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6章 本源之树的苏醒与“跨宇宙共生网络”的全域覆盖(1/2)
《修仙纵横末世》
本源之树向星海释放生机后的第三个月,跨宇宙共生圣地迎来了首次“共生庆典”。各文明的代表齐聚本源之树下方,见证这棵宇宙级生命的“首次能量脉动”——淡金色的本源能量顺着树干流淌,在地面形成无数道能量纹路,与各文明代表身上的能量产生共鸣,仿佛整个宇宙都在共同呼吸。
星灵长老将星灵母水晶贴近本源之树的树干,水晶瞬间亮起,与本源能量融为一体:“本源之树正在唤醒宇宙中沉睡的本源粒子!我们的星灵探测器显示,星海各处的星球,无论是星核母星的废墟,还是机械废土的残骸区,都开始出现新的生命迹象——这是宇宙共生的真正开端!”
生命长老则带领生态团队,在本源之树周围种植了来自各文明的特色植物——翡翠文明的共生蕨、星核母星的星核草、生命母星的生命藤蔓。这些植物在本源能量的滋养下,快速生长并相互缠绕,形成一道“跨文明生态带”,象征着不同生态体系的和谐共生。
庆典期间,越飞宣布了一项重大计划——“跨宇宙共生网络”的全域覆盖工程。该网络以本源之树为核心,通过星灵能量的空间传导技术、星穹文明的空间稳定装置、本源能量的跨维度传输技术,将所有文明的能量网络、生态监测系统、通讯系统连接在一起,实现“数据共享、能量互通、危机共防”。
“未来,当翡翠星域的生态出现异常,星核母星的监测站能第一时间发现;当星灵文明需要能量支援,本源之树的能量能通过网络实时输送;当任何区域出现域外威胁,所有文明的防御系统能同步启动——这就是跨宇宙共生网络的意义,让我们从‘合作文明’,真正成为‘共生共同体’。”越飞的话语通过共生网络,传递到每一个文明的每一颗星球。
工程启动后,各文明分工协作——星穹文明负责搭建空间通道,在各文明的核心星球之间建立稳定的“能量传输节点”;星灵文明则用星灵水晶打造“网络中继站”,确保能量与数据的传输效率;生命文明与翡翠文明负责在节点周围构建“生态防护带”,防止空间通道对星球生态造成影响;机械文明与火焰部落则共同研发“网络防御系统”,抵御可能的黑客攻击与能量干扰。
半年后,跨宇宙共生网络正式投入使用。星海共同体的居民们第一次感受到了“全域共生”的便利——星穹城的居民能通过网络,实时观看生命母星的生命藤蔓生长直播;星灵星域的孩子能与机械文明的同伴,在虚拟实验室中共同完成能量实验;甚至连暗物质星域的暗物质部落,都能通过网络获取本源能量,改善生存环境。
然而,网络覆盖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跨宇宙文明学院的学生中,出现了“文明优越论”的声音——部分来自技术先进文明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文明对共生网络的贡献更大,应该拥有更多的话语权;而来自生态型文明的学生,则担心技术文明会过度消耗本源能量,影响宇宙的生态平衡。
为解决这个问题,跨宇宙文明学院举办了“共生理念辩论赛”,让不同文明的学生围绕“文明贡献与话语权”“技术发展与生态保护”等话题展开讨论。来自星灵文明的学生灵月,在辩论中说道:“星灵文明没有先进的机械技术,也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但我们的星灵能量能为网络提供空间传导支持——这说明,每一个文明的贡献都不可替代。本源之树不会因为某棵藤蔓长得更高,就忽视其他根系的作用,跨宇宙共生网络也一样,只有所有文明平等参与,才能真正实现永续发展。”
灵月的发言赢得了全场掌声,也让“文明平等”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跨宇宙仲裁体系借此机会,对跨宇宙共生网络的管理机制进行了优化——成立“网络共治委员会”,每个文明无论规模大小,都拥有平等的投票权;建立“贡献评估体系”,从技术、生态、文化等多个维度评估文明的贡献,而非单一的技术强弱。
就在跨宇宙共生网络稳步运行时,跨宇宙遗产保护联盟的考古团队在本源星域的边缘,发现了一艘“远古共生舰”。舰体由多种文明的材质混合建造,内部的日志记载着:“我们来自‘多元共生联盟’,曾试图联合宇宙中的所有文明,建立跨宇宙共生体系,但因遭遇‘宇宙寂灭风暴’,联盟解体,共生舰也被迫休眠。”
日志中还提到,宇宙寂灭风暴是一种周期性出现的宇宙灾难,会吞噬宇宙中的所有能量,导致文明灭绝。下一次风暴预计将在100年后到来,而抵御风暴的唯一方法,就是激活“本源之树的核心”,让本源能量形成覆盖整个宇宙的“共生防护层”。
这个发现让整个星海共同体陷入紧张。跨宇宙仲裁体系立刻召开紧急会议,邀请各文明的科学家与考古学家,共同研究远古共生舰的日志与本源之树的激活方法。经过三个月的研究,团队得出结论:激活本源之树的核心,需要集齐“六大共生能量”——源初能量、星穹能量、星灵能量、生命能量、暗物质能量、机械能量,将它们注入本源之树的“能量核心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