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2/2)
对幸芳,宋文城也没瞒着,他叹了口气,皱着眉头说:“唉,是大刚他媳妇想改嫁。”
寡妇不是那么好当的。尤其宋大刚的小媳妇年纪小,跟他结婚的时间短,对宋大刚没有多少感情。宋大刚牺牲,她不愿意为宋大刚守寡,伺候宋大刚的瘸腿老娘非常的正常。
她想趁年轻改嫁,宋文城非常的能理解。但她想打胎,宋文城心里就挺难受。
那孩子都六个多月成型了,这时候打胎一般人都接受不了。更别说这个孩子宋大刚的遗腹子,是他留下来的唯一骨血。宋文城当然不希望巫丹儿打胎。宋大刚的老娘,同样反对巫丹儿打胎。但巫丹儿却铁了心的不想生。
孩子和宋大刚不一样,巫丹儿十月怀胎生下他,再要抛弃他,她做不到。把孩子生下来,她一个女人又养不活。带着孩子改嫁,先不说巫丹儿能不能找到好人家,宋大娘头一个就不会答应。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巫丹儿索性决定打胎。长痛不如短痛。巫丹儿今年才二十岁,她未来的人生还那么长,她做不到为了这个孩子,放弃自己的后半生。
宋文城去宋家送骨灰,正好赶上巫丹儿和宋大娘吵架,他虽然用宋大刚的骨灰还有他的抚恤金,暂时安抚住了巫丹儿,阻止了她打胎的脚步。但想到他离开时,巫丹儿那个决绝的眼神,宋文城心里还是十分不安。
抚恤金虽然不少,但对于巫丹儿还说,真的不够。失去了宋大刚,宋家就失去了经济来源。靠抚恤金坐吃山空,巫丹儿根本没办法养活孩子和老婆婆。
稍微想想,都可以预见巫丹儿不打胎的未来有多难。巫丹儿怕她以后会后悔。所以,别看她暂时妥协了,等宋大刚回家的头七过去,她肯定还会有所行动。
宋文城跟幸芳讲完宋家的事情,皱眉沉思了一会儿,还是不放心。他放下手里的杯子,没吃饭就要换衣服出门。
“这么晚了,你干嘛去?”幸芳拉住宋文城。
“我想去一趟政委家,跟周政委商量商量,看看能不能给巫丹儿在云城安排一份工作。有工作当铁饭碗,也许她就不打胎了。”宋文城心情不太好的回答。“宋大刚是战斗英雄,他为祖国和人民牺牲,我们多拂照他家人一些,也是应该的。”
就是城里空闲的工作岗位并不多,并且竞争激烈
,一个萝卜一个坑。宋文城想安排山里的巫丹儿,并没有那么容易。
就算巫丹儿是烈士家属,她不认字,没有特长,也不好弄。
幸芳又想到另一层顾虑,拉住宋文城道:“等会,你先别去。这次牺牲的战士那么多,你安排了巫丹儿,就不能不管别人。”
而全部都管,宋文城根本做不到。
“你别好心办坏事。”幸芳把心急的宋文城按在椅子上,让他坐好。“先吃饭。吃完饭,咱俩一起想想办法。”
被幸芳这么一劝,宋文城也冷静了下来。
是啊,烈士家属就没有容易的。他今天管了巫丹儿,明天别人有困难来找他,他就不能不管。对军人来说,公平公正很重要。不能因为巫丹儿可怜还会作,他就特别照顾她。
这样做对其他人不公平。
宋文城才刚接任旅长,他不能让人觉得他偏心眼。整个南大军区,都是宋文城的兵。宋文城对他们应该一视同仁。他不能因为他认识宋大刚,就对他的家属特殊对待。这样别人会觉得他任人唯亲,处事不公。那样的话,宋文城以后就别想服众了。
这事处理不好,很容易动摇军心。军心散了,宋文城以后打仗就别想赢。
慢慢的宋文城越想越多,吃饭的动作也越来越慢。幸芳见宋文城的心思都不在吃饭上,等她把煮好的姜汤端过来,就对宋文城提议道:“要不,你们军区自己搞点小作坊,养活这些人吧。如今高考都恢复了,咱国家摆明了想要发展生产,你们军区带头改变,也许正响应了上边的号召。”
“搞生产?”宋文城疑惑。
“对。”幸芳点头。“这个事情我想挺久了。早在你写信跟我说,这次你们军区死伤惨重的时候,我就在想这个事情。”
“首先烈士家属生活困难是事实,再有退伍兵,他们习惯了部队的生活。退伍回老家,也会有诸多的不适应。那不如你带头做些什么,创造出适合他们的工作岗位。”
“比如像巫丹儿这样的烈士遗孀,你完全可以给她们开一家米线店,让她们自给自足。我尝过了,云省的米线非常好吃。这个是云省的特色,放到咱们北边去卖,肯定不愁卖。有你们军区给巫丹儿她们撑腰,她们也不怕背井离乡被外乡人欺负。”
做米线是云省人都会的手艺,只要给她们一个地方,她们就可以靠手艺吃饭。
“米线店也不用太大,就像混沌摊那样就行。一个小店,可以安排三到六个人忙活。地点也不用选的太远,就从云省往云省的周边辐射就可以。如果以后做大了,还可以全国发现。”
“除了米线店,那些退伍兵,你也可以组织起来干运输。帮别人押运,或者给你们自己送货都可以。未来国家高速发展经济,肯定离不开运输。有时候,赚钱争的就是先机。你有运输队,能够快速的实现南货北调,那你就肯定能赚钱。”
退伍兵基本都是练家子,他们不怕路匪,也能制服歹徒。等他们把安全送货的名气打出去,肯定不愁生意。
有生意就能赚钱,赚钱赚的多,就能养活更多的人。如此良性发现,于国于民都有利。
