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1/2)
“何大人,你还记得同知大人掌管的户籍凭证吗?”李衙役没有急于回答问题,而是突然抛出了一个看似无关的话题。
何铭琪皱了皱眉头,有些不耐烦地说道:“你到底想说什么?这和杨同知有什么关系?难道户籍凭证和现在的局势有联系?”
李衙役见何大人疑惑不解,便耐心解释道:“何大人,请您想想,如果这些百姓要离开舟航去别的城市,他们必须先找同知开具路引。而路引又需要各坊坊长拿着户籍证明才能办理。”他顿了顿,生怕何铭琪心急,于是干脆直接把开具路引的流程简单说明了一下。
何铭琪听后若有所思,随即恍然大悟:“你的意思是说,让坊长给百姓开具户籍证明,再由同知核对,然后通过这种方式来限制赈济灾粮的买卖?”
“对!对!对!”李衙役兴奋地点点头,“大人,您想啊,这户籍证明每年都要造册存档,外乡人如果没有户籍证明,就无法购买粮食。这样一来,我们就不必担心外乡人抢购我们的粮食 了吧。”
何铭琪摸了摸下巴,陷入了沉思。他认为这个方法确实可行:只要户籍证明能与同知手中的花名册对得上,并盖上知府的大印,就能有效防止造假。然而,一个新的问题浮现出来——舟航城有二百多万户百姓,每户平均四口人,这样的核对工作量简直能把同知累死!
“李差役,你说的方法不错,但你知道舟航府有多少人吗?”何铭琪缓缓开口问道。
“二百五十万户,按每户六口人计算,整座城市大约有一千五百万百姓。你觉得让同知大人一条条核对,这现实吗?”何铭琪语气中带着几分忧虑。
李衙役听到这里,神色略显紧张,生怕自己的建议被否决。但他很快镇定下来,小心翼翼地说道:“大人,您可能对户籍造册的具体情况不太了解……”话刚出口,他意识到这话可能会冒犯到何大人的颜面,急忙抬头看了眼对方的表情。见何知府脸色如常,这才放下心来继续说道:“大人,同知大人造册时是按照每一坊为单位进行记录的。如果我们能在每坊外面设置售粮点,每个坊只需拿着自己的坊册进行核对,这样就不会出错了。”
何铭琪点了点头,认可了这一方案,但又提出了另一个难题:“嗯,只是这样的话,需要很多识字的人。可衙门里识字的人总共才十五个,如何应对一千七百一十三坊的核对工作?”
李衙役早有准备,胸有成竹地答道:“大人,这个问题我也考虑过了。衙门里的识字人手不足,但府学中的秀才和童生人数众多啊!我们可以抽调一部分秀才或童生,派他们前往各坊核对名册。核对完成后,由我们差役配合官员以及李员外、王员外等商人家丁负责放粮。这样应该不会出错吧。”
何铭琪沉吟片刻,觉得这个方案确实可行,但又转头看向三位商人,语重心长地说道:“李兄、上官兄、王兄,这办法虽然不错,但你们换回来的粮食,恐怕会让你们亏本啊。毕竟,你们原本是打算用这些粮食赚钱的,现在却要无偿捐献出去。”
王员外笑了笑,拍着胸脯说道:“大人,您这话就太严重了。我们本来就想为父老乡亲出一份力,这点钱对我们来说还能承受得起。”
李员外也点头附和道:“是啊,王兄说得对。我家世世代代都在舟航生活,如果没有父老乡亲的支持,哪会有今天的李记家业?帮助乡亲们是我应尽的责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