进去了,不说读书科举,学了哪一门手艺前途都不用愁,深得百姓们信赖。
他们这些朝臣的子女送去,人家也是一视同仁,不会有任何优待。
家中嫡女受不了没人伺候的苦,夫人也觉着和平民百姓家的孩子一同读书失了体面,只在家中认些字就成了。这只认些字,和考秀才可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也有觉着家中女孩儿读书还不错的,暗暗下了决定,下场就送去考上一考。
今儿回去就把家中女孩儿们召集起来,刻苦读书!
这要有秀才功名才有资格成为皇后人选,还得是年轻未嫁的女子,那也没多少人啊,自家女儿还有很大的机会。
“我娘还说了,往后武朝皇帝的皇后都得是识文断字的。”周琚乐悠悠道,“这娘亲聪慧过人,子女也多半伶俐,诸位大人说说,是不是这个理?”
朝臣纷纷点头,“是,是,皇上言之有理。”
太后天资聪颖,皇上,世子和公主也都是人中龙凤。
“确有此事,皇后乃天下女子表率,识文断字是应当的。”
那岂不是说越聪慧越好?这往后的皇后不都得是秀才,举人甚至进士?
有武将挠挠头,这回头给儿子娶媳妇也得找进过学的,最好是秀才,给家里后辈带点文气儿!
也有人提出疑问,“这女子秀才毕竟是少,还多是定亲成亲了的,若是皇上一时寻不到?”
周琚挑眉,“怎么,还要朕先选个妃啊?朕一心国事,可不是左拥右抱的贪花好色之徒。这满天下还选不出几个未定亲的女秀才?”
满朝有妻有妾的“贪花好色”之徒……
年轻人说话就是直!
呃,家里儿孙也得收收花花心思,一心一意读书办差才是正途。得了皇上喜欢,仕途才顺利。
要说周琚这个年纪,也是有点叛逆在身上的。朝臣让他不高兴了,他定是要当场还回去的。
“户部王侍郎,你家前阵子三儿成亲,给的聘礼可比大儿少不少啊?这先皇都说了,嫡子庶子都是亲生骨肉,可不能厚此薄彼啊?”
“礼部王郎中,你家嫡女嫁高门,庶女给个年过半百的做填房,都是同僚,调理司都不好断呐。”
少年皇帝正色道,“先帝说了不告不究,但诸位大人站在朝堂上,是天下人的表率。”
“总不好当先帝的旨意是耳旁风吧?”少年皇帝义正言辞,“诸位都是股肱之臣,想来都是有觉悟的。一时头脑不清办错了事,速速改回来,往后不再犯就是了。”
临退朝前,少年皇帝还不忘加句,“其他大人也放在心上些啊!”
满朝文武:……
少年人就是不够圆滑!
全嬷嬷说得没错,心里怎么想的,就该早些和娘说。
少年皇帝看着娘亲的来信,差点就两眼泪汪汪了。
“娘很高兴你可以说出自己的诉求,娘原本是觉得你有‘桃花儿’的小名,就不好再取一个了。”
“你想要一个和哥哥妹妹一样姓赵的名字,那就叫赵长安吧?娘最大的心愿就是你们几个都平安喜乐……”
“全嬷嬷。”少年皇帝放声道,“我也有跟娘姓的名字啦,赵长安!以后你就叫我长安!”
延福殿里枝叶繁茂,暗香四溢,少年欢快的声音随着清风飘上墙头,飘出殿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