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三重幻影(1/2)
宁州市公安局刑侦技术实验室的灯光彻夜通明。陈志明站在巨大的显示屏前,屏幕上分割着数十个视频画面,每个画面中都有一张看似相同的面孔——那是“园丁”在不同场合留下的影像资料。这些影像时间跨度长达十年,从高端论坛到慈善晚宴,从私人会所到海外考察,记录着这个神秘人物有限的公开活动。
“陈队,三维建模完成了。”技术员小李指着屏幕上的3D人脸模型,“我们采集了所有可用视频中的人脸特征,进行了毫米级测量。”
陈志明凝视着模型上标注的数据,眉头越皱越紧。数据显示,这些影像中的人物虽然面容极其相似,但在几个关键生物特征上存在细微差异,其中最明显的是瞳孔间距:有些影像中的瞳孔间距是62毫米,有些是64毫米,还有少数达到了66毫米。
“这不可能是一个人的自然变化。”法医人类学专家王教授推了推眼镜,“成年人的颅骨结构基本定型,瞳孔间距的变化范围不会超过1毫米。这种差异只能说明...”
“替身。”陈志明接话道,声音低沉,“至少有三人。”
实验室陷入一片寂静。这个发现意味着,他们追查多年的“园丁”,可能根本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一个精心培养的替身系统。
“立即进行步态分析和声纹比对!”陈志明下令。
技术团队连夜工作,将影像资料中的行走姿态、手势习惯、甚至微笑时嘴角上扬的角度都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证实了最初的猜测:这些“园丁”在行为特征上分为三种明显不同的类型。
A型“园丁”:瞳孔间距62毫米,走路时身体微微左倾,习惯用右手做手势,声音频率集中在85-120赫兹。
B型“园丁”:瞳孔间距64毫米,步伐稳健,双手习惯背在身后,声音频率在100-140赫兹。
C型“园丁”:瞳孔间距66毫米,有明显的右肩偏高,说话时喜欢摸下巴,声音最为低沉,频率在80-110赫兹。
“完美的时间轮换。”小李调出时间轴,“看,这三个‘园丁’的出现有着清晰的规律:A型主要负责国内公开活动;B型常见于海外商务场合;C型则出现在最重要的决策场合,但出现频率最低。”
陈志明感到后背发凉。这个发现彻底改变了案件的性质——他们不是在追捕一个罪犯,而是在面对一个高度组织化的犯罪集团,这个集团已经精密到使用替身系统来保护核心人物。
“立即核查这些替身的真实身份!”陈志明向全国公安系统发出协查请求。
通过人脸识别系统与全国人口数据库的比对,结果令人震惊:A型替身的真实身份是某已故演员的孪生兄弟刘明远,B型替身是海外某华裔富商张振华,而C型替身...数据库中没有匹配记录。
“C型可能是专门培养的‘影子人’。”王教授分析道,“没有社会记录,没有身份信息,专门为这个目的而存在。”
更深入的调查发现,刘明远和张振华都有被胁迫的迹象:刘明远的女儿在国外留学,费用全部由不明来源支付;张振华的公司则多次获得神秘注资,帮助其度过财务危机。
“园丁不仅培养替身,还控制着他们的软肋。”陈志明在案情分析会上说。
与此同时,技术团队有了突破性发现:在一段慈善晚宴的视频中,B型“园丁”手腕上露出了一小块纹身,经增强处理后,可以辨认出是一个复杂的几何图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