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2/2)
她如今虽然只有一个义成公主的身份,但是景平帝被废,人人皆知出自她的手笔,都战战兢兢起来,不敢稍有触犯。赵明闻却浑然不在意,她只是等待着承平帝的到来,引到位上后,便安静地垂眸品茶了。
承平帝见了她这幅模样,心中郁气更胜,只是碍于傅洵等人的告诫到底没有发作出来,甚至躬一躬身,唤了句“皇姑安好?”
“陛下。”
赵明闻冷淡地瞥了他一眼,稍从位上站起,点一点,便算作行过了礼,言语虽用敬辞,但是到底看不出几分尊崇。
就在承平帝搜肠刮肚想要说些什么的时候,她的眼睛却转而开始黑沉沉地注视着承平帝,那样的目光,让承平帝几乎毛骨悚然,忍不住用余光扫过身上,实在没有找出多少异样,只能硬着头皮问道:“皇姑为何这般看朕,是哪里有不妥吗?”
赵明闻只是微笑:“皇帝很像我曾经认得的一个人,他曾经也同你一般年岁。”说到这里,她便住了口,不再说下去。
“曾经?”承平帝不由一愣,恍惚只觉得是赵明闻说错了话。
故人相逢,但是彼此都如同未见。只是赵明闻不愿相识,承平帝并不认得而已,因此他对于赵明闻的话也少了几分明白,只以为是一句拉进彼此距离的闲话,转头便已经忽视。
两人沉默相对,彼此都不是会抛出话茬的人,承平帝最终实在无法忍受这样的折磨,第一个开口了:“皇姑劳苦功高,朕实在钦佩不已,如今天下事渐平,不知边地景况如何?若是有什么短缺的,朕必遣可靠可信之人前往相助,一应事情安排妥当,还请皇姑安心。”
赵明闻却并不想同他白费口舌,也不会为这样的假模假样所感动,她只是不置可否地点一点头,随后便道:“皇帝何时预备启程,挥兵中原呢?”
承平帝一噎,不知应当说些什么才好,良久才嗫嚅道:“此事重大,恐怕还是要等超重或诸公定好方略罢、”
赵明闻只道:“冬日出兵,兵士折损便多,明春便是好时节,皇帝觉得呢?”
承平帝则道:“春日要春耕春作,恐怕不是好时节啊。”他保持着一个似模似样的笑,直到脸上的神情都僵硬哦,才得到赵明闻的赦免。
“是么?那便春日罢。等祭过了神便动身。”
承平帝几乎要拍案而起,但在赵明闻始终不变的注视下,最终还是悻悻地回复了原来的姿态,他忍气吞声地答应道:“便依照皇姑的意思办吧。”
然而令他意想不到的是,齐友真却在这时下达了旨意,不顾众人阻拦,赐予赵明闻以秦王的爵位和封地。一时天下哗然,人人议论纷纷,但是碍于皇家的威严和赵明闻的权势,到底谁也没有闹到明面上来。而朝臣们在景平帝一事后早已胆战心惊,谁又肯做这个出头鸟,让自己在暴露危险面前。
于是这件惊世骇闻的事情反倒并不如大部分人期望的那样发酵起来,相仿,几乎众口一声的沉默中逐渐平息了。
到了这个时候,承平帝才明白自己的可笑。
他独自一人在书舍里静静沉思许久,只觉得一切都十分的荒唐可笑,可是如若要反抗,他却十分害怕丧失自己此时拥有的这些东西,不愿如自己的叔叔一般,最终不得不走向死亡。
坏就坏在,赵明闻是一个女人。
当想要做成一件事情的时候,女人是很少会改换心志的,这也就意味着他不可能再将赵明闻劝动。
但好也好在,赵明闻是一个女人。
那么她为世事所局限的就更多。
承平帝如此劝慰着自己,她即使气焰滔天,也终究做不了皇帝。也许的确是这样的,但是承平帝的心中却还是不安,于是他一咬牙,思及傅洵所说的那些话,做出了另一个决定——从赵安时处下手,使得赵明闻受到掣肘,从而丧失对于皇家的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