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长亭相送(1/2)
“休要啰嗦!”秦云虎目一瞪,故作不悦道,“你既叫我一声大哥,这便是我这做兄长的一点心意。你此去是为朝廷效力,也是为我大乾百姓谋福,难道还要你自掏腰包不成?记住,到了地方,遇事莫要一味强出头,凡事以保全自身为上。若真遇到无法应对的险情,不要犹豫,立刻带人退往江州城,我在那里自有安排接应。”
陈锋心中一暖,不再推辞,将钱袋收好,郑重地点了点头:“大哥放心,我省得。”
最后,陈锋独自一人,整理了一下衣冠,深吸一口气,轻轻敲响了书房木门。
“进来。”里面传来秦元沉稳而略带威严的声音。
陈锋推门而入。书房内光线略显昏暗,弥漫着淡淡的墨香和书香。
秦元端坐在宽大的紫檀木书案之后,身着玄色常服,身形依旧挺拔如松,只是鬓角似乎又添了几缕白发。他并未抬头,目光仍落在手中摊开的一卷兵书上。
“秦叔。”陈锋躬身行礼。
秦元头也未抬,只是从鼻子里淡淡地“嗯”了一声,算是回应。
房间里陷入了沉默,压抑得让人有些喘不过气。
陈锋不知该说什么,他知道这位秦叔不喜言辞,也不知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激。
过了许久,久到陈锋几乎以为这次会面就要在这沉默中结束时,秦元终于放下了手中的书卷。
他伸手从案几一角取过一份早已准备好的公文,公文上赫然盖着鲜红的武安侯印鉴,但正文部分却是一片空白。他将这份公文推至案边。
“拿着。”
他的声音平淡,听不出任何情绪。
“秦叔,这是……”
“若遇军州之事,地方官府推诿不配合,或有兵变、民乱等紧急情况,”秦元的声音依旧平淡,“可持此文,直接调动巴郡周边卫所,八千兵马。”
“准你先斩后奏,一切后果,自有老夫担着。”
陈锋双手接过那份空白公文,入手只觉重若千钧。
八千兵马!先斩后奏!
这哪里是一份公文,这分明是一道可以调兵遣将的虎符!是武安侯秦元,用他一生的军功和威望,顶着谋反之罪为自己铸就的一道护身符!
陈锋看着眼前这个不苟言笑、却用最直接、最有力的方式给予自己最大支持的“秦叔”,心中百感交集,眼眶瞬间就红了。
“还有,”秦元似乎不想在这个话题上多说,又道,“我已让府中亲卫统领,挑选了二十名最精锐的护卫,明日一早,会与叶家的护卫一同在城外等你。他们都是上过战场、见过血的老卒,你带着,路上能省去不少麻烦。”
陈锋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发现喉咙里像是堵了一团棉花,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他对着秦元,深深地,深深地鞠了一躬。
“秦叔……您……多保重!”
秦元没有再看他,只是重新拿起了那份军报,挥了挥手,示意他可以走了。
陈锋恭敬地退出书房,轻轻带上房门。
当房门被轻轻关上的那一刻,秦元才缓缓放下了手中的军报。他那张如同刀削斧凿般刚毅的脸上,露出了一丝难以言喻的疲惫和无奈。
他走到窗前,看着院中陈锋与秦云、秦安告别的背影,久久不语,最后,只化作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
……
离京之日,清晨。
天色尚未大亮,晨曦微露,金陵城还笼罩在一片朦胧的青色之中。然而,城西的官道上,却已是车马辚辚,人声渐起。
十里长亭,自古便是送别之地。今日的长亭内外,更是早已被人群和车马挤得水泄不通。薄薄的秋雾如同轻纱般弥漫在田野树林间,更添几分离别的愁绪。
陈锋的车队尚未抵达,长亭周围却早已等候了许多人。这些人的出现,让许多同路出城赴任或经商的官员、旅人侧目不已,纷纷低声议论,猜测着今日是哪位大人物离京,竟有如此阵仗。
武安侯府的秦云、秦安兄弟二人,一身劲装,牵着马,静静地等在亭边。
长安书院的赵景行、裴宽,皆是一身儒衫,带着几分焦急,不时地望向官道的尽头。
鹿鸣苑的谢云娘,今日并未着华服,只穿了一身素雅的衣裙,带着钱多多,安静地站在一辆马车旁。
甚至,连平日里极少出城的吏部侍郎陆明轩,今日也破例亲自驾车出城,与几位交好的官员,站在一处,低声交谈着什么。
这豪华到令人咋舌的送行阵容,让所有同路出城的官员和商旅,都看得是目瞪口呆,纷纷在远处驻足观望,交头接耳地猜测着,今日离京的,到底是何等惊天动地的大人物。
然而,更让所有人震惊的,还在后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