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2/2)
张海月不由笑了起来:“你倒管我来了?”
“去吧。”她摇了摇头。
“没什么事情,”张海月道,“不过是他赵家最忠心的护家犬回来了。”
赵安时,字仲康,镇北侯,延昌帝的心腹,征战沙场数十年的老将。这样的人,似乎很容易就叫人觉得,他是个极魁梧英伟到狰狞若罗刹的人。
但早年里,时常为延昌帝和王成章拉架做好人调停的,却时常是赵安时。
他并不是一个粗鲁的大汉,身上甚至带些了隐士般的清远气质,身材倒是高挺健壮,面上时时含笑,好像是个极其和蔼的人。
城外的草树早已有些衰败萧索了,逐渐变得枯黄起来,只是兀自挺立着,瘦骨筋筋,像是半空中书就的凌厉笔画。按照礼仪接见了在北地驻跸的诸位将军,张海月这时才有时间同赵安时说话。
她并没有依照过去的旧例,在徽猷殿内召见赵安时,反而选择了漫步宫道,如平素未见的亲友般闲话。
“我不过是代天子暂掌朝政,又哪里敢越俎代庖,安然高踞圣人的宝座呢?”张海月只是这样平静地解释着自己选择的缘由。
赵安时退后半步跟在她的身后,闻言不由擡眼,匆匆望了望张海月的背影。他却并不相信张海月口中的托词,只道:“太后思虑入微,某等敬服不已。”
两人都没有选择打破这份虚假的体面,张海月转而问道:“听闻北地甚为苦楚,镇北侯为国奔走数岁,合该安养天年了。只是这一去,却不知与魏边市一事,又是谁来接手啊?这事来的着实不易,若是因此出了错漏,误了百姓生计,那便我几人千万年的罪孽了。”
赵安时答道:“大行皇帝并未解除臣下官职,边地之事,全权由卫三郎暂代。”
暂代。
这二字一出,张海月不由有些惊讶,她并不清楚延昌帝对于这些旧臣们的处置,如今看来,大行皇帝到底顾念着旧情。
“这也罢了。”她转换了态度,温声说道。
“这样安排的妥当,卫三郎到底是跟着一块经手的,也免得旁人贸然过去,不知规矩,竟将里头的事情搅乱,那就不是朝中大臣们本来的意思了。”
赵安时却只是恭敬垂首,他并没有答话。
“这和议定了有多少年了?”张海月问道。
“四年?五年?”
赵安时道:“已有五年了。”
“这日子是越发不经过,好像眨眼的一瞬,竟走了这么久。我在内廷难得音讯,心里也极焦急,不知义安那孩子在塞外如何了?”张海月道。
赵安时神情照旧沉静,他并没有因此而动怒,如叙述般简短说道:“一切都好,平安无事。”
张海月却忽然望向了他,含笑问道:“赵老将军心中,竟是一点对义成的担忧也没有?如此坦然,仿佛那苦命的女孩去的不是那样的蛮荒之地,而是富贵锦绣堆。如此胸襟,倒真叫我佩服啊。”
赵安时只道:“她是赵氏女,为国尽忠,本分而已。太后不必再试探。”
张海月道:“好一个本分。”
“就是不知她若是在此处,听了又有什么繁杂心绪了。”
她擡眼再次看向赵安时,忽然伏地叩首,泪流满面:“请侯爷助我!”
赵安时哪敢受这里,却并不好去扶,也急忙跪地,叩首以还。
张海月这时才站起身来,却哀凄地说道:“天子崩有疑。”
赵安时闻言变色,他面容冷肃,说道:“这事并非玩笑,太后可拿的准?”
张海月指天立誓。
“若我说的有一句假话,那边叫我葬身火海,尸骨无存!”她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