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1/2)
第93章
凉州战事以八百里加急传入了京城, 本就毫无作为的朝廷更加混乱不堪。
早朝会上,王太后自皇帝掌权之后,再一次垂帘听政。
韩瞻遹面色铁青地坐在龙椅上, 看着龙椅侧后方垂挂着的珠帘愤愤不平,那滋味就像是刚学会独立行走的残障人士, 突然又被人抽走了拐杖一样,当真是憋闷又屈辱。
国祚将倾,不愿于儿子争锋的王太后难得又强势了一回,不理会生闷气的皇帝,径直询问道:“北狄犯边,凉州已连失两城八县,政事堂首相张攸卧病不起, 梁王又雄踞泗水,内忧外患,不知田次相可有何高见?”
这么一大堆烂摊子想要收拾起来可不容易。
田善拓心头发苦, 神色肃穆,谨慎却敷衍道:“北狄来势汹汹,袁崇光恐怕是独木难支,当及早增援才好, 再有承恩公性子过于谨慎,三十万禁军被耽误于泗水也并非长久之计。”
田善拓为人老奸巨猾,说话做事滴水不漏,这话看似什么都说了,可却又好像什么都没说,摆明了是不愿出头, 也不肯担责的态度。
王太后心头怒意横生,透过珠帘扫了人头济济的朝堂一眼, 只觉得疲惫不堪。
增援?派谁去增援?英国公?京师营指挥使?兴昌侯?这些人也就比自家那个草包兄长强上一些罢了,跟梁王打打还成,当真要对上北狄大军,胜负估计也是难说。
王太后认得清现实,也正因为如此,她同样也迟迟不敢作决断。
天顺帝韩瞻遹无半点威仪地歪靠在龙椅上,他神情淡漠地看着群臣束手无策,看着自己母亲犹豫不决,那眼底竟然不自觉流露出几分幸灾乐祸。
英国公张籍等将领穿着明光铠甲昂首立在殿内,个个身姿挺拔,眉眼锋利,犹如即将出窍的利器一般。
能臣良将在侧,上位者却偏偏不会、不愿、也不敢派遣任用!
田善拓觉得自己实在是个忠义正直又不谈恋权势之人,这要是换成赵拙言那厮在此,怕是早就怒发冲冠,直接将这对母子给架空软禁,当个吉祥物摆着了!
田善拓闭了闭眼,再次开口道:“启禀圣上,启禀太后娘娘,若北狄攻占凉州,再经代州,便可直取京师,战事刻不容缓啊!”
王太后闻言心头一颤,逼问道:“田次相莫要再说这些冠冕堂皇之话,如今你为群臣之首,该如何谋划调度,你总得要拿出个章程来才行!”
田善拓心想我拿出来的章程,您和圣上当真就会采纳么?
可事到如今也做不得壁上观,田善拓躬身行礼,慎重又诚恳道:“承恩公领兵太过谨慎保守,恳请圣上将其换下,任英国公张籍为平叛大将军,统领三十万禁军,擒拿梁王等逆贼!”
田善拓将上回的关于泗水的建议又重复了一遍,大约是有北狄之事顶在前头,韩瞻遹这回竟然没有发火,也没有立即反对。
田善拓并不意外,又继续道:“北狄五十万铁骑战力不可小觑,乎延也先更是天生将才,能败北狄大军者非玄甲军莫属,能败乎延也先者非燕王莫属,恳请圣上下旨,任燕王为征北元帅,命其总揽幽、代、凉三州之军事,再将京师营十万大军派往代州,同样由燕王负责指挥调度。”
“……”
朝堂上静默了许久。
韩瞻遹惊得坐直了身子,一巴掌拍在龙椅扶手上,咬牙道:“总揽幽、代、凉三州,再算上北疆,如此一来整个大旻有将近三分之一便都落入了燕王之手!田善拓,你这当的到底是朕的丞相,还是燕王叔的军师啊?!”
田善拓心道果然如此,之前说自己乃梁王一派,此时又将自己划归进了燕王阵营,田善拓不做辩驳,只问心无愧道:“臣乃朝廷命官,所言种种,皆是为了大旻,为了百姓,还请圣上和太后娘娘明鉴。”
在其位,谋其政,田善拓此人虽爱左右逢源,可眼光谋略却是极好的,眼下他所提的建议,便是能抵御北狄,保住大旻江山最有效的法子!
可惜他只是个替人打工的臣子,最后拍板的权利却并不在他手上。
皇帝戒备藩王胜过戒备北狄!
太后顾虑太多,左右不定。
最终结果,英国公张籍倒是成功换下了承恩公王勉之。
但北狄之事,皇帝和太后都不愿重用燕王,只下旨命玄甲军抵御北狄,可幽、代、凉三州之军权,以及京师营援军却不肯托付出去。
这种只想要马儿跑,却不想给马儿吃草的行为,无疑是在白日做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