幸芳说的头头是道,宋文城听完,也明白了。幸芳这是让他创造岗位,自己养活自己。这样以后再多巫丹儿这样的人,他都可以放心安排。现在唯一的难题,就是国家不允许私人做买卖。可幸芳说的这个,是挂靠在宋文城部队的,也算国企。唯一的难题,就是部队不搞训练去搞钱,宋文城的名声可能会不好听。
但宋文城在乎吗?他不在乎。
宋文城是一个有眼光,有魄力的人。他不是大字不识的大老粗。他是能考清北,读大学的读书人。在军中,宋文城是儒将。他不会墨守陈规,等着被时代淘汰。发现问题,他会主动做出改变,让他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
幸芳能看出来的局势,宋文城不会看不懂。他只是与世隔绝太久,一时间没想到。现在有幸芳提点他,宋文城立刻醍醐灌顶,彻底开窍了。
“哈哈,谢谢媳妇,我知道该怎么做了。”宋文城爽朗的笑了起来。笑完,趁幸芳给他端姜汤,他还搂着幸芳,在幸芳脸上亲了一口。
“哎,你稳当点。这姜汤烫手,你小心点端着,免费弄洒了被烫到。”
“哈哈,好,我这就喝了它。”
嘴上喝着滚烫的姜汤,宋文城的眼神,却在盯着幸芳,热烈的好像要把幸芳吞了似的。幸芳被他看的脸红心跳,有点坐不住。
未免一会儿事情失控,幸芳留宋文城一个人在这吃饭,她去旁边给宋文城洗衣服刷鞋。
宋文城不舍得幸芳一个人干活,遂不再想东想西,加快了速度吃饭。吃完,他自己洗碗,然后跟幸芳一起洗衣服。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宋文城那两件衣服,俩人一会儿就洗好了。住在宋家隔壁的钟主任,见幸芳她们小两口这么粘糊。忍不住嘴角上扬,笑得非常欣慰。
这上了岁数的人,就爱看别人家小两口恩恩爱爱的过日子。宋文城这里一切都好,钟主任也能放心的跟秦旅长搬去干休所生活。
一个军区不能有两个一把手,本来宋文城回来任职,退休的秦旅长就应该带着他的家人,搬去给退休老干部居住的干休所。但,钟主任放心不下宋文城,怕他一个人应付不来,才拖着秦旅长又在军区住了这么久。
现在,钟主任亲眼看到,宋文城把军区的事情捋顺了不算,还家庭幸福美满,她就没什么不放心了。
秦旅长一家从军区家属院搬走,意味着秦旅长的时代彻底结束。曾经被秦旅长带出来的兵,心中难免会有很多不舍。
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时间到了,就该体面的离开。只是,习惯了忙碌的人,冷不丁的彻底闲下来,肯定会非常的不习惯。
正好幸芳跟宋文城商量的事情,需要人负责,宋文城就写了一份报告,让秦旅长去干。
秦旅长端着架子,假装他不愿意去管这些鸡毛蒜皮的琐事,和他一起退休的钟主任,就愉快的接手了。
“小宋啊,还得是你们年轻人,脑子就是活泛。米线店,运输队这简单的法子,我以前怎么就没想到呢。不错,不错,咱们这边的军嫂和退伍兵,大多不认字,文化程度低。这样的事情,正合适她们去做。”
钟主任越想越觉得这主意妙。
“咱们可以先挑生活特别困难的,尝试一下,如果效果好,就全军区推广。到时候,如果能像你说的做大做强,不止烈士家属,咱们军区的那些军嫂,都能有一份稳定的营生。”
钟主任真的是佩服幸芳的这个脑子,不愧是能考北大的女人,就是好使。欣慰的同时,她还白了秦旅长一眼,嫌弃道:“你个死脑筋,一点儿都不知道变通。”
巫丹儿这样的事情,不是第一次在军区发生。以前秦旅长的解决方案,基本就是跟当地政、府协调,让他们想办法给安排工作。
地方政、府的处理结果,有好有坏,秦旅长没精力继续跟进。某些烈士遗孀和遗孤,难免会被欺负。现在好了,把这些人招到他们眼皮子底下,她们就不用怕了。
秦旅长本来就没有不想帮忙,现在眼看钟主任要踢了他单干,他就着急了,
“谁说我死脑筋了,当初我也办过食品加工厂,那不是效益不好倒闭了嘛。小宋这法子是挺好,投资小回报高,不错不错不错。”
连说三个不错,秦旅长就给自己找好了台阶,忘了他刚刚说的不管这事儿的假话,愉快的加入群聊。
“小宋,你们两口子即使能想出这主意,想必咱们军区的食品加工厂,你们也能盘活。你快去想办法吧,时间就是金钱,你得加油。巫丹儿和其他的事,就交给我和钟主任了。”
“…………好的,那我先走了。”宋文城哭笑不得的,被秦旅长赶走了。
心中的一块儿大石落地,哪怕军区食品厂一时半会盘不活,宋文城也轻松了许多。
宋文城不再终日愁眉苦脸,幸芳也替他高兴。正好孩子们被傅校长带着,在军区医院当护工体验生活,钱小燕和宋少辉跟着做饭,难得宋文城还不加班,幸芳和宋文城就过起了甜蜜的二人世界。
作者有话说:
我回来了,前几天心情不太好,断更了,对不住追更的宝宝,之后会争取加更到完结。么么感谢在2023-07-01 22:43:26~2023-07-09 20:57:1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Krisile(微笑)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Krisile(微笑) 14瓶;小五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