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锁魂井 > 第32章 暗流

第32章 暗流(1/2)

目录

第32章 暗流

小厮千粟被叶济康给发卖去了人市。

虽然叶济康号召江宁大户们支援的官文,并没有受到来自徐家人的任何阻挠,但是千粟这样的行为,已经基本上属于是“投敌叛主”了,叶济康自然不可能再留他。

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而江宁城大街上的衣衫破烂的农人也越来越多。因为粮价疯涨,农人们手里没粮,又买不起粮,只能等着官府发放救济粮才能过年了。

又因为官府的粮仓并不可能设在每一个村落,也只有像江宁这样的城市和较大的县城,才设有粮仓,所以很多人是走了好几十里路才赶到有粮仓的江宁城的。

叶济康计划分三次发粮,一次的发放量为三千担。

三千担的量,在整个宁州地区不算太多,但是如果没有意外,也是能起到一点平抑粮价的作用的。

叶济康要实现的目标只是平抑粮价,并不是要让官府养活整个州的人。所以在叶济康的计划里,“没有意外”的意思便是:

整个宁州地区的囤粮大户们都不会与他叶济康做对,大家都非常配合官府的调控措施,让宁州的粮价能顺利降下来一些,那样就说明叶济康的调控措施生效了。叶济康再顺势推出第二批、第三批放粮,这样宁州的粮价就被成功降下来了。

第一次放粮是在腊月二十六,叶济康的想法是穷人们拿了粮就可以回家过年了,而市场上的粮食多了,粮价自然也能回调一点点。到时候看粮食市场的反应,还可以在年后开展第二次和第三次放粮。

童谣唱得好: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蒸枣花,二十九、去打酒,大年三十儿捏饺儿。

腊月二十六这天,叶霜去了街上。大街上人流如织,只不过人们基本都不是去割肉的,而是去抢粮的。

叶霜穿了一件男人的夹袄,头戴帕头,领着同样着男装的红荞去州府粮仓看叶济康带人放粮。

距离粮仓还有一条街,叶霜就看见了如海的人群。他们大多衣衫破旧,有的人甚至在寒冬腊月里还穿着草鞋。

人群里有官府的士兵维持秩序,如果有人敢插队,或故意拥挤,就会有全副武装的士兵冲上前,把寻衅滋事者给带下去。

整整一条街都是挤挤挨挨的人群,接踵摩肩,缓慢地向前移动。叶霜知道,叶济康一定就在这队伍的最前方,州府粮仓的大门前放粮。

红荞看了看眼前这阵仗,有点怵,怯生生地问叶霜:二姑娘还要往前走吗?

叶霜摇摇头说不了,她们就站这里看就好。

听说不用再往前,红荞松了一口气。虽然她想不明白不明白天寒地冻的,叶霜来这秽气冲天的地方究竟想看点什么,但是只要不去面前这些乞丐堆里打挤,叫她站哪里都可以。

寒风呼啸,临近年关的风就像风神手里的昆仑刀,挥一层便冷一层,一直要把人的面皮给挥下来,挥出个大雪漫天冰峥嵘。红荞缩着脖子,揣着手,站在叶霜的身旁,两眼放空。

可叶霜看得却很认真,她仔细看前面的人领粮,有的人是提着袋子来领救济粮的,有些是背背篓来的。有人拖家带口,还有人是单枪匹马的……

渐渐地,叶霜脸上的神情开始变得凝重。

叶霜寻了路边一名维持秩序的兵丁问,官府发粮需不需要查阅路引,翻看户籍,或将领粮人员的姓名、住址登记在册?

被叶霜询问的兵丁不认识叶霜,只觉得这人真奇怪,拒绝回答,还凶神恶煞地朝叶霜吼了一句:“你要领粮就排队!不领粮就滚开!再啰嗦,当心小爷我揍你!”

叶霜无语,一旁的红荞听见了,气不过,就要与那兵丁理论,被叶霜拉住了手。

“算了,我们走吧!”叶霜这样说。

叶霜与红荞相伴回府,一路无话。晚上吃饭的时候,叶济康回来了,叶霜把自己白天去州府粮仓看放粮的时候问兵丁的那个问题,又对叶济康再问了一遍。

叶济康点头说,霜儿考虑得周全,他是安排了文书做好记录的。如果有人领过一次再来领,发粮的官员就不再发了。

叶霜再问,其他放粮点也这样做的吗?

叶济康回答是的。

“霜儿可是发现我们发粮的现场,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见叶霜如此打破沙锅问到底,叶济康也感觉出来了点什么。

“是的!爹爹。”叶霜笑着点点头,“我今天去州府粮仓,看见有身体强壮,面色红润,却衣衫褴褛的农人,先后领了不下两次救济粮。”

……

叶霜的发现很快就得到了证实,叶济康后来发现,有不少大户人家,一边表面上跟随官府的号召也释出低价粮,或免费赠粮。但另一边,他们却让自家的小厮婆子们装扮成农人的样子,拿着成百上千张的路引,混在真正需要粮的农人堆中抢粮。

关键这些人家中都有权有势,他们搞到的那成百上千张的路引也都是真的,是直接盗用了府衙里的户籍信息后,通过其他手段开出的这些路引。当他们使用别人的户籍信息获得过一次救济粮后,被盗用户籍的真正农人,反而无法再申请救济粮了。

很明显,这是一场官府里部分官员与世家、奸商勾结演出的一场闹剧!有粮的富人手里的粮越来越多,没粮的穷人依旧没粮,如此下去,叶济康想要平抑粮价的愿望,怎么可能实现!

叶济康发现这个漏洞后,迅速展开了调查,一方面在发粮现场,增加了一道询问的环节,由管理户籍的官员亲自询问前来领取救济粮的农人,有关家中人口的情况,与官府登记在册的信息做核实,以保证每一个领走官粮的农户都是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但时间紧迫,任务重,这种在现场开展资格核对的行为大大拖延了官府原定的发粮进程,一直到大年三十,叶济康都还带着人在街上发粮。

另一方面,叶济康开始调查州府及各县衙内部有谁参与了此次路引资料泄密事件。但排查内奸这种事,本就不是一两天能够完成的,不等叶济康彻底找出官僚队伍里的这些个蛀虫,州府的派粮任务早就结束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