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数风流人物还看前世与今朝 > 第467章 红河冬夜之石林心曲

第467章 红河冬夜之石林心曲(1/2)

目录

《蝴蝶泉边》引发的乡愁大合唱余波未平,那饱含深情的白族乡音仍在夜空中隐隐回荡,观众席上自发合唱的人们脸上还带着激动的红晕和未干的泪痕。舞台灯光再次暗下,布景转换的悉索声在静谧中被放大,所有人的目光如同被磁石吸引,再次聚焦于那片神秘的幽暗。

当灯光重新亮起,映入众人眼帘的景象,让许多人发出了低低的惊叹。舞台背景不再是山野清泉,而是被巧妙地塑造成了一片嶙峋奇崛、千姿百态的“石林”!粗粝的岩石质感(用特殊处理的布料和硬纸板精心仿制)在灯光下投下深邃的阴影,营造出云南路南石林那特有的、雄浑而神秘的氛围。一条蜿蜒的“山道”从“石峰”间穿过。

就在这片充满撒尼人(彝族支系)传说色彩的石林背景下,两位演员登场了。男子身着撒尼汉子传统的靛蓝色对襟短褂,头缠黑布包头,英气勃勃,正是后世电影中“阿黑哥”的经典形象。女子则是一身绚丽的撒尼少女盛装:五彩斑斓的刺绣坎肩,层叠的百褶裙,头上戴着缀满银泡和小绒球的鸡冠帽,颈间是沉甸甸的银项圈——活脱脱就是传说中的“阿诗玛”。

他们各自骑跨在道具制作的、形神兼备的骏马之上(由演员在内部操控,模拟骑行姿态),一前一后,沿着“山道”轻快地“行进”。

乐池中,欢快、跳跃、充满生机与喜悦的旋律骤然响起!笛声清脆如云雀,月琴和三弦拨奏出富有弹性的节奏,手鼓敲击着令人忍不住想随之起舞的鼓点——正是那首充满撒尼风情的《马铃儿响来玉鸟儿唱》!

男声(“阿黑哥”,洪亮、热情、充满力量):

“马铃儿响来哟玉鸟儿唱,

我和阿诗玛回家乡……”

这第一句歌词如同欢快的马蹄,踏碎了之前的静谧与乡愁,瞬间将整个会场带入了一种轻松、愉悦、充满希望的氛围中。歌声里洋溢着重获自由的欢欣和对美好家乡的向往。

然而,在会场外围那堆最大的篝火旁,紧挨着者黑嫫而坐的贴身侍女阿诗玛,却在听到“我送阿诗玛回家乡”这七个字的瞬间,身体猛地一僵!她下意识地捂住了自己的嘴巴,那双总是带着温顺笑意的眼睛瞬间睁得滚圆,里面充满了难以置信的震惊!紧接着,大颗大颗的泪珠毫无征兆地汹涌而出,顺着她年轻的脸颊滚落,在篝火的映照下如同断了线的珍珠。

她痴痴地望着舞台上那个同样叫做“阿诗玛”的美丽身影,望着那片仿真的石林,仿佛灵魂都被吸了进去。那是她的家乡!路南的石林!她日夜思念却因种种原因无法归去的“阿着底”(撒尼语,意为“石头寨”,常指代石林一带的撒尼人聚居地)!

歌声继续,欢快依旧:

“远远离开热布巴拉家,

从此妈妈不忧伤,不忧伤……”

当“热布巴拉家”这个名字清晰地通过扩音设备传入耳中时,阿诗玛如同被一道无形的闪电击中!她再也控制不住,发出一声压抑的呜咽,整个人剧烈地颤抖起来,泪水决堤般涌出。她死死咬住嘴唇,才没有失声痛哭,但那巨大的震惊和随之而来的、汹涌澎湃的复杂情绪——是恐惧?是解脱?是难以置信的狂喜?——让她几乎无法呼吸。这个名字,是她心中最深沉的噩梦!

者黑嫫原本正随着这欢快的曲调轻轻打着拍子,脸上带着愉悦的笑容,体会着王月生想通过这首歌传递的、二人在一起时的无拘无束的快乐。但身旁阿诗玛那异常剧烈的反应,立刻引起了她的注意。

者黑嫫转过头,看着自己这个平日温顺乖巧、此刻却哭得浑身颤抖、眼神中交织着惊骇与狂喜的侍女,心中满是诧异和关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