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1/2)
第122章
“外头又下雨了?”
“是啊, 今岁多雨,竟是一阵又接一阵的,只这么三两日, 便淅淅沥沥的一直下着呢。”
“唉, 都说塞北秋雨难得, 自咱们入了草原, 便再没瞧出来过。也是, 这年岁, 天时也不准了,多少天灾人祸, 便是从这一场雨上来的。老天保佑,叫这一阵顺顺当当的过了。我听乌答有说,今年的冬天,又是要来一场大雪灾, 咱们的东西可都预备好了?先前咱们是仗着自身运道好, 这才勉强凑活挨过来了, 只是这会却不好熬了。草原上的冬天。我是没有见过的,这会也没有什么狄戎与汉人间的分别了,你要去多问, 别放不下架子。”
“知道了,您老就安心罢,瞧着我料理了那么些事情, 难道我还是那样不谙世事的轻率人吗?”
这样的对话声, 从一间昏暗的毡庐里头传来。
今年的雨水,也的确太多了些。从初春开始, 这雨水便连绵不断的的下着, 一路下到了夏日里, 又顺着夏日,不断蔓延到秋日的萧索里。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迹象,像这样不规律的天时,是许多老牧民都不曾见过的。
即使梁人们早已来到塞北魏国多年,也并不能说与这样的天象有什么关联,却也不得不因此受了些带累拖害,并由此隐隐开始被排挤。这样的表现并不是特例,那些敏锐聪敏些的人,早已发现这个征兆。只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身处异国,又有两方和议,便只得忍气吞声,好歹求个平安顺遂,勉强度日,这也尽够了。
雨声细密地笼罩了人所有的感官,使得那卧在毡帐中央床榻上的人也感到前所未有的舒适,她终于陷入一段比较平静的安眠当中,也不再被那病痛折磨,安然地酣梦,仿佛归于母亲的怀抱。
帐子里的气味并不好闻,这是上了年纪老人卧病时总带着的气味,是腐烂的气息,即使她的外表仍旧保持着完好,但她内里的器官已经逐渐衰败了,无可挽回的生机仿佛也顺着呼吸的浊臭喷出。这个老人俨然已是日薄西山。
陈香云又等了一会,直到老人的呼吸变得平缓,她才慢慢地站起身,轻手轻脚地出去了。门外等着的是慧娘,慧娘并没有贸然进入打搅两人的相处,只是站在那里,暗暗提示着陈香云消息的到来。
“怎么样?嬷嬷还好吗?”慧娘并不急着讲述事情的经过,而是先探问道。
陈香云朝她望了一眼,垂下了眼睛:“恐怕不成了,她身子是做活累垮了的,如今再怎么填补,就像往那没有底的碗里头注水,有多少便倾多少出来,一边倒一边补,是没多大作用的。我叫几个医士来,都只是摇头,只说里头——”
“唉,总归是有这一日,我只是有些难受罢了。”
陈香云这个时候才问道:“出什么事情了。”
慧娘迟疑着,她带着些沉重的神色,低下了头:“赵娘子晚上的时候忽然来寻公主,只是公主并不在,我便赶忙过来了,那头还在等着,您瞧,是怎么个好?”
陈香云有些失落的叹了口气:“她怎么就知道了呢”
陈香云开始在心中快速思量起接下来的应对,的确,她可以用自己身份的不同来压倒赵明闻,但一旦她那么做,那么便代表着自己将彻底失去一个盟友。这的确是一件并不划算的事情,何况陈香云的确十分欣赏赵明闻,她愿意,至少稍微花费那么些微心力,来粉饰面上的太平,并通过这粉饰的太平,暂且保全她和赵明闻间岌岌可危的情谊。
自然,这里头必定还会有着其余的缘由。
虽然赵安时已经离开,但卫衡照旧坐镇居留城,城中的玄甲军旧部仍在,无论何时,这都是赵明闻最大的依仗。而陈香云呢?延昌帝一死,其后嗣皇帝并未得到定论,这也使得各郡长官对她的态度摇摆不定。到了这个时候,赵、陈二人之间的关系其实已经到了一个微妙平衡的地步,陈香云正不断失去对这段关系的掌控。她是一个足够审时度势的人,便不得不为此付出一些代价了。
因为北地正好横亘在大梁与魏国的交接点上,无论是物资的运输,商队的往来……诸此种种,都需要经过这里的通关文令,一旦有人指使守城者掐断联系,那么缺少立足之地的陈香云这一众人,势必会陷入死生之地。
一旦和赵明闻对立,也便意味着这些可能或已经得到便利的失去,当一个掌权者失去了使他的臣民能够维持生存的足够物资来源时,也就意味着他将丧失民心这一关键。虽说哀兵必胜,但饿着肚子却是极难打好战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如果闹到了这个时候,陈香云定然会失去与赵明闻相抗衡的底气。由此,倒是得不偿失了。
尝到了与赵明闻合作得到的甜头,陈香云暂时还不愿罢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