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九零倒爷 > 第905章 齿轮咬住时代的铁

第905章 齿轮咬住时代的铁(1/2)

目录

晨光彻底撕开江城上空最后一点水汽,把汉南智能装备产业园的钢铁丛林照得棱角分明。空气里还残留着暴雨冲刷后的清新,混合着机油、焊锡和一丝若有若无的热干面芝麻酱香气。

“宜雨哥,朴正焕那孙子,这会儿应该在河内海关的班房里啃窝头呢!”瘦猴几乎是滑进顶楼指挥大厅的,手里照例拎着几个油纸包,咧着嘴,“《青年报》头版,配图那叫一个高清!西格玛新来的那个什么CEO布鲁诺,脸绿得跟昨儿暴雨前的天似的,想约您喝茶灭火呢。”

雷宜雨接过热干面,筷子熟练地拌开酱汁,目光扫过中央大屏。西格玛的股价走势图像条死透了的蛇,瘫在谷底。“喝茶?告诉他,长江法务部的加班茶也挺香,索赔清单后面刚加了个零,专款专用,给咱‘江城工匠’二期教学楼添砖加瓦。”他语气平淡得像在说今天天气不错,低头吸溜了一大口面,碱水面特有的筋道裹着酱香在齿间炸开。

“明白!”瘦猴嘿嘿一笑,麻利地操作旁边的控制台调出另一组画面,“越南老陈那边,十万台‘长江’牌电机,全贴上‘汉南智造’的钢印,装箱完了,就等船期。西格玛在东南亚那些老客户,这会儿跟闻到血腥味的鲨鱼似的,全扑向咱们分厂大门了,订单表刷新的速度比咱这屏幕还快!”

“还不够快。”雷宜雨咽下口中的面,“告诉老陈,船期想办法压缩到极限,码头装卸,三班倒,人歇机器不歇。西格玛腾出来的市场,空一天都是罪过。”他抹了抹嘴,视线投向另一个独立分屏——地下三十米深处,“零号”金属所在的真空罐监控画面。“老徐那边,‘小捣蛋鬼’今天什么课程表?”

话音刚落,徐汉卿略显亢奋的声音就通过内部通讯接了进来,背景是某种低沉而规律的金属震动嗡鸣:“雷总!它……它又变了!昨天还在模仿三号重型机床的主轴震动频率,帮我们优化了车削参数,今儿早上一开机,它自个儿……自个儿凝成了一套完整的行星齿轮组!”屏幕上,那团流动的银灰色金属果然不再是散漫的液态,而是精密地咬合出一套复杂至极的微型齿轮结构,缓缓旋转,严丝合缝。

“行星齿轮?”雷宜雨眉毛一挑,放下筷子走到分屏前仔细端详,“它‘看’过我们共享单车变速箱的图纸了?”共享单车的核心专利壁垒之一,就是那套能适应高强度、频繁换挡又保证低故障率的行星齿轮传动系统,是撬开特斯拉专利铁幕的第一把钥匙。

“……没有!绝对没有!‘零号’实验室是最高级别物理隔绝!”徐汉卿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激动,“它似乎……仅仅是感应到了产业园里某条生产线上变速箱的运转和应力传导?它在……学习环境?自我进化?”

地下深处传来的嗡鸣似乎带着一种诡异的、难以言喻的韵律感,仿佛那颗金属齿轮组内部,正进行着某种微观层面的自我锻造与调整。这不再是单纯的模仿,更像是一种基于环境信息的“思考”与“创造”。徐汉卿盯着监控数据流,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既有技术人员的狂喜,也掺杂着一丝面对未知的敬畏。“雷总,这……这已经不是材料学的范畴了……”

“有意思。”雷宜雨的眼神亮得惊人,仿佛盯着一座尚未开采的巨大金矿。他指尖在控制台上快速敲击,调出共享单车核心部件——“磐石”复合钢行星齿轮变速箱的生产线实时数据流。“给它!把我们三代‘磐石’变速箱从设计图到生产线上每一个传感器的监控数据流,所有应力分析、疲劳测试结果,打包,建立一条专属数据通道,‘喂’给它!权限给最高!让它‘啃’!”命令干脆利落,透着一股赌徒押上全部筹码的决绝。

“这……风险系数太大!万一它反向干扰……”徐汉卿的声音满是迟疑。

“老徐,”雷宜雨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还记得咱们在汉正街倒腾第一批国库券吗?对面黑市拿着砍刀的混混堵了我们三天。怕吗?怕。但咱们的‘信用代购’箱子照样推出去!风险?这东西既然学了咱们的‘磐石’,就得让它给咱们炼出更硬的钢!开闸!出事我兜着!”

一股无形的电流仿佛顺着通讯线路涌入地下实验室。徐汉卿深吸一口气,眼神变得如同淬火的刀锋。“明白,雷总!开闸!”他转身对着技术团队大吼,双手在控制台上化作一片残影。巨大的数据洪流,如同决堤的江水,汹涌灌入真空罐内的特殊接收器。

真空罐内,那套由液态金属自主形成的行星齿轮组骤然加速旋转!银灰色的表面泛起细微的涟漪,仿佛内部正在进行着超高速的运算与结构重组。监控屏幕上的数据瀑布般刷新,压力、温度、电磁频谱……各项指标瞬间冲高,发出刺耳的警报声,又在徐工团队的操作下强行稳住。

“它在解析!它在吸收!”一个年轻研究员盯着屏幕,失声惊呼。

“磐石”变速箱的生产线监控画面上,代表良品率的绿色曲线,原本稳定在98.7%的高位,此刻竟开始……缓缓上移!

就在地下实验室与“零号”进行着这场惊心动魄的数据角力时,产业园另一侧的安保训练场,气氛同样炽热。

“腿!给我抬起来!没吃饭吗?想想昨晚上雨林里西格玛狗崽子打来的子弹!”赵三强的吼声比机床轰鸣还响亮。他拄着一根临时找来的合金拐杖,受伤的腿裹着厚厚的绷带,却像根标枪般钉在场地中央。面前,是一队肌肉贲张、汗流浃背的汉子在进行高强度战术对抗演练。喊杀声、撞击声、沉重的喘息声交织一片。

“三哥,你这伤……”一个刚被对手撂倒、正龇牙咧嘴爬起来的队员,看着赵三强绷带上隐隐渗出的红色,忍不住开口。

“这点红?”赵三强嗤笑一声,用拐杖狠狠敲了敲自己那条好腿的钢制护膝,发出铛铛脆响,“老子当年在武钢三产,被几吨重的钢卷擦着边飞过去,裤裆里那点家伙事都差点交代了,这点皮外伤算个鸟!都给老子爬起来!西格玛倒了,后面扑上来的饿狼只会更多更狠!想护住咱们这个‘家当’,就得把骨头练得比磐石钢还硬!”

他目光扫过训练场边。一群穿着崭新工装、眼神既紧张又兴奋的年轻人正目不转睛地看着。他们是“江城工匠”一期选拔出的佼佼者,刚从理论课堂下来,就要直面这铁与血的实战氛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