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微雕密码(1/2)
宁州市郊,一处依托废弃人防工程改造的绝对安全屋内,空气带着地下特有的阴凉和凝滞。唯一的照明来自工作台上方一盏高亮度的无影灯。陈志明和覃枫站在工作台前,神情凝重,目光聚焦在台面上那个历经波折才送达此处的钛合金盒上。
盒子已被打开。里面并非预想中的U盘或一叠纸质文件,而是一片仅有指甲盖大小、薄如蝉翼、泛着金属光泽的透明晶片。晶片被妥善地镶嵌在一个防震支架上,表面光滑如镜,肉眼看去空无一物。
“这是……什么?”覃枫皱眉,语气中带着困惑与一丝不安。他们拼死保送的,难道不是记载着具体账目数据的载体?
陈志明没有立即回答,他戴上特制的防静电手套,用镊子小心翼翼地将晶片取出,对着灯光仔细观察。在特定角度下,他隐约看到晶片内部似乎有极其细微的、如同星尘般的折射点,但无法分辨任何具体形态。
“不是常规存储介质,”陈志明声音低沉,“这种材质和封装方式,我好像在某次尖端技术保密展上见过介绍……这很可能是一种基于量子点或光子晶体的超高密度存储体,或者……”他顿了顿,一个更惊人的推测浮现脑海,“……是物理微雕。”
“物理微雕?”覃枫愕然,“这么小的东西,能刻下多少信息?”
“如果是纳米级别的微刻技术,”陈志明深吸一口气,眼中闪过锐利的光芒,“这一小片东西,足以容纳一座图书馆的信息量。但读取它,需要特殊的设备,绝非普通显微镜甚至电子显微镜能够办到。”
他立刻将晶片放入一个便携式高倍率数码显微镜下连接电脑屏幕。当放大倍数调到2000倍时,屏幕上的图像依然是一片模糊的光斑。继续调高倍率,达到5000倍、8000倍……图像开始变得不稳定,只能看到一些无序的颗粒感。
“不行,”陈志明摇头,“分辨率不够,而且可能需要对特定波长或偏振光敏感的专业设备才能显影。”
就在两人一筹莫展之际,陈志明忽然想起林悦曾提及,在调查周正阳早期活动时,接触过一些涉及国防尖端技术转移的线索。他立刻通过一条绝密通讯线路,联系了一位已退休、但仍与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保持密切关系的军工技术专家。
在描述了晶片的特征后,老专家在电话那头沉默良久,才缓缓说道:“如果我没猜错,你们拿到的东西,用的是‘星尘’技术。那是十年前某个绝密项目开发的、用于存储最高级别档案的纳米微刻术。读取它,需要‘逐光者’系统。”
“逐光者系统?”陈志明追问。
“一套结合了超分辨率荧光显微、特定激光激发和量子相干解码技术的庞大设备,全国只有三个地方有,而且都需要最高级别的权限才能动用。”老专家语气严肃,“小伙子,你们手里的东西,来头恐怕大得吓人啊。”
获取“逐光者”系统的使用权限,其难度不亚于再次启动“烛龙”协议。但账本近在眼前,真相可能就在这片小小的晶片之中,绝不能放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