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一只始皇帝(2/2)
“喏!”
淳于越:“???”
这哪里是不能让戎狄伤害了他,这分明是不能让他到戎狄之前跑了。
他面露苦涩。
看来,这次自己是在劫难逃。
暴君啊,暴君!!!
“淳于博士,一路走好,”嬴政不顾君王之尊,还给淳于越行了个礼,“朕会将你一路北行教导戎狄的事情告知天下,让天下人都知道,我秦国有这么一位儒士,为了我大秦与北地的和平,甘愿孤身犯险,去往苦寒之地,劝说北地向我大秦投降,壮士!壮哉!我大秦上下,愿为淳于博士祈祷!祝淳于博士凯旋而归!”
淳于越:“!!!”
他晃了晃,险些一口气被气晕倒了。
这都什么跟什么啊!这不是把他架在天下人面前吗?还想着自己在一路上都要宣传一下暴君的恶行,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秦君是个多么残暴的君王,现在……
就算他跟所有人说,他只是反对嬴政用那样的借口去污蔑北地戎狄,不是非要去孤身犯险,还有人信吗?
就算是有人信,他自己不去,还有人看得起他吗?
不会有了。
所以……他现在回去认错还来得及吗?
显然是来不及了,因为侍卫“喏”了一声之后,迅速将他给架走了。
嬴政脸上的表情重新回归了严肃,转身说:“现在,我们恐怕要再选一个人来编……书写那段历史了。”
如此一来,就算是有人还和淳于越保持一样的意见也没办法说了。
前车之鉴殷殷在前,又不是活腻歪了。
“臣……惶恐,只知道带兵打仗,对这样的事情确实没什么建树,不过……”李信摸了摸下巴,“我听说韩国相国张开地的孙子张良,从小就很聪明,文采过人,不如让他来写?”
嬴政听得出来,李信是对他想要让张良入朝堂这件事感到不解,甚至可能还有些不满。
不过李信的考虑也并非没有道理,而且张良之才,虽然后世已经有了定论,可那是经历过秦末战乱成长起来的张良,现在这个张良还能成为后世那个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吗?
这说不得也是一种训练了。
嬴政微微点头:“李斯,此事就交给你了。”
李斯拱手:“诺。”
现在张良是在他手下听用呢,当然是他来安排了。
“还有要找些善画的人,务必画的大一点,贴在军营最显眼的地方。”
李斯及众将军:“诺。”
“具体如何煽动,李斯,不妨多问问众位将军的意见,他们是真正和戎狄战斗过的人,他们的话会有极大的裨益。”
“诺。”
嬴政觉得指点到这里也就差不多了,他的这帮臣下在面对外敌的时候那个心比他要脏多了,再说下去,说不定还会让这个效果大打折扣呢。
驱散了朝臣之后,嬴政便又开始低头批阅起了奏折。
但是手中的奏折又实在是太过肤浅,很多事情几乎不需要怎么看,就知道要怎么处理了。
所以嬴政有些不由自主的开始神游了起来。
兰沅芷说的问题,虽然只是针对北境的戎狄以及驻守北境的军士的,但是未尝不能煽动一下普通的百姓啊!
要知道,黔首大多没有什么思考的能力,上面让他们做什么,他们就会做什么,上面在说什么,他们就会说什么,许多地方的黔首之所以跟着造反,未必是对故国有什么深情——战国期间各国交战频频,今天你割地明天我献城,也没见被割让的土地城池上的黔首起来造反说我要回归故国的。
不过是那时候的城池都是主动割让出去的,身为黔首也就无所谓了。
而之后黔首起义,固然有着秦法苛刻,难以生存的原因,更重要的,恐怕还是列国旧贵族的煽动。
嬴政沉吟片刻,让人把冯去疾又叫了回来。
冯去疾去而复返,好奇道:“不知王上叫臣回来,是有什么事吗?”
嬴政放下笔:“爱卿,朕刚刚想到,那对付戎狄的政策,也不是不可以用在旧六国之地的黔首上,你觉得如何?”
冯去疾:“……王上的意思是……也向民间黔首散播类似的事情?”
嬴政撚了撚笔尖:“比如什么赵王无道,昏庸误国的,什么楚王愚蠢,触犯神明的……总之,什么能往黔首的心窝子里扎,就多扎几下。”
冯去疾心领神会:“诺。”
“具体内容也不必跟朕汇报,你自己把握,只要达到目的就好。”
“诺。”
“此事万万不能让其他人知道,懂了吗?”
“诺。”
“行了,去吧。”
但是,没有再过问的嬴政,也就不知道在几个月后自己到底在民间成了什么模样。
临近结尾有点卡文,更晚了
今天还有一更,祝大家中秋节快乐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