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各有前程(2/2)
“有自己的声音。”
“九娘不懂,什么是有自己的声音。”
“陛下希望你代表勋贵,坐上后位,平衡现在和未来几十年,因冯可道作为国丈带来的影响。皇后希望你做个贤惠的太子妃,诞育子嗣,执掌宫廷,照顾年幼的弟妹,为太子纳妃,开枝散叶。太子希望你孝顺、友善、能干。公主、皇子、宗室、朝臣,他们都对你有要求,甚至,家里也会希望你能帮扶,你呢?”
“我……我希望太子待我好,至少,至少依礼而行。肯定会的吧,殿下颇有贤名……”突然被问起,赵九娘有些结巴,不知该怎样说才是正确答案。
老国公摇头。
“希望皇后娘娘慈和,不会为难我。我也有闺中密友嫁人之后,与婆母不睦,夫君又不帮忙,在婆家立身艰难。”
老国公还是摇头,只是他嘴角还有笑容,令赵九娘有再回答的勇气。
“早日怀孕?我听说的啊,曾祖别骂我,外头传言,先帝晚年康王殿下颇为受宠,先帝之所以把皇位传给陛下,就是因为皇后早早诞育太子,□□夸过‘好圣孙’。冯首辅进言,要传孙、先传子。”
老国公轻敲曾孙女的头,权做警告,叹道:“不急,慢慢想,离大婚还有很久,你有时间。想一想如何能保全自己,做一个人人都不能忽视的太子妃。太子妃不能是一个面具,你套上行,旁人套上也行。自己的声音,想想。”
赵九娘拧着眉头,冥思苦想,不明白。“曾祖,您就和我直说呗,我脑子笨,想不出来。”
“我现在说了,你也不懂,自己想明白,才是真明白。”
赵九娘叹息,大人真是爱故弄玄虚,直接说答案有什么不好。赵九娘忙着想曾祖出的难题,忘了她觉木家姐妹不够真诚的事情。
太子的婚礼定在金秋十月,还有半年筹备,但内务府已经叫苦连天,直呼忙不过来。
事实上,今年是个好事、大事齐聚的年份,于国有太子大婚、会试大比,于个人有春生、迟生及笄。两姐妹已经求了陛下旨意,今年安国公会进京,为她们主持及笄大礼。
因太子大婚,陛下又下旨施恩,加开一场特科,选拔贤才君子,时间定在九月。也就是说,八月秋闱、九月特科、十月大婚,这下不止内务府,前朝也忙碌起来。
特科如正式科考一般,只是在没有正式科考的年份不定时加开。也有文邦经国科、明经科、明法科、武科、医科、水利科,这都是太/祖留下的规矩。
钟勉要考医科,白竑已经不准备在国子监继续读,正在备考秋闱乡试。
迟生拿着外头递进来的消息,摇头闭眼,“别让我看到秋闱两个字,但凡看到,总觉得要出事。不是舞弊,就是贡院走火,要是不出事,都不值得单独拎出来说。”
“你可闭嘴吧!就是在自己家,嘴上也有个把门的。”春生拿干果盘里的榛子丢她,两人休沐日回到安国公府,如同官员十日休沐一般,这才是真放松。
“表兄要考明法科,你不去劝劝。”没有确切的消息传来,但以春生对白竑的了解,如此着急参加秋闱,肯定是为参加明法科。
“我这不是顾忌着你吗?”迟生一个咕噜从软榻上爬起来,“我去白府,你不生我气?”
“不能把人约出来吗?”春生觉得自己不迁怒表兄已经是圣人了,再放任妹妹登白家门,那是神仙也办不到的。
嘻嘻嘻,迟生捂嘴直乐,就知道春生装不了大度。
“还用你说,我已经约表兄在酒楼见面了。听闻他家黄河鲤鱼做得特别地道,咱们也去尝一尝。十日才一休沐,都一年多了,宫外的好东西还没吃遍,真是可惜。”
所有学院、商行的休沐都跟着官员休沐走,国子监的休沐偏偏错开,就是这么牛气。因此,春生、迟生和白竑的会面,只能约在下午。春日天黑得早,等到白竑从国子监赶来,已是华灯初上。
“怎的这么慢,再不来,牛肉都被我们吃完了。”耕牛不许随意宰杀,这是跌死了一头小牛,店家特意留的,才做得了这牛肉锅子。
“大妹妹、二妹妹~”白竑随意抱了抱拳,把书匣放在旁边,自顾自坐了,先夹一筷子嫩牛肉在锅里涮了涮,吞进肚里,长舒一口,“好吃。”
“瞧着跟三天没吃过东西似的,怎么了?”
