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1/2)
第16章
乌答有的目光深远而通晓,带着老人独有的清醒,即使平静如常也显得灼灼逼人,赵明闻没有答话,而是先垂下眼眸,将手中的茶碗轻轻放到桌上。
“昌仪。”她转而擡眼望向昌仪,唤道,“把东西拿来。”
昌仪向乌答有微微俯一俯身,又从身侧取出一个盒子,放到桌上,推向老人。
乌答有有些惊讶,便问道:“这是什么?”
不待赵明闻回答,昌仪已抢先解释道:“是今岁新赐的上用之茶,公主也不过得了四饼,一饼送与老侯爷,一饼送与外祖沈博望公,余下两饼便都在这里了。”
赵明闻也道:“今日突然起意来访,本是我的不对,只是这事也有些要紧,恐怕耽搁不得,如此只得冒昧前来。这茶虽说贵重,却也不过死物,怎抵过万千百姓之命。”话未说完,却已是哽咽难言,以袖掩面拭泪。
梁人爱茶,多以煎茶为主,即以茶碾末,用水煮冲,讲究些的人家更有备器、炙茶、碾罗、择水等上十道程序,再佐以葱姜盐等辅料。其中,更以团茶为主,也有粗茶、散茶和米茶,但也只是占少数。因此,梁地茶叶的消耗量是很巨大的,有事尚不能完全供应梁人的需求。
这样一来,能够贩到草原的茶叶数量便有限了,即使有余量,因为路途遥远,商人们能够获得的利润是极薄的。
而官府锁边的政策和命令导致临在游商们头上的危险越来越大,稍不注意,便是人头滚滚,基于这个原因,魏人们对茶叶是很珍视的,即使大多为发黄而苦涩的坏茶,也十分珍惜。至于为何如此,多是魏国所处塞上气候导致的。边地苦寒,便只能以肉为主食,加之乳酪等,才能够积蓄足够的脂肪。同样的,因为这样的气候,人们往往无法获得足够的蔬果,导致早早死亡。茶叶添补了这份空缺,它很快便成了魏人生活中的必需品。
乌答有先闻此物珍贵,心中思绪便已是百转千回,又见赵明闻如此作态,便知她是有事相求,却不关政事,心里也安定下来。
她温声问道:“孩子,告诉我,你用这样贵重的礼物,是想要在我这里获得什么呢?”
赵明闻猛地望向了她,眼神哀切:“我请求您,魏国最尊贵的大祭司,答应我,可汗的王后,一个小小的请求。”
乌答有轻轻拍着她的手:“那么先告诉我,是什么样的问题竟如此困扰着你吧。”
赵明闻膝行至乌答有的身侧,挨着她,慢慢说道:“我的请求,也并非什么大事,只愿求得大祭司从中说合,使众埃斤答允从各部采买羊毛。”
乌答有没有一口应允,而是问道:“羊毛?你们需要羊毛做什么呢?”
赵明闻答道:“平日里只听说边地恶劣,却不知竟如此难熬,入草原前我曾在居留城住过几日,已是晚春却仍像寒冬。”
她顿了顿,轻轻擦去眼底将落未落的眼泪,继而望向乌答有,继续道:“我只听说每年冬天,百姓们多有阖门冻死的。我要买这羊毛,便是给城中百姓御寒用的,撚作了线,或成毡毯,或作他用,终归是个安慰。”赵明闻神情真挚,好像真的是一个不谙世事却善良的富家女孩。
赵明闻见乌答有默然不语,紧接着道:“我知道,两国是素有旧怨的,可如今和议既成,也该抛了过去,重修旧好。”
她又道:“旁的人我不认得,如今只能觍着脸来求您帮这一个忙。”
乌答有点了点头,问道:“你要如何换呢?这也算一桩好事了。”
赵明闻喜道:“我的随嫁中倒有一半多是折成了茶盐糖此三物,既然是我强要出头做这个好人,少不得从中走,便以物换物,两全其美倒也方便。”
乌答有有些惊讶:“当真如此?”
赵明闻便道:“陪嫁的单子还放在那里呢,大祭司若不信,大可一观。只是——”
她有些迟疑地顿了顿,乌答有急切地问道:“只是什么?尽管和我说。”
赵明闻抿一抿嘴,又顿了顿,方才继续说道:“只是这大部分的东西还留在梁地,榷场尚不开,只怕一时也到不了这里。”
乌答有果决道:“此时我会同可汗商量,不过十天,必给你一个答案。”
赵明闻心中一动,她本以为乌答有会有所推脱,却不想其答应得如此果断干脆,想来她在魏人中的地位要比想象里更高。要是……
她旋即笑道:“除此之外,到还要求您帮个忙呢。”
“噢?”乌答有道,“是什么?”
赵明闻瞧了赵明彰一眼,唤道:“明彰,到前头来。”
一面又对乌答有道:“大祭司瞧瞧我这个弟弟,如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