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章 三省摩擦(1/2)
在王凝之用雷霆手段处理了王家之后,洛阳朝堂短暂平静了一阵。
新组建的三省六部正在磨合,官员们也需要一段时间适应王凝之的行事风格。
最惹人注目的,除了异军突起的张衮,还有年纪轻轻、却已声名鹊起的刘穆之。
起初,大家只认为他是王凝之为太子王殊培养的人才,放在尚书省,是为了向郗超学习,以后好辅佐王殊。
但很快,刘穆之就向众人展示了他的强势。
王裕之和慕容泓街头冲突之后,王凝之命中书省拟旨,规范京城道路的交通规则。
王献之和崔宏等人粗略写了几条,无非是对马车和牛车的规制、马匹的速度做了相应约束,重要的是让行人注意避让,不要在街心行走。
门下省对此并无异议,审核通过,上报给王凝之。
王凝之简单看了看,觉得可行,签字盖章后还给门下省,再由门下省交尚书省负责执行。
接下来,自然是该尚书省将诏令下发给洛阳令,然后张贴告示、监督执行了。
可刘穆之认为诏令含糊不清,拒绝执行这项诏令。
这下算是捅了娄子了,他这么一来,不仅落了下发诏令的中书省的面子,还抢了真正有权驳回的门下省的活。
作为尚书省长官的郗超知道王凝之的心意,并不干预刘穆之,由着他和另外两省的官员争了个面红耳赤。
直到不少人都牵连进来,崔宏和王珣等人找到他这里,希望他能站出来制止刘穆之的胡闹,郗超这才提议御前处理。
王凝之对此事早已了然,听完众人的陈述,先是不疼不痒地训斥了刘穆之几句。
“道和身为尚书省官员,既有诏令下达,怎可拒不执行,如此行事,岂不是坏了朕定下的三省制度。”
刘穆之先是认错,说道:“我只知对错,忽视了制度,请陛下责罚。”
王凝之点点头,正要再说两句,带过此事,刘穆之却又道:“但经此一事,却暴露出制度的不足,难道我明知诏令有误,还要执行吗?”
众人见他如此执拗,都归罪到王凝之身上了,尽皆哑然。
王凝之却笑了笑,说道:“你说的有理,所以下次遇到这种事,应该直接向朕禀告,而不是与另外两省的官员纠缠不清。”
刘穆之躬身称是,面色平静地站在大殿中间。
王凝之又问:“现在可以说说诏令哪里不对了吗?”
“诏令之中,只约束了车辆的尺寸,车马的速度,”刘穆之拱手道:“对于行人,却只有一句含糊的注意避让,不要在街心行走,这不合理。”
陆纳闻言皱了皱眉,说道:“刘侍郎的意思,是还要进一步限制行人吗?”
他觉得车马上道,受到约束是应该的,但行人不应该受到限制。
刘穆之严肃道:“我的意思是要诏令要明确,比如牛车、马车的尺寸有具体要求,这就很清楚,但对行人,只要求他们注意避让,这让百姓如何理解?”
王凝之率先明白过来,笑道:“卿的意思朕知道了,你这不是想说行人该受限制,而是说车马的限制还不够,因为他们抢占了行人的空间,让需要避让的行人无所适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