“二妹妹好眼力,的确是三天。我有意今年下场秋闱,正在准备。考场上不让夹带,需得人自己做饭,我正练着厨艺呢,至少要把东西煮熟,不然考场上拉肚子怎么办。”
“哪里需要你做这些,到时候直接带熟食进去就是,国子监该有考过秋闱的前辈,没找他们传授经验吗?”
“考试的规矩越来越严,之前还能带书童入场,现在连自己进去都要再三搜检。听闻前朝状元都是谁答题快点谁,甚至有昏庸之主,看容貌、看籍贯点选魁首,哪像如今,规矩越来越严苛。这也是好事,必须是真才实学者,才能得中。于我等士子,也是公平之举。”白竑倒是看得开。
“我回去帮忙打听一下,这规矩不是从今年开始的,总有人有经验。实在不行,我找人搭个考棚,在里面待三天,连待三回,总能试出什么东西在秋日能保存,不至于让你吃馊的。”迟生努力回想,啊,有什么熟食快餐能旧独帮上忙。
“二妹妹这法子好,我也不该待在书房苦读,住进考棚里考个几回,一应事宜按照考场的规矩来,就不信磨不出一个举人来。”
迟生让店家拿了笔墨纸砚,一边吃,一边把自己想到的记下来。
“二妹妹还是这么爱记,可谓笔耕不辍。”白竑打趣。
迟生看看自己一手拿笔一手拿筷子的形象,笑道:“都是自己人,我还讲究个什么劲儿。”
春生吃得半饱,才问:“你这么着急靠秋闱,是想参加今年的特科吧?”
“瞒不过大妹妹,确有此意。”
“当今陛下仁善,朝廷又屡屡有喜事,太子大婚有特科,待太子妃诞下皇孙,定然还有,皇子公主陆续成婚,朝廷施恩的机会不会少。表兄才高,并不需要赶时间。”春生语气平铺直叙,讲道理、摆事实。
“是,我知道。”
“虽然各科考中录取都有功名,但除去医科、水利之类看重特长的,最优选其实是文邦经国科,此科最难考,考中后也最受重用。表兄在国子监成绩我听先生们都夸赞过,你若考文邦经国科,把握很大。”
“大妹妹谬赞。”
“白家并不需要你支应门户,上有三品大理寺少卿,你这少年才子,再沉淀几年,成绩会更好。”
“我都明白。”
“那你想考哪一科?”春生图穷匕见问道。
白竑苦笑,“明法科。”
春生从炉子里取出温好的果酒,倒了一杯喝下,默然无语。
迟生从考试准备事宜中抽回精神,劝道:“表兄,你要想清楚,一时冲动,日后要用很多年来弥补。你什么都不缺,何必走更难更险的路。”
“多谢两位妹妹。我知道的,若非至亲之人,不敢在这些事关人生前途的大事上参详,我也深知两位妹妹对我的关怀。只是,我心意已决,只想报考明法科。”
“往日,你对律法刑部之事并没有特别喜爱,考明法科你在官场前程会比别人艰难。”
白竑洒脱一笑,“与别人比,永远是比不完的。我知自己是真心喜爱律法一道,虽天赋不足,但勤能补拙。终有一日,我能明断是非、为百姓仗义执言,为被冤者伸冤雪耻。待到晚年,或著书立说,或主持编撰修订我朝律法,或许有幸在青史上留下姓名。”
他说喜欢就喜欢吧,都是成年人,总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春生、迟生都不再劝,只是举起酒杯,笑道:“那就提前恭贺表兄,心想事成。”
三只青瓷杯子碰在一起,少年人的梦想总是如此美好。
酒过三巡,菜也吃得差不多了,宵禁时间也快到了,三人说笑着下楼。
“不用送来送去,家里有马车护卫来接,你明日还要上课,别耽误工夫,各自回去吧。”
“好,那我不和两位妹妹客套。回去也早点休息,你们明日也是要进宫的。”
三人在酒楼门口分别,各自登车。
迟生上车坐定,春生却迟迟没有上来。迟生掀开车帘,问:“怎么了。”
春生指着旁边漆黑的小道,“我仿佛看见小长兴侯了。”
迟生把脑袋探出去,只看到一辆马车的尾巴,没有标志,灯笼的光太朦胧,根本看不清。“若是他,不会不来打声招呼吧。”
“同友人在一起,带着兜帽披风。”
“谁?”
“都说带了兜帽披风,这黑灯瞎火的,距离又远,我怎会看清。”春生跳上马车,“可能是你乌鸦嘴吧。我总觉得平日相处还带着兜帽避人耳目,怎么看都不寻常。”
“嗨,长兴侯府是勋贵,与科举啊、太子大婚啊这些大事都扯不上关系,肯定没事的。就不许人家是天冷,穿披风保暖啊。瞧这春天的小冷风,呼呼的,这是倒春寒吧。”
作者有话说:
注释1,明代顾启元称颂仁宗朱高炽